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中总结 一花独败不是春

(2014-05-09 05:57:37)
标签:

育儿

分类: 初中二年级

http://s11/mw690/001v064Pzy6IFroxuIi8a&690
                          (网上图片)
八年级下期中总结

纵使满园风光明媚,一朵凋败就毁了一院春色……

语文,在作文上还有提升空间。此次语文整体比较难,除作文以外答的都可以,要继续保持。在阅读方面进步比较大,课外文言文扣零点五分,课外现代文阅读一篇14分得11分,一篇15分得11分,但在联系中心时,对中心的把握还不够准确,要由物及人及社会,想法要更深一些。作文又出现了“脑子跑偏”的状况,当时写得慷慨激昂,等平静下来回头以外人的角度再看,很多句子都读不懂。下次写作文前一定要考虑好,写的时候也要冷静,既不能太过平淡,更不能为了出奇出“昏招”,从本周开始,至少每两周写并改一篇考场作文。

数学,没有发挥出满分的水平。在做题的准确性上有一定的进步,基本上能做到第一遍就把各个方面考虑周全,但在时间分配上出了问题。在选择题最后一题和一道几何题上花费的时间太多,钻了牛角尖,虽然做出来了,但花费了近40分钟,对别的题的检查和深入思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该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先放一放,再回过头来想,像是要推翻原来所有的想法,重新客观地分析条件。其次,审题时一定要仔细,把重点词语圈花,应避免这次将“边长”算成“周长”的失误,白白丢了三分,太可惜。

英语115分,不是很满意。这次阅读审题比以往认真,避免了像上次一样的误读,没有出现语法或拼写错误,但在课外扩展的词汇上还需下下功夫,最主要的失误在作文上。使用了太多英语口语,让阅卷老师在看时以为出现了“中式”英语,下次写作文时要稳中求新、准中求难,尽量从课本出发,用课本上的句型句式。

历史,依旧保持接近满分或最高分的状态。虽然这次历史考得不错,但是自己深知本学期在历史上下的功夫不如以前,在很多细小的知识点上掌握不好,忽略了一些零碎的东西,没有像以前那样把整本历史书“倒背如流”。从现在开始每周拿出2个小时,开始复习期中考试前的内容,并做好预习工作。

地理,发挥地比较好。由于对错题的重视和做题量的增大,对知识点的把握和答题状态较好,要继续坚持,但是答问答题时要更加简洁精练,写时要有主到次。在等高线的定义上有些混淆,要加强对硬性概念的复习巩固。

生物,与以往成绩有所下降。上课听讲认真在这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小知识点或书上没有补充扩充的知识点记在了心里,考试的时候做到了融会贯通,但在知识点分类大框上不是很灵活,顺着往下推很明白,逆着推得步骤一多就有些混淆。以后再多做题的同时要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倒着在脑子里复习知识点,从知识树的树枝走到树干。

物理90分,放在最后总结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科目应是最重要的总结。本次考试最大失误,也是有史以来各科考试最出乎意料的致命错误!二是为自己害臊。太不应该了!试卷很简单,虽然只有一个小时,题量较大,但最低也应该拿9798分,出现了大量的低级错误。

1.在物理学家和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上出现了不假思索就出答案的问题,和生物一样,顺着背很顺畅,倒着问就有些愚钝了,要加强各种角度的整理。

2.不定项选择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用笔点着每一个字认真的斟酌,不要理所当然,第一遍做时要多花一些时间,想好了再写,检查时也要逐字逐句地查,但由于时间限制,精心且静心检查的可能性很小,尽量做到第一遍做就对。

3.对结论规律的措辞上要准确,如:状态变化的明不明显,减小的是多是少等等。

4.做演绎式探究、归纳式探究时,不能慌,不要怕做不出来,要难大家一起难,“天下的乌鸦一样黑”。要静下心,一步一步地推导,大脑保持高度的集中,不能在算数上出现问题,从头到尾要条理清晰,验算要多写几遍,而且要从头演算,不能从自己认为难的地方开始演算。这次问题就出在了最开头,整道大题只要和其有关的问题全错,几乎就没得分。

5心态要调整好,做题时要心静。

下半学期要加大学习力度,巩固好基础,把每一条概念都背熟,避免考试时的犹豫和不踏实。并做一定的难题,认证整理好错题,分析透彻,学习其做题的方法,并举一反三。

年级第8名,上升空间很大,下次一定要战胜自己,挑战自己,改掉本次考试出现的问题,不能在考试时心态出现不平稳的状态,相信自己,把控好自己,让自己的成绩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刚巴黎!Fight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