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翀
(2020-06-07 15:13:28)
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资料 |
曹思翀,男,汉族,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2014级本科生,南开大学2018届优秀毕业生,现保研至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北京班,中共党员。
曾获得2017年度周恩来奖学金,2014-2015年度、2015-2016年度国家奖学金。2014-2015年度、2015-2016年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任南开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金融学院团干校导师、金融学系学生代表主任。
01学习VS学生工作
迈入大学校门,带着对专业的迷茫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曹思翀进入了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
刚上大一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金融学系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也不知道学习金融学将来是要干什么。这种对专业、对未来的未知以及当时迎水道校区特殊的生活条件让曹思翀专注于学习,然而他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看大量课外书的同时也加入一些社团和学生组织,在丰富的课余活动中充实自己,认清自己。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
在曹思翀看来,学生工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很多东西,并不是像别人觉得的只是做一些简单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当系统而有条理的规划筹备一件事情、给其他人安排工作的时候,可以提升自己的领导规划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办活动时遇到意外事件时,在解决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工作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和自己学长学姐、学校的老师以及自己的学弟学妹交流的过程中都可以学到很多,这些都是做学生工作带来的学习机会。而且,在做学生工作当中,我们经历着一个不同的角色转换,随着每一年的换届,会从一个任务执行者变成一个组织者再变成一个规则的制定者,自己的身份也由简单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工作者。曹思翀认为,学生工作带给了他很多的成长,所以他选择在学生工作这条道路上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
曹思翀还认为:学生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给身边的人带去的贡献:正是因为有这些兢兢业业做着学生工作的人的存在,同学们在学校遇到问题的时候才知道去找谁解决。让周围的人知道能有一群人、能有一个组织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正是学生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意义。
再结合自己所学的金融学这个专业。曹思翀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其实金融专业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他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组织。做学生工作和金融学都有它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服务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大家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这样一个特点。
02社会实践VS社会责任
不只是认真做好校内的学生工作。曹思翀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认为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真正去参加实践,才能更好的认清世界。真正进入社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才会发现世界并不是和自己头脑中想象的那样。
曹思翀谈到了他一次实践的经历。当时他们团队针对金融扶贫这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他开展了一个去农村进行走访调研的社会实践。在走访过程当中,从老百姓口中了解到一些土地被别人剥夺的现象
让曹思翀一行人意识到这个社会中其实存在很多问题,只是没有被我们了解而已。这样的认识带给了曹思翀很大的冲击,他更加觉得自己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读金融的人很容易浮躁,因为很不自觉的就会把自己的思维绕到想着自己要挣多少钱,如何去挣回收益等。在这过程中最容易让人忽视掉的可能就是社会责任。这就凸显出社会实践更加有必要,他一是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情怀,二是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让我们明确、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这些都比金融学单纯的矩阵收益要更有意义得多。
这也是曹思翀选择继续做学生工作的原因,在大三的时候继续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他认为这不只是一个头衔,而是一份责任,让他去做更多事情的一份责任。
最后,曹思翀还说到,他认为一个人必须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首先跟你自己本身的能力有多大、资源有多丰富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的。当我们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可能只是去把自己知道一些现实告诉身边的人,去影响他们的思想。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资源的时候,再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03旅行的意义:开阔思维,认识世界
“如果说这四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可能是我自己去了很多地方去旅游,这件事情就是旅游这件事情可能给我带来影响是最重要的吧。”曹思翀如是说。
首先他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是真正的独立的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过程当中直接变得更加成熟,更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在各种场合怎样表现,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当然旅游可能也只是让我们了解生活当中很片面的事情。但是有通过这个维度可以让我们去更好地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
然后在旅游过程当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种不同的生存的状态,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生活着,曹思翀认为这一点会让人打开思路,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可能这东西会帮助你我们想清楚。这个所谓的远方,即是大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当自己纠结于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有跳开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就会发现自己纠结的东西很没有纠结的必要,旅游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04过去VS未来
对于过去:曹思翀给自己打了八十分,自己虽然存在很多的不顺利,但总体来讲还算不错。
而对以后的自己,曹思翀也有很多期望:“首先希望自己足够热爱生活,可以尊重生活。”
“其次,其实很清楚自己不是一个运气特别好的人,所以希望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对于未来或许可能存在的很多很多的选择,但是都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看到足够多的选项。在众多的选项面前,自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选项,而不是别人认为哪个选项是最好的。”
