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书写

(2019-06-05 08:31:42)
标签:

文化

读书

杂谈

分类: 彩虹书屋
如果我们努力在心中种下好种子,不急不躁,不间断的持续一阵子,我们就会看见小小的奇迹前来帮助我们。
将善意当作准则看待世界你会发现,也许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由我们对他人展现的善意所创造的。我们所获得的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曾给予他人获得而来。
他告诉世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不会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去做”,当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时候,你自然就什么都会了!———尼克·胡哲​​​
触摸自己——泰戈尔
你靠什么谋生,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渴望什么,你是否有勇气追逐心中的渴望。
你面临怎样的挑战、困难,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是怨声载道,还是视它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你的年龄,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冒险,哪怕看起来像傻瓜的危险,
为了爱,为了梦想,为了生命的奇遇。什么星球跟你的月亮平行,
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是否看到你忧伤的核心;生命的背叛,是敞开了你的心,还是令你变得枯萎、害怕更多的伤痛。
你跟我说的是否真诚,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对自己真诚,哪怕这样会让别人失望。
你跟谁在一起,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跟自己在一起。
你是否真的喜欢做自己的伴侣,在任意空虚的时刻里。
你有怎样的过去,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是怎样活在每一个当下。你有什么成就、地位、家庭背景,
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
愿我看到真实的你。愿你触摸到真实的自己。真爱自己,远比接受别人的赞美要重要得多。

当你说,然后透过别人这个“他者”的响应,当下你就立即印证了自己的存在。对话能够产生一种“你与我”的对应关系。当你告诉我“这朵玫瑰花真漂亮”时,我会立刻转头,去看这朵玫瑰花,发现这朵鲜红的玫现,果真很漂亮。当下,这朵玫瑰,因为你给出语言,因为我的响应,它就“存在”了。“语言创造真实,对话创造一种存在的关系”,就是这个意思。
人是社群的动物,人需要透过与“他者”的互动,去印证自己的“在“。在对应的关系中,人才不会感到孤单。人不是孤岛,我们需要“观众”、需要互动、需要对话。一旦大声说出来,语言就变得更真实,而且你也会同时去付诸行动。这就是“我说,故我在”,不但如此,说还会带出“行动力”。
朗读是一种宣告仪式,它在宣告:“我活着,我存在。”透过这个仪式,人们不但宣告了自我的“主体性”,也无形中提升了自我价值。朗读,它更是一种“确认”,“在还没说出语言之前,我们什么都不是”。还记得前面那朵玫瑰花的譬喻吗?玫瑰花的“在”,是透过我们说出语言的同时,才“现身”被我们看见的,不是吗?
“语言不是反映真实,语言是创造真实。”所有盘旋在脑海里混不清、暖昧不明的思绪,经过书写、朗读后,就像混浊的溪水一般,被沉淀从而变得清澈。 
文字是一种“静态”的展现,而朗读是一种“动态”的传输,透过发声,文字就会活起来,展现出活泼的生命力。当我们朗读的同时,也会把内在真实的自我“抽”出来。每一回朗读后,都会这样说:“好奇怪,在写的时候,还不会感觉那么强的情绪。可是,一念出来,喉咙就会哽咽,眼泪就不听使唤了。”
透过朗读,透过声音的传导,生命底层的渴望、悲伤、挫折就会像瓶子里的水一样,哗啦哗啦地被倒了出来。朗读带出生命的真实坦露。真实,是一种力量,那种力道,叫人惊叹。我经常看到人们一边朗读,一边擦眼泪,那个画面十分动人。 

