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70后童年玩过的游戏
史提芬周
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当然已经步入男人三十一枝花的年龄。童年的记忆对我来说,虽然没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也没有课外班的活动,没有那么多好吃的,没有那么多衣服可穿,但依旧是快乐的、自由的。下面要说的这几个游戏,相信很多东北农村小孩子都玩过,而且是藏在心中抹不掉的记忆。
摔泥泡
整个童年,几乎就是在泥巴中长大的。我家的旁边有个水库,后院有一条小河流过。经常在小河还有水库里嬉水、抓泥鳅。最好玩的就是在堤坝上摔泥泡。在河边抠出有些粘稠的泥巴,像揉面一样搓来搓去,最后做成像碗一样的造型,但是底弄的很薄。然后和小伙伴们比试,看谁摔的响亮!
这个游戏看着非常的简单,却是我小时候感受快乐最多的游戏!
扇啪叽
啪(音:pià,东北方言,无此汉字,由于小沈阳的火爆,这个音终于跳出东北,走向全国)。
那个时候,没有扇过啪叽的男孩子几乎是没有的。
最简单啪叽,是两张纸十字交叉,逆时针折角,相互插压,呈厚实的方形。为了保持不被扇翻,则要加纸,纸多而重,或纸厚而重,这样的母啪叽“好使”,手臂挥过,平地生风。
扇啪叽,两人以上即可,一般以“手心、手背”定出场顺序,或以“石头、剪子、布”决定大家、二家,先将谁掀翻了就要续一张啪叽给赢家,没有掀翻对方就要轮流扇。最有意思的是多人玩时,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将啪叽扇得相互重叠,重叠则缝隙大,给下一个出场者留下大好机会。
当时,我的裤兜和书包里,藏满了各式各样的啪叽,下了课或者放学后,就开始玩这种游戏。每天都乐此不疲,赢了一堆脏兮兮的啪叽,还当宝贝似的。胳膊也变得有劲,以至于大学时的铅球测验,一下子扔出了满分,估计和小时候这个游戏有关。
弹溜溜
这个又是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弹玻璃球。在地上抠几个大小不一的半圆坑,看谁能把对方的玻璃球弹进坑里。弹进去的话,对方的玻璃球就属于你的了!这个也能锻炼力度和技巧的,呵呵。所以,书包里除了啪叽之外,还有几个色彩斑斓的玻璃球!
扔瓶盖
扔瓶盖或者扔钉子,有时甚至扔石子!这个游戏是在一面墙的前方画上一条线,小朋友们站在线的前端,顺次向墙角线扔瓶盖,一轮下来,谁的瓶盖离墙最近,谁就赢了!这个不是比谁力气大的,因为太用力的话,碰上墙面会被弹回来,反而离墙更远了!
一年又一年,时光似水般从我们的指间流过。孩提时代的模样,已经有些模糊。但童年时代的那些好玩的游戏,那些欢笑与感动,却深深的烙印在脑海中。
您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游戏呢?不妨也回帖说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