“最后,希望自己将来可以走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继续旅行。”
从南开金融到清华经管,从天津到北京,从本科到研究生,2018级金融硕士曹思翀距离自己的金融理想更近了一步。1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清华经管金融硕士是我第一个申请的金融类硕士项目”,曹思翀说。大三下学期,成绩优异的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未来“继续读书还是直接工作”的抉择。
“本科期间我的实习经历比较薄弱”,他解释道。怀揣着“去一个更好的平台,进一步提升金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想法,他开始关注各个院校的金融硕士项目,准备推免申请。其中,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凭借“双导师”、精课程、强师资等特色深深吸引了他。“一方面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其严谨治学的环境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清华经管学院注重职业和学术教育的双轨道培养,在业内口碑非常好”,曹思翀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曹思翀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顺利拿到清华经管金融硕士的offer。谈及这段申请的经历,他提醒学弟学妹们,一是要准备充分,尽早做自己的未来规划,二是要有的放矢,多思考申请背后的初心。
保研结束后,曹思翀才开始了正式的实习之旅,先后在华泰联合做投行业务,在中信金石做行业研究等工作。“买方和卖方不同类型的实习,首先让我对一级市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曹思翀说,“卖方多是为了完成交易的服务类工作,更需要高效执行能力;买方多是看投出去的项目是否获得回报,更强调研究分析的能力。”
在曹思翀看来,虽然相对于其他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他的实习起步较晚,但之前扎实的金融知识学习在前期夯实了基础,使得自己能够更有底气地朝梦想前行。
2“经世济民”绝非只是一句口号
来清华园已经一学期,这所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学府给曹思翀带来了极强的冲击。
“来金融硕士之前,本以为同学们之间仅是简单的实习共享伙伴,没想到能遇到这般优秀且真诚的同学们,并成为了朋友”,曹思翀说。在他看来,园子里的老师和同学大都具有“行胜于言”的清华气质,而这种气质体现在严谨、深刻的学风之中,遍布课堂内外。
清华经管提供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得曹思翀能更积极地思考职业发展未来,而丰富的导师、课程等资源,则为他判断职业发展路径和匹配度提供了新的启示。“比如上学期金融实务课堂系列关于买方的课程,介绍了各类型机构的运行方式和投资理念,获益匪浅”,他说,“再比如杨之曙老师的投资学,也不只是课本中的投资理论,而是融合了时事热点,加入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非常有启发。”
“在这里我越来越理解学习金融学科的意义“,曹思翀总结道,相比起初入大学时,选择金融更多地是基于“好前景”的考量,现在他更愿意把金融学科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学金融正是为了利用这种工具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机制,帮助中国经济取得更好的发展”,他补充道。
在曹思翀看来,“经世济民”从不是一句简单口号,而是每个人坚信并秉持的理念、情怀和胸怀。“经管已经发展了40年,如果培养的人才里都只是赚钱的机器,而不考虑社会价值,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他问道。
“实际上学院这些年的发展中为金融改革体系里的重要主体输出了大量人才,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各个重要部门,这才是经世济民的含义”,曹思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3探索未知的可能
曹思翀目前担任2018级金融硕士北京班的班长,回忆起自主竞选班委的场景,他笑称可能是因为自己做学生工作时间较久、习惯了服务他人的角色。
2018级金融硕士北京班共有67位同学,其中28名为国际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硕士项目里的“小联合国”。身处于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班级,作为一班之长,曹思翀时常琢磨着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给大家提供更多相处和交流的机会。
“前段时间的女生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曹思翀说,“班里同学不仅聚在一起聊天、玩桌游,也会进行很多思想上全方位的深入交流。”
他非常喜欢这群聪明、友善且真诚的同学们,并竭尽全力做好班级服务工作。不同于简单意义上的“好学生”,除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曹思翀的优秀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他的思辩能力非常突出,曾和队友们在第五届北大光华案例分析大赛中获得金融分析组亚军,创造了南开学生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毫不逊色,曾在南开“我是演说家”的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留下过一段段精彩语录。
在课余生活中,曹思翀还热衷于羽毛球、篮球等运动。“无体育,不清华”,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这种对于体育的热爱并非偶然,本科期间,曹思翀就曾作为南开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分管体育部的工作,他表示,“当我组织了一项体育活动,看到同学们来到球场上去参加比赛,在体育活动当中感受对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追求,我觉得自己为体育文化氛围贡献了绵薄之力,我也会感到非常自豪。”
虽然身为“斜杠青年”,曹思翀始终将职业理想放在第一位。他有着一个梦——希望20年后可以拥有自己的投资团队,为企业赋能。不过,曹思翀也坦言自己还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需要在读硕士期间继续好好打磨和沉淀,“希望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更多可能,将知识技能更好地发挥到职业中去”,他说。
曹思翀,男,汉族,中共党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2014级本科生,专业排名第一,现保送至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北京班。
曾获得2017年度周恩来奖学金,2014-2015年度、2015-2016年度国家奖学金。2014-2015年度、2015-2016年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曾任南开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金融学院团干校导师、金融学系学生代表主任。
四年的南开生活,是曹思翀不断成长和收获的四年,也是他践行“公能精神”的四年。
能是勤勉,是实践。
他是专业的第一名,是最高荣誉周恩来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是同学口中的学霸。但对于他来说,相比于这些荣誉,那些勤勉学习的日子才是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从迎水道四楼低配的自习室,到津南顶配的图书馆,改变的是身边的环境,不变的是他对知识刻苦的求索。一名“迎水道型”南开人,用踏实的态度求学,用低调的风格提升自我。在阅读中,他看到了更多元的历史;在比赛中,他认识到更多的不足;在市创项目中,他发现了更现实的问题;在实习中,他接触到了更有趣的人和事。世界很大,是“能”之勤勉和实践,让他明白,自己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公是奉献,是责任。
常常可以看到,有午休习惯的他,顶着中午的烈日,在各个体育场上忙碌着。津南校区建立伊始,许许多多的工作都要从零做起,身为校学生会副主席的他把这些都扛在了自己肩上。书桌上半米高的文件记录着他默默做出的奉献。走在小岗村和华西村的田间地头,他仔细的查看作物的情况,询问村民生活的细节。他在思考,金融扶贫究竟应该如何去做,他渴望尝试,怎样才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是南开学子中普通的一员,但他肩上的责任和心中的理想,让他也有了一点不普通。
思考,践行,努力,坚守
这是他过去几年在南开的收获,这也是他走向未来面对未知的勇气。
“公能精神”,他愿用一生去追寻。
前一篇:几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后一篇:2020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