境由心生,心,创造了所有的实相,“所有外在的发生,都在自己的内在”。自由书写,就是一个往内心去探究、去发现的历程我喜欢用“挖井”做譬喻。自由书写像是掘井的过程,你越往下写,就越深入心灵底层,深入到你看不见或不愿意去看的地方,把内心的幽微与阴暗面给曝光、映照出来,藉此得到疗愈。
自由书写帮我们走入心灵深井,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理解,因为这份理解,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更多的慈悲与接纳。当我们可以接纳生命,生命就不再刚强,就会变得柔软。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事情“非怎样不可”时,人就不再受苦了。
当然,有时自由书写,也会让你不小心掉入心灵的迷雾中,跑不出来。请不用慌,就算迷路了,也要继续写,生命自有它的出口,最终你会走出来的。
Walking in Mist”(漫步迷雾中)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朋友自助旅行,突然起了大雾,她一个人走在森林里迷路了。她很害怕,也很着急,后来在路上遇到一位帅气单车男问路,那位帅哥优雅地说:“不用担心,也不用急着找出路,你不会走丢的,慢慢散步,好好享受森林迷雾吧。”
这句“漫步迷雾中”,当下就让她安稳下来。这句话,后来便成了我日后忙碌于“生活迷雾中”的最佳提醒。对,不要急,慢慢来,即使迷路了,也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优雅地漫步在迷雾中,享受当下“无目的”的自在与清凉。
自由书写,就是如此!当我们进入心灵的迷雾时,请不要急,继续写,让自己漫步在迷雾中,让心作为你的引导员。“ Follow Your Heart!”(依随你心)就对了。在那一刻,将是你跟自己最亲密的时刻。
不要停,往下写,继续漫步在迷雾中。走着走着,突然间,抬头,会看见:一片金色的阳光,穿越枝头,洒在你的肩头。此刻,你会感活着,如此美好。这就是自由书写的美好感受。

写作分三种:说服你,拉拢他,剖析我。最早的我一直在第一种,后来发现容易背叛自己。于是了第二种,又发现容易迎合大众。我一直在去往第三种,路反复,有踌躇,有代价,有痛苦,但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去的地方。 
年轻的亨利曾经模仿许多大师的写作风格,希望藉此发现写作的奥秘,结果却走入死巷,陷入少有人经历过的窘迫绝望的惨境。就在那个幻灭的时刻,他写出:我抛掉一切,包括过去最珍爱的种种,重新由无开始。于是,我立刻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且沉醉其中……我不在乎我写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好还是不好,好或坏都源自我胸中的真实吐露。我的双足实实在在地跃入生命的美学,遨游于超乎道德伦理、功利主义之外的地方,置身于艺术天堂。我的生命自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我找到一种声音,成就了完全的自己!
看完这段话,我的内心深深地被触动了,我感受到那股“重新来过,做自己”的强大力量。当我们可以抛开一切包袱,让自己归“零”,从心开始,力量就出来了。当我们可以拿掉“外在”的标准、评价,回到自己身上,才能聆听到。
受苦会驱使人往内心深处走。人活着,其实是件受苦的事。面对生命的苦,我们无法回避,我们只能面对、理解,进而自我疗愈。说故事,是让受苦的生命得以解脱的方式之一。说故事,是一种“面对”,但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啊!
生命不是应然,而是本然,我们得接受,生命就是这个样子。
人之所以活着痛苦,是因为我们活在很多“应该”的框框里。我的朋友常常会给出“框框以外”的故事,令人感动与疼惜。什么叫“框框以外”的故事?就是在世俗道德框架下所不允许的事情。诸如:外遇、第三者、同性恋、双性恋或小时候被性侵、被家暴的故事等。当一个人勇敢说出自己内在深藏的秘密与隐私时,需要极大勇气。
发生在生命里的伤痛,如果不能说,不见光,必须压抑在黑暗的角落,这样的压抑,其实比事件本身更叫人痛苦。很多人生命被“卡”住都是因为如此。于是,透过说故事、发声,我们让“卡”住的生命,有机会畅通。
有人理解她的罪思感,在世俗的道德枷锁里,做人其实很辛苦的她被懂了,听得红了眼眶。
故事,只需要被聆听、被懂,就够了。它不需要被评价、被论断。
以真引真,以故事引故事。于是有人也开始说故事了,一个接一个不被社会所允许的恋情一一曝光。说故事,就像一种“告解”,在故事中,我们“解放”了自己,它是一种生命的救赎。

