读动画片《功夫熊猫》
(2008-07-15 10:42:57)
标签:
功夫熊猫意象乌龟卷轴阿宝中国武功中国功夫儒家道家传统文化 |
分类: 读书生活 |
首度以大熊猫和中国功夫作为故事主线的《功夫熊猫》定于2008年6月20日首映,时值2008年北京奥运,加上武术首度被列为奥运特设项目,所以从大众化消费文化来看,《功夫熊猫》的上演必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不可抵挡的中国功夫热潮,电影的标房收入前景也将大为可观。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美式的励志故事,它为美国人打开了一条更为清晰的中国视线。也有人反对说,认为《功夫熊猫》盗窃了中国国宝和中国功夫我们应该抵制功夫熊猫,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熊猫是中国的。
的确,不可否认,影片中使用了许多中国元素,但是影片的情绪基调却是美式的夸张搞笑手法,延续了梦工厂的一贯风格。功夫是中国功夫,熊猫也是中国的国宝,但是中国的《功夫熊猫》却在美国梦工厂里产生。其实,电影作为大众化媒体的一种类型,文化的全球化特征下必然也将渗透其中,我们没有必要狭隘地一味强调抵制非中国制造的《功夫熊猫》。
电影的“主控思想”是话语行使的依据、话语取舍的律法、话语判断的尺度,虽然影片《功夫熊猫》是延续了梦工厂的一贯乐观夸张的表现风格,也采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化意象,但是他所表现的核心却不是中国文,影片的这种“主控思想”还是跟好莱坞票房大片相一致的,流露出一种自信、乐观、勇敢的平民英雄式的战士精神。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其实借用电影的形式所表现的只不是是一种西方人的文化精神和心理模式,那种夸张式的幽默和冒险征服精神。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特征,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影片的外包装,那么选择用中国式意象来作为表现这种内核精神的外在形式,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和手段而已。所以影片《功夫熊猫》也不例外,一系列的中国文化意象,比如说熊猫、中国武术、龙、乌龟等。
熊猫阿宝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个作一名武艺超群锄奸扶弱的大侠士的美梦,但这个美梦在他老爹早上唤他起床时被打破了,回到现实中来的他,不过是一个面条店里的小伙计。他的父亲寄希望于他能够继承家族的梦想,把面条店经营成连锁店,生意能够做得更好。对于梦想,熊猫的父亲——奇怪的是只鸭子,他说梦想只不过是一个黄梁蠢梦,我们都有一个命,那就是面条。父亲告诉熊猫,要现实和理智的看待生活,而不是做梦。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江湖和纷争的话,那么对于这样一只平凡普通的面条店里的伙计的熊猫来说,梦想只能是梦想,他还是依然会在每天清晨做完一个江湖侠客梦以后再醒来,来到面条店里打杂,重复着每天平淡而现实的生活。但是“师傅”的笛声响起在某个山谷里,那里有五个武艺超群的徒弟,他们的生活,就是每天练武,在他们师傅的指导下修炼武功。有一天,乌龟大师前来拜访这位老朋友“师傅”时,告诉他乌龟大师的一个幻像,因为是有着超常智慧和预言能力的乌龟大师的话,就算没有发生,也让这位“师傅”担足了心。太郎要重出江湖了,那个被关于大牢里武艺高强的他的徒弟将会重出江湖危害苍生了,相较于老乌龟的慢腾腾和镇静自如,这个消息让这位被人称为“师傅”的他很吃惊,于是他命令他那个会飞的徒弟去牢房里告诉守卫要加强守护。
龙之卷轴是影片中的另一个意象,这个卷轴存放在山谷中的连到天的一个山峰上——极宫,这里有着各式的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存放龙之卷轴的地方是一个空旷的大厅,正中央一条巨龙,龙嘴里衔着那只卷起的轴幅,大厅四周都是盘龙在高柱子,这龙之卷轴则意味着无限的力量,谁拥有它,谁就将作为龙战士拥有无尚的力量。乌龟大师和那位“师傅”负责保管这龙之卷轴,并将它送给一个可以值得信任的人,一旦把这龙之卷轴交付出去,则这无限的力量也将一起交给这样一个龙战士。“师傅”的徒弟太郎重出江湖,要寻找的也将是这样一副龙之卷轴。
熊猫阿宝在大家的眼中,是一个肥胖,善良,没有半点武功,行动愚笨,贪吃,影片的冲突中心就在于这样故事主角熊猫,由一个所有人不相信他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怯懦状态,成长为一个自信地战胜了强大的极宫叛徒太郎的龙战士,并最终拯救了谷中百姓生命的英雄,这个故事的原型也是美国冒险精神里的平民主义和英雄精神的神话心理结构,所以影片虽然采用了大量的中国意象,但是其实质还是美国精神,是美国人结合自已民族的文化心理的结构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换言之,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武术的精神,儒家的仁义,道家的中庸和修炼,而影片借一个中国国宝的形象——熊猫的武功成长故事,却并没有涉及到丝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又一个伪包装下的市场快餐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