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空间 |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用不同模型感知一万:想办法数出一万粒绿豆
教师提供两个容器:一百粒绿豆大约一小瓶盖,一千粒绿豆大约一小烧杯,你打算选择哪个容器数出大约 1 万粒绿豆?怎样数?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一、课前引入
⒈数出在这个大正方体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⒉你打算怎样数?带领学生一起数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地数, 10 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 10 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数,逐步产生新的计数单位,体会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指导按照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数的过程中感受 10 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的计数单位,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二、 新课
⑶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这样的一些模型你能数出你的模型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教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下面一个学具袋,学具袋里面装有以下物品(零乱摆放):
⑷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你为什么把相同的计数单位放在一起去数?
【学生在利用模型计数的过程中,感受按照不同计数单位计数的方便与简捷。同时在梳理、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理解数的组成。】
⒉自己制作计数器表征数。
⑴这么多的小正方体,我们同学通过把相同的计数单位放在一起数,很快就数出了小正方体的个数。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些珠子,但肯定不够
2342 个,你们能试着用这些小珠子也表示出 2342 吗?
⒊用十进位制值计数法表征数。
⑴你们能用数记出这个二千三百四十二吗?
⑵ 2 千就在千位上写 2 , 3 百就在百位上写 3 , 4 十就在十位上写 4 , 2 个就在个位上写 2 ,我们把这些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就可以表示出这么大的数,你觉得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怎么样?
⑶这里的 2 、 3 、 4 、 2 分别表示什么?
⑷这两个 2 所表示的意义是否一样?
【在写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计数方法,进一步感受位值。】
⒋用计数器计数,理解数的组成。
⑴刚才用很少的珠子放在不同位置就表示出了一个很大的数,有了这个计数器不管这个数有多大,我们都能用很少的珠子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用这个计数器来表示一些数好吗?
⑶ 指导用 0 占位,体现位值。
⑷用计数器拨出课前认识的两个四位数 1835 、 4589 。并根据这两个数把 1835 一个一个地向后数、 4589 一百一百地向后数。
【学生在拨计数器、写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计数器表示、写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十进位制止计数法的计数方法】
㈡认识一万
⒈不同方法的数数认识一万。
⑴在计数器上拨出 9999 ,你知道 9999 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吗?你能试着用计数器拨一拨吗?( 9999 再添上一个就是一万了)
⑵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9 个一千再添上 1 个一千是几个一千, 10 个一千就是一万,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在黑板上写出这个一万。
⑶那一万到底有多大呢,用模型从一千数到一万,将来我们数更大的数的时候还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万,感受万与千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到今后我们可以以万为单位去计数更大的数。】
⑵利用一万人的模型认识一万
⒊你为什么给这个数位起名为万位?你觉得万位左边还有数位吗?为什么?左边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与万又会有什么关系?万位左边还有很多数位,我们今后还要去认识。
【学生在梳理计数单位、数位的过程中,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掌握整数的计数规则】
㈣介绍古埃及象形文字表示数, 体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简洁与方便。
⑴介绍古埃及计数方法:
古埃及人用一根竖线表示一, 9 根表示 9 ,一个骨就是骨头表示 10 ,用这个锁表示 100 ,这个莲花样子的图案表示 1000 ,一个弯曲的手指表示 10000 ,那你们知道古埃及人想表示一个数怎么表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