丽莎白莱瑟是个勇敢的人,她很勇于面对生命的真实。在《破碎重生》这本书里,她真实地坦露了自己在婚姻中的外遇。她在书上说:“当我的婚姻与外遇都破碎时,我一无所有,只剩下这个最人性的自我。我不再假装自己可以拥有完美的人生,现在我知道自己是有缺陷的,能够犯下罪,也能够爱”当一个人愿意真诚地面对自己时,就会带来生命更深的觉醒与灵性的洞察。
很多被忽略、被压抑的故事,都是不被主流所接受,经常被指责、批判,并叫人感到羞愧、恐惧的。活在羞愧中的人,必定痛苦。如果你想要把自己从痛苦的深渊里拯救出来。秘诀是:不要对抗痛苦,面对它、拥抱它。一旦你这么做,你就开始找到自己的力量了。我们彼此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这件事代表着:我承认,也接受“这就是我”。唯有我们接受生命的真相,并臣服于它时,疗愈才有可能发生。

I see you隐喻是很美的语言,它是文学。文学之美,就在于善用隐喻来深刻描述人物与事件。隐喻会带出丰富的想象、情感与记忆,它是高层次的表达技术。
有一次,一位家长和我谈话。他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工作了20年,每天重复的工作,让他感到很厌烦。虽然在别人眼中,会认为他很幸运,工作稳定、薪资高,但他说自己点都不快乐。
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机器人。虽然工作稳定但他的心却不稳定,他用了一个隐喻说自己:“我觉得这20年来的生活好像一直浮在半空中,没有脚踏在地上的感觉。”因为这个隐喻,我马上懂他了。
什么叫做“一直浮在半空中,没有脚踏在地上的感觉?”请试着想象、体会一下。你可以感觉这个隐喻所带出的“空虚、茫然、不踏实”的感觉吗?
隐喻的语言一出现,画面自然出现,叫人很容易理解及产生同理心。隐喻让别人懂了我,也让自己懂了自己。
隐喻提供了一种想、一种意境,让人心领神会。
每次自由书写时,我都会先放音乐、冥想,然后说:“最近你的生活过得如何呢?如果要用一个隐喻来形容自己,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每次做隐喻的自由书写时,往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每个人对自己当下的状况,做深刻地觉察与反思。
最近的我,像是一只来不及充饱电的手机,每天都用剩下的一格电过生活。我每天都来不及充饱电,就要被带出门使用。每天都不断地被使用,真的好累,我好想充饱电,我好想睡饱觉……一
人故事,众人故事。这个隐喻,带出了现代人普遍的生活疲惫,引发大家的共鸣。你看,隐喻一出现,就让生活在混乱与疲意中的自己,当下“现身”被“看见”,也同时被抚慰了。
这是一个非常能安定人心的方法。每次心情忐忑不安,也很混乱,只要她们愿意安静下来,冥想、书写,心立刻就会安稳下来。
书写是一道裂缝,通过它,你可以爬进一个较宽广的世界。进入你的荒野心灵。在还没学会自由书写之前,我跟大家一样,总是想得多,却挤不出来一个字来。常常坐在那儿,望着天花板发呆。为什么会这样?呵呵,因为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吓唬我们:“写作是一个多么神圣伟大的事啊。”还记得我们从小是怎样学习写作的吗?好文章,永远是一堆成语、华丽词藻的堆砌。我们写的东西,是别人期待的,而不是我自己心里真正想说的东西。在那个年代,作文要拿高分,不得不如此,最好结尾还要加上一些伟大理想的抱负,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之类的贤言圣语。至于内心真实的渴望,请好好收藏,不要见光。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有一次作文课,老师要我们写“我的志愿”。当时我老老实实写下我的志愿是:想去流浪。结果老师给的评语是:人生要有伟大的志向,念书不是为了去流浪。那篇作文,分数当然不高。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让别人知道我内心真实的渴望。
后来,我更加明白,小时候想云游四海去流浪的愿望,其实是因为我真正想要的是:自由。但小时候,我连说出自己愿望的自由,都被压抑了。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我们说话、书写,其实就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渴望。
过去的教育,是一种“去自我”的教育。我们只能想“框框之内”的事,框框之外的东西,叫白日梦,你不能想,做人要切合实际。我们的“上方”有一双手,紧紧地掐住我们的梦想,叫你不敢做梦。
