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行当和流派——净
(2019-09-10 08:59:03)
标签:
杂谈文化休闲娱乐 |
分类: 运动养生 |
京剧行当中的净行,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净角念白一般多念韵白,同样讲究气势。净行的角色范围很广,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净,分为文净和武净。
①正净:以唱功为主。扮演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气度恢宏取胜。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浑、凝重。
京剧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即因《二进宫》的徐延昭常常手捧御赐铜锤、包拯须勾黑色脸谱,两者都以唱功为主而得此名,后来成为多数剧种对唱功花脸的别称。大花脸在很多剧种中称净或正净、大净。
②副净又可分为架子花脸和二花脸。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或权臣奸相。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当然也得有唱工基础,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上的刚烈。京剧中奸雄一类人物由架子花脸扮演,为抹粉白脸的角色,曹操就是这一类型中的代表性形象;其他剧种中多归白脸(粉脸)扮,不称架子花脸。架子花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戏里的角色念白有的说地方话,有的则说京白。
二花脸也属于副净这个范畴。二花脸也是架子花的一种,不过戏比较少。虽然也勾同样的脸谱,可是表演风格有时近似丑角,有时候还扮演一些诙谐狡猾的角色。例如《武松打店》里的大解差这类的角色。
架子花脸侧重于念做 铜锤花脸侧重于唱做。
③武净也叫武花脸。分两类:一类重把子工架,扮演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一类重跌扑摔打,多扮交战双方的下手或战败的一方,须摔“抢背”或“锞子”等,故又称摔打花脸。以京剧为例,《战宛城》有三个净扮的人物,其中曹操为架子花脸,典韦为武花脸,许褚为摔打花脸。以跌扑摔打为主,不重唱、念。许多经典的角色都逐渐由武生和架子花脸兼演了。
④油花脸俗称毛净。多用垫胸、假臀等塑型扎扮(叫做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犷而妩媚多姿为其特点,有时用喷火、耍牙等特技。有名的鬼魂形象钟馗,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就是扎扮造型,非常独特。
净角流派
较有影响的净角流派有郝寿臣的“郝派”、侯喜瑞的“侯派”、金少山的“金派”和裘盛荣的“裘派”等。郝寿臣与金少山、侯喜瑞并称为“花脸三杰”。
金派——创始人为金少山(1890—1948)。金幼承家学,向其父金秀山学艺,工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架子花脸戏则宗何桂山,还由韩乐卿等为其打基础,在南方还曾得名净刘永春教益。金少山天资极高,技艺全面,被行家誉为少有的奇才。在继承前辈长处的基础上,他突破铜锺花脸与架子花脸严格分工的界限,将铜锤、架子、武花融于一体,确立了京剧史上第一个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花脸流派,世称“金派”。金派艺术唱念做打并重,是净角中影响十分深远的流派。金得天独厚,嗓音洪亮,声震屋瓦。胸、头、鼻腔共鸣均佳。音色响堂悦耳,立音、膛音、虎音、炸音俱全。他善于运用自身优越的天赋条件,演唱以气势取胜,引子、《点绛唇》都用调面。演唱朴直顺畅,气口运用自如,[快板]尤佳,如《锁五龙》中几段唱斩钉截铁,铿锵爽利,无与伦比。念白功力深厚,注重语气变化,刻画人物性格,有达意传神之效。武功基础扎实、工架稳健、身段漂亮,表演气势雄浑,舞台造型魁硕威仪,是—位难得的花脸全材。能戏甚多,唱工戏代表作《锁五龙》,其中[快板]字字入耳,快而不乱,极见功力,很能体现金派唱腔的特点。做工戏代表作当推《霸王别姬》,他以叱咤风云的气势,黄钟大吕的唱念,充分展现了末路英雄楚霸王的悲壮沉雄。念白吃重的如《连环套》及念京白之《法门寺》,均为他得意之作。弟子有吴松岩、赵炳啸等,传人中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等较能继承其艺术特色。由于金派艺术对天赋要求极高,颇难学得其艺术精髓,故有条件学金者不多。
郝派——创始人为郝寿臣(1886-1961),原名万通。郝自幼拜吕福善为师。成年后,得黄润甫指点,打下架子花脸的扎实基础。唱工方面得益于金秀山,并根据自身的嗓音和条件开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世称“郝派”。他嗓音坚实,但音量宽厚,气魄大。立音、横音、圆音、炸音俱全,特别能运用“脑后音”归“鼻音”的唱法,唱出雄浑的气魄来。演唱浑圆,韵味浓厚,能巧妙地运腔和控制发音部位。念白刚劲有力,能创造性地使用“遏音”、“擞音”、“归音”、“炸音”、“虎音”等,结合不同人物性格,变化运用,极有感染力。其艺术风格可用“厚重”二字来概括,演唱和念白浑厚沉郁,做工刚劲利落。郝寿臣的另一成就是在脸谱勾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加以创新,使得郝派脸谱尤其出色,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16出曹操戏,各有不同演法。脸谱造型很性格化,有《郝寿臣脸谱集》传世。传人有袁世海、周和桐、李幼春、王永昌、马永安、尚长荣等。
