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众羞辱怎成了挫折教育?

(2010-01-25 22:08:57)
标签:

育儿

挫折教育

分类: 宝贝计划

             当众羞辱怎成了挫折教育?

                             史提芬周

    张先生7岁的女儿就读渝中区一所重点小学,因为平时很忙,没空照顾女儿,在零用钱方面很大方,每周都给上好几百。上月,张先生将母亲接到家中玩耍,顺便照顾读一年级的女儿。不知哪里来的怒气,姣姣见到接自己放学的奶奶时,竟然吼出了伤人的话:“滚!滚!我不想看到你。”。随后,姣姣自己上了回家的公交车,理也没理奶奶。

  张先生后来才知道,原来女儿是嫌弃奶奶穿着寒酸,怕在同学面前丢脸。他带着难题来到了市急救中心,白医生为他出了个“狠招”。次日,张先生就带着女儿来到超市,付款后,两人一前一后走出超市。突然,张先生脚下一滑,摔在地上,塑料袋中的瓶子碎了一地。“爸爸,你怎么了?”姣姣关心地跑上去,想扶起爸爸。张先生立即像变了个人,大骂女儿:“你一点都不懂事,我看到你都烦。”姣姣一时没反应过来,呆在一旁。“你走开点,走、走、走!”张先生继续在众人面前骂。姣姣见父亲这样说自己,委屈和尴尬地哭了起来。(来源重庆晚报)

 

    苦笑着看完这则短短的新闻报道,发现其中包含了好多的问题。

 

    孩子的表现的确令人心寒,发人深思。在震惊的同时,可能不禁要问,这孩子怎么了,什么时候成了如此冷漠的人?为何对长辈如此不敬?

 

    在报道中,我们看到一些关键词,重点学校、父亲很忙、每周几百的零用钱……只关心孩子智力发展和物质享受,对孩子的放任、甚至骄纵,像麻醉剂一样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忽略了言传身教的力量,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培养,是造成孩子对人冷漠,嫌贫爱富的根源。

 

    张先生接受医生的建议,当众羞辱孩子,让其也感到委屈和尴尬,与其说是“狠招“,不如说是“损招”。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来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不如家长深深反省自己,用身教的巨大力量唤醒孩子冷漠的心灵。

 

    父母以身作则,想要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会被孩子无形中模仿。所以,要教育孩子有爱心,自己就不要对人冷漠;教育孩子要宽容,自己就不要总斤斤计较,以身示范,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家长很忙,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更可怕的是言行不一。

 

   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孩子面前撒谎;我们教育孩子要善良,自己却在救助失学儿童时不肯解囊;我们教育孩子要节俭,自己却大手大脚,挥霍浪费;我们教育孩子要勇敢,自己却在坏人坏事面前不敢喘大气;我们教育孩子要热爱学习,自己却泡在麻将桌上砌长城;我们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自己却退避三舍……这样的教育,只能使孩子产生怀疑,甚至背道而驰。

 

   有些人说,这些道理都懂,但是做起来却很难。说和做,确实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在家长言行一致的时候,说的力量才会体现。对孩子的教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让孩子在生活中以自身为榜样,补上情感和道德的这一课。孩子看到家人工作的辛苦,照顾他的辛苦,孩子就会学会孝敬长辈,从而关心父母广而关心他人。学会宽容,不动辄生气、发火,有理智。这样比处心积虑地做一两次颇具争议、伤害自尊心的挫折教育要好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