现在,管它呢!反正已经没人给你打分数了,开始写吧,写出你“真正”想说的内心的话,写出自己内在真实的渴望。为了自由,我们得写。
别以为这是容易的事,对很多人而言,这比登天还难。可以自由自在,把内心的话掏出来的人依旧是少数。没办法,我们的嘴巴被“封”太久了。禁锢的心,要一下解放,谈何容易。所以你说,自由书写是不是一种修炼?
透过这种修炼,我们学习打开心房,如实面对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且真实的人”。
“请三思。”——不太建议你轻易拿给他人看。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倾听并同理”的能力,不是吗?
实话实说,就对了。写得好坏不重要,写出来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坐下来开始做,有没有允许自已写到心底去。第一次练习自由书写时,经常会有人跟我说:“我不会写,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好,我通常会回他:“只要你会说,你就会写。”
“不,我真的不知道要写什么?”对方还是不放弃。我就跟他说:“那你第一句话就写:我不知道要写什么……从这里开始吧,写完这句话,再看看心里冒出的第二句是什么?再给它写下去,就好了。自由书写,其实很简单,就是“实话实说”。但这件事对于压抑惯了的现代人而言,却很难。
不要设法控制你的笔要写什么,别干预,让你的手不停地写下去。言不由衷,实在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小时候写日记,为了交差,我经常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譬如:“我每天都要很认真地念书,我是一个用功的好学生……”喔,真是够了。如果人活着只能说一些别人要听的话,实在辛苦,这简直是浪费生命。自由书写,是一种心灵“革命”,它要你做自己,说出内心真实的话。“我说,我是,故我在”,这是自由书写的真谛。
毕竟,说出内心的话并不容易。“如果要写,就写到骨子里”,我常这么说自由书写的练习,不只是把心里的话掏出来,最好连内心深处的渴望,一并带出,如此,你心灵底层的丰沛能量就会被激发,如娜塔莉在《狂野写作》中所言:生命是无秩序可言的。心灵是原始而充满能量生气勃勃且饥渴的,它并不会依照我们从小养成的那种和谐有礼的思维当我们进入心灵的荒野,会叫我们照见生命的丰富与多元的样貌。
我们的文化常让我们说不出话,“家丑不可外扬”,记得吗?我们的嘴巴从小被“堵”住了。不容易说,没关系,用“写”也可以。透过自由书写,以“写”代替“说”,把内心底层的东西给掏出来。我发现,很多事光想是没有用的,你要说出来,写出来,让它曝光,让那些脑袋里混乱的思绪,钻牛角尖的东西被自己看到,你才能得到清明。
透过说,人们才会看见自己内心底层的混沌、混乱,于是也才明白:我在担心什么,在气什么,我要什么?
自由书写跟说故事一样,都在帮我们梳理生命,“通畅”我们的生命。但自由书写有个好处:你不需要靠别人,不需要花大钱,你可以自己来。你可以自己动手,你不需要靠别人才能“安慰”到你自己。
接下来,请从‘其实我想说的是’开始书写最后一段。我的经验是,即便你前面的书写,都在绕啊绕的,净说些言不及义的话。但是,一旦进入“其实我想说的是”时,人内心真正的渴望、感受就会被深深带出。
就犹如娜塔莉在《狂野写作》里写的: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不快乐,我很寂寞。寂寞是一只跟了我多年的狗儿,寂寞这条黑狗,让我不得安宁。就算前面都在说场面话也没关系,能够在最后一段,进入如此深刻地“觉知”,那就够了。
自由书写不只是发泄,更是疗愈,它激发出潜意识的东西,叫我们看见。不管是过往的创伤、情绪的压抑、无法宣泄的愤怒,这些,在自由书写里,都可以被“曝光”,被你看见。
我们的生命经常被“卡”住,卡在过去某个“情绪”里,动弹不得。情绪过不去,理性与智慧就出不来。所有的心理治疗,几乎都在处理人的情绪。唯有情绪被理解,被看见,能量才能畅通,人才能得到疗愈。
自由书写是一个处理情绪的良方。如果不想被情绪绑架,你就大胆写出来,看见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这也是自由书写的妙用。
不管是什么情绪都不要压抑,自由书写就是要你说到骨子里。不需咬文嚼字,越白越好,把感受直接写出来,让情绪透明化,被自己看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