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一节本章导读
(2010-04-30 22:25:37)
标签:
本我关系模式超我内化快乐原则解梦手册自我子人格杂谈 |
分类: 解梦资料精彩梦例 |
名词解释:
子人格:
每一个人都不会只有一个灵魂,在他身上有许多个不同的“自我”、不同的“灵魂”。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对象面前则表现各异。正因为人格具有多种子人格,人的感情才能丰富,人的性格才能发展,人的思想才能成熟。
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用客体关系理论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但可以用简单而形象的解释,那就是“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也是在6岁前基本建立,所谓“内在的小孩”,其实就是孩子自己一方的角色的内化。所谓“内在的父母”,则是父母一方的角色的内化。内在的关系模式,基本也是童年时,孩子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现实关系的内化。
超我
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超我的功能
(1) 抑制本我的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特别是性及攻击等 。
(2) 劝自我向善。
(3) 努力表现成熟卓越。
本我
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
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自己毫不掩饰的一面。
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荣格认为,自我是我们意识到的一切东西。它包括思维、情感、记忆和知觉。它的职责是务必使日常生活机能正常运转。它也对我们的同一性感和延续感间的节奏合拍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