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生存教育小伙杨锁 |
分类: 宝贝计划 |
前些天的新闻里还有一个潦倒的大学毕业生因语言交流等问题沿街乞讨,最后昏倒路边。没想到比他强悍的大有人在,一个23岁年轻小伙竟然被发现饿死家中,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杀或者其它意外因素的存在,但在调查过程中,溺爱、懒惰却成了关键词。
饿死的小伙叫杨锁,他的父母喜欢孩子,希望锁在自己身边。从生下来开始,就没让他干过活。13岁那年,父亲肝病去世,母亲一个人依然不让他干活,让他一边玩去。结果积劳成疾的母亲在他18岁那年也去世。从此不能依靠父母的他,生活不能自理,卖光家里所有东西后,挨户乞讨。乞讨也是采用最经济的方式,吃一顿饱饭后,连睡两天,如果可能,就差冬眠了。取暖用的东西,就是随手烧家里的东西,甚至把床都烧了取暖!
如果孩子生下来,什么也不让他干,甚至连自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都没有,那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就不是爱,而是害了。这个被饿死的例子似乎很极端,但是我们往往忽略教育的本质甚至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生存。
基本的生存能力应该是我们早期教育关键的一课。但现实却并不乐观。杨锁的父母是让孩子什么也不做,而很多家长虽然也安排了孩子做很多事,例如不到三岁就开始识字,甚至以三岁认识几千字为荣;在双休日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艺,孩子累到厌倦。在家务劳动方面,孩子反倒最轻松,扫地、做饭不沾边,衣服、袜子不知道洗,甚至需要自理的活动,例如洗脸、吃饭都由家长代劳。本末倒置的生存教育,一旦孩子离开了家长的庇护,即使没饿死,前景也不容乐观。
生存教育也包括对灾难的躲避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年各种灾害不断,尤其是最近的洪涝灾害,基本的躲避伤害和逃生本领,别说孩子,就连我们家长都需要补上这一课。多一些安全意识、从容面对危险,增加生存能力,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杨锁的悲剧不止是懒惰,而是完全的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欲望都没了。
遇到困难时的抗挫折能力也是生存教育。家长在年轻力壮之时,可以为孩子铺平一条没有荆棘的路。可惜孩子总有独立的那一天,事先没经过任何挫折,独自面对社会,只会感到手足无措,心情灰暗。杨锁在父母先后去世后,坐吃山空,不愿意干任何工作,甚至需要别人伺候,只能回到孤独的家中坐等别人的施舍了。
从小就要开始的生存教育,不能只喊两句口号就完事大吉。要从家务劳动和自理能力开始,逐渐过渡到孩子学会把握和支配自己的生活,学会设计未来,学会对自己负责任。这一点靠家长的包办替代是不能做到的,过度的爱和保护只会造就懦弱无能,丧失生存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