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五月二日在江苏、重庆、安徽、天津卫视和大家见面了。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没有正经的看过一集,但从片花和最近各电视台的宣传中不难看出,新《三国》仍然走的是“意在创新、气势磅礴”的翻拍路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虽不完美,但其影响力可谓全民拥簇、震感人心。六小龄童、唐国强、鲍国安、欧阳奋强、陈晓旭、李雪健等演员所饰演的人物角色同样可称经典,至今无人超越。
如今,翻拍后的四大名著依次浮出水面,新《西游记》、《红楼梦》等剧甚至出现两个以上的版本。在这个舆论自由化、审美多元化的社会里也只能落得骂声一片,导演们也被扣上“不尊重名著”、“玷污中国文化”等帽子,而演员们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老百姓口中谩骂的对象。
中国人总是愿意谈“改革”、谈“创新”,又总是喜欢把“先入为主”的观念带入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观念。可前者和后者本身就是矛盾的,要改革就不能先入为主,喜欢先入为主就不要谈创新。什么《三国》的观念之争、《红楼梦》的角色之争、《西游记》的文化之争、《水浒传》的改编之争等都不是争论的本质,个人认为其本质就是观众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翻拍名著。试问老版四大名著中就没有瑕疵?有!一定有!仅仅因为他是第一部而已。翻拍的新剧抛开剧情而言,仅在视觉效果一点上就已经赢了老版剧,人物造型、服装、动作设计等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真为新剧的导演和演员们感到惋惜,如果导演们的思维能再敏捷一点儿,可能这第一部就是自己的了,演员们早生那么十几年,同样也会书写中国电视剧的历史。
老版四大名著永远是经典,新版四大名著也应该被更多人尊重。痛批新版名著的人们,请收起你们的“先入为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