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上大学还是上幼儿园
史提芬周
又到了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了,有关学生入学的新闻开始屡见报端。武汉晚报8月27日就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马上就要开学了,张敏决定提前几天到武汉,在武汉的舅舅家住几天。两天前,全家人都在给她准备行李:妈妈怕学校的被子不厚,专门给她带了3床厚被子;爸爸为了奖励她考上大学,给她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平时穿的衣服全部要带上,春夏秋冬还要重新买几套备用;亲戚送的“好记星”、MP3等都得带上;爷爷奶奶从超市购回5大袋家乡的零食,生怕她在武汉饮食不习惯;哥哥弟弟们还给她买了很多玩具,她专门选了一个大号的玩具熊带着;平时喜欢看的书,也专门安排箱子带着……两天收拾下来,所带的东西足足装了十个箱子。除爷爷奶奶、父母、小姨、舅舅舅妈接送外,还携带着包括衣服、被子、零食、电脑等整整十大箱子行李。
这个张敏(化名)被称为武汉“最牛”入学新生,其实这种排场不见得是最牛的,也许还会有各种开豪华车、直升飞机入学的,单就他们带的十大箱子行李而言,很多东西准备的,不像是去上大学,而是上幼儿园。
无独有偶,家住渝北加州花园的杨阳,今年考上了西南大学,这几天正在根据网上一帖子列出的清单,准备上大学的64种物品。可连续买了两天都没买完,而买回到家的物品还没装包,已堆满了客厅。
大学新生报到,究竟该准备什么?
物质上的准备当然是必须的。
不过除了路上带的东西和刚开始几天的生活必需品外,其它东西不要带的过多。家人的牵挂不应过分注重物质利益上,而且要有的放矢,到了武汉,没有必要带3床厚被子,就算来长春,最多带一套(其实也不用)也够了;平时喜欢吃的少带点,入乡随俗,习惯当地饮食吧!书籍也不要带太多,大学图书馆和书店有你想要的。大学生了,玩具这东西……当然也可能是必需的,那少带些吧,大学宿舍还没做到单人房间,东西多了放不下!
精神上真的准备做好了吗?
大学生活完全不同于前面的初高中教育,似乎一下子没了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从高考的极度紧张中来到了大学。更宽松的学习生活,需要自律的生活,离开了家的束缚,很多学生似乎一下子放纵起来。逃课(似乎很少人没逃过课)、泡网吧(家里都买笔记本了,可以在寝室上网了)、谈恋爱、玩游戏……如果没有好的精神准备,不对大学生活有个整体的规划,时间很容易就在放纵间消逝,到大学毕业时就业难的压力就会横亘在面前。
心理上的准备不可忽视
刚刚经过成人礼,十八九岁正好是踏入大学校门的年龄。心理上的变化,恰好伴随着生活上的巨大改变。由原来的父母家人在旁边呵护,家里的绝对焦点变成普通的集体生活中的一员,一切都要自己打理。如果不做好准备,把上大学当成了上幼儿园,心理上还处在依赖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状态。
还有一点,原来在高中时班子上的尖子生,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突然变得好普通,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一定要调整好。大学以及以后,学习的好坏是很重要,但已经不是决定人才的唯一(也不可能是唯一)要素。很多尖子生,尤其是落榜到这个学校的学生,要么自傲、要么自卑的情绪会影响整个大学生活。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崭新的起点,从入学的第一天,就要为自己的未来铺好一条崭新的路。这条路应该由你自己来走,而不是家长替你走,因为你上的是大学,而不是幼儿园。
参加教育博客大赛,请亲们帮助投一票,谢谢!

关于教育的博文:
少年戒网中心死亡事件后的思索
儿童高消费不等于富养孩子
挨批评就跳楼,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
为高考蒙羞:谁在考场上胆敢抢人试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