侯派——创始人为侯喜瑞(1892-1983)。侯自幼就入喜连成科班学习,受教于韩乐卿,后拜名净黄润甫为师。长期傍杨小楼、梅兰芳等演出。他在继承黄润甫艺术的基础上,表演注重形式美,武功精湛矫健,唱念顿挫有力,加上细致生动的脸谱,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架子花脸流派,自成“侯派”特色。侯天赋并不佳,身材不高,嗓音低窄而杂以沙音。但能深得花脸表演艺术之三昧,扬长避拙,得到同行与观众一致首肯。侯派的表演和工架注重矫健灵活。在“四功五法”上有极深的造诣,“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腕要扣,腿起应重落应轻”是侯派身段的要诀,表演强调“力度”,繁复的舞蹈身段能做得干净利落,层次分明,功架极好,而且能用长神、长气、长腰和缩腹、缩臀来弥补身材之不足,使舞台形象挺拔、漂亮。念白刚劲、狠辣,立音、炸音俱运用得法,口劲极足,字字有力,音大而字清。虽不以唱为主,但演唱功力深厚,声色深沉宽厚,别有一功。《马踏青苗》一剧则是侯派艺术精华的集中体现,剧中曹操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盗御马》虽各派净角俱演,但侯派不仅以工架取胜,演唱也有特色。侯为流派创始人中演配角戏最多的演员之一。弟子较多,著名的有袁国林、尚长荣、李荣威、马崇仁、关鸿宾等。
裘派——创始人为裘盛戎(1915-1971)。裘自幼受其父裘桂仙熏陶,并在富连成科班打下扎实的基础。艺术在继承父业的前提下,吸收了金派的演唱技巧及郝(寿臣)、侯(喜瑞)两派的表演,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裘派。裘的嗓音虽不像金少山那样洪亮高亢,但发声方法十分科学,运用口、鼻、头、胸腔共鸣,吐字行腔、气口、尺寸十分讲究。音色高亮甜醇,演唱饱满响堂。他的演唱技巧除了继承前辈之长外,还吸收了老生演唱诀窍,唱来韵味醇厚,改变了传统花脸以声大气宏取胜的唱法,为净角的演唱开拓一条新路,其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为后辈演员争相学习效仿。念白,苍劲沉稳,味道醇中带甜,善以情带声。表演细腻深沉,能用身段弥补身材矮小的缺陷,工架俏美,风格细致秀密。在净角行当极有建树,被称为金少山后第一人。其成就,主要靠后天的努力,探索研究并反复实践,而取得的,是属功夫型的演员。善于创新,在艺术创作的每个阶段都有新戏、新腔、新身段出现: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的戏应属《姚期》和《将相和》。《姚期》一剧是继承传统剧目《草桥关》、《上天台》等戏基础上整理改编成唱、念、做并重,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裘派名剧。《将相和》的编演流传在50年代初,该剧表演技巧十分丰富,唱、做及服装设计均有许多创新之处。《赵氏孤儿》中魏绛虽非主角,但其中[汉调二黄]的新腔,脍炙人口,是裘派艺术成熟阶段的精品。新编剧目有《林则徐》、《杜鹃山》等。裘派花脸是净行中流传最广的流派,传人甚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有“十净九裘”的说法。早年有方荣翔、王正屏、夏韵龙、钳韵宏、郝庆海、于鸿奎等;晚年则有李长春、李欣、吴钰璋、孟俊泉、赵志远、陈鸿钧、裘少戎等。再传弟子有盂广禄、邓沐伟、康万生、宋昌林等。
袁派——创始人为袁世海(1916-2002)。袁幼年坐科富连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又从师名净郝寿臣,出色地继承了郝派艺术同时,吸取了侯喜瑞、周信芳等名家艺术精华,特别是50年代成为中国京剧院挑梁主演后,致力于对戏曲表演理论的钻研,艺术素养迅速提高,舞台实践也日趋成熟,创演了《九江口》、《李逵》等剧目,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花脸行当的又一流派——袁派。袁派艺术注意刻画人物情感,通过唱、念、做等手段,力求表演逼真、富于感情。特别在独创的新剧目中,更体现出这一艺术特色。唱、念质朴豪放,声情并茂,《九江口》中张定边的大段念白转[二黄顶板],最能代表袁派唱念特点。其中运腔的节奏层次,始终伴随人物情感而变化。《李逵探母》中“见母”一场,也是袁派唱念的佳作。念白时,京、韵白交替使用,情绪激动,声泪俱下。他的演唱生动体现出同久别的亲娘重逢后,倾诉离情悲喜交集的心情。这种强调刻画人物内心的演唱,超越了单纯声腔美的界限,予人以清新、真切的美感。他善于用各种表演手法,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如《群英会》中曹操下场的身段,以及《野猪林》中鲁智深的舞禅杖,均堪称一绝。其表演不拘泥于传统程式规范,善于突破,长于创新。在唱、念、做诸方面的创造均紧扣戏情,且有相当的生命力,为后辈争相效仿。由于他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所以塑造现代戏中的人物,自然、生动,形神兼备。擅长剧目甚多,最出色的当属《九江口》、《李逵》、《横槊赋诗》等剧。弟子传人中较出色的有马永安、李嘉林,另外还有吴钰璋、罗长德、刘金泉、陈真治、杨赤等。
前一篇:京剧的行当和流派——生1
后一篇:京剧的行当和流派——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