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戒网中心死亡事件后的思索
史提芬周
16岁的孩子在初三的时候迷恋上网,来自资源县的邓飞夫妇既无奈又没有办法。邓飞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的广告,称在训练营中,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最终达到消除孩子各种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品质的目的等等。为了帮助孩子戒网瘾,8月1日下午,在交了7000元的一个月训练费后,小邓被送到了这家训练营。结果分开不到十几个小时,8月2日凌晨就接到了小邓意外身亡的晴天霹雳!
据警方调查,夫妻两人抬脚刚走,教官就安排小邓跑步,跑不动了,就让别的学生拉着跑。晚上,小邓被辅导教师关禁闭,凌晨3时多被宣布死亡。卫生院的病历显示,小邓是8月2日凌晨3时被送到吴圩镇中心卫生院的,当时他已是奄奄一息,测不到血压和脉搏。症状是呕吐、大汗淋漓、呼之不应、双眼上翻、四肢时有抽搐。据送去的人说,出现这些症状是在3个小时之前,当时并未重视,未做任何处理。3时10分,小邓的呼吸停止;3时15分,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宣布死亡。据了解,该训练营四名涉案工作人员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
(源自中国青年报和南宁早报的消息)
这是一起让人痛心不已的悲剧,年轻的生命竟这样凄惨的没了,可怜的邓飞夫妇承受着伤心欲绝的丧子之痛。扼腕叹息之余,我也在痛苦的思索着,这起悲剧的背后,到底是谁之过?
训练营还是集中营?
这家收费不菲的训练营,在与家长签订的协议中包含着这样的条款:辅导、训练方式为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前几天有教员24小时监视孩子一举一动,“甲方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以不虐待孩子或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限。”
实际上在这份协议中,已经透露出,孩子如果不服管教,可能遭受肉体的惩罚。到底是谁给了他们权利敢对他人的身体进行侵犯?身体惩罚时一定会遭到反抗,谁能保证不产生过度的暴力?野蛮的暴力惩戒,到底是训练营还是集中营?
出了死亡事件之后,据调查,这家肇事机构竟然还是非法办班!协议的合法性、教师的资质都成了人们诟病的对象。
网瘾真需要戒除吗?
前些时间,有专家提出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的说法,甚至还有专家提出电击治疗网瘾的手段。一时间,上网成瘾似乎成了全民公敌,在一些无能和无耻的专家面前,很多盲目的家长也被舆论带了起来,不知所措。
长时间上网成瘾,我认为和其它迷恋某种事物而上瘾没有任何区别。读书也会成为读书迷,看球也会成为球迷,玩麻将也会成为麻将迷,看电视也会成为电视迷……没有任何专家把这些列为精神病,也不会想到用电击这种对付战争犯的残酷变态手段,为何独独网络上瘾成为众矢之的,予处之而后快呢?
这是一个数量巨大的群体,正是网络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如果没有利益链条在背后驱动,正常的专家也不会做出有悖于常理和人伦的偏论。而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各种所谓训练营也就因此应运而生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当然,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人(包括一些青少年,当然也有一些成年人),不能适度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之中,对生活中的其它事物不管不问。就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了。
家长首先不能慌乱,上网是很正常的事,如临大敌的态度也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加反抗。有时间和孩子多谈心,劝导他们在学业为主的时候,要减少上网的时间,不要参与网络游戏。有的家长平时管的严,假期就开始放纵,整日整夜的上网。结果在下学期开学时,孩子依然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能及时跟上学业进度。学习成绩因为下滑,更容易到网络游戏中寻找成功的快感。
其次,家长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由孩子自己制定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计划,严格按计划来执行,业余时间的活动要多安排在户外,网络只不过是偶尔查阅资料和休闲娱乐的地方。
即使有网瘾,一般也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就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也不否认一些人出现人格障碍、行为举止异常、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等,这些就需要注意了,这说明平时家长在沟通方面是完全失败的。但此时也不要相信什么训练营,不要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寄托给只顾利益的其它团体。这时不妨带孩子到远离网络的地方,转移他的兴趣,这时,亲人和朋友的陪伴是相当重要的。
网络带给我们的,应该更多的是信息的通畅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理和正常的使用,只会让生活更美好。花季少年的悲剧,希望不要重演。
论坛热图:
王宝强太像灰太狼了
首页推荐:
养儿养女到底哪个更划算
博客首页:
灰太狼老公的悲惨生活
我的推荐:
从孩子身上我们学到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