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短线优势是9月份刚经过一波调整,蓄势比较充分;
中线劣势是4月7日就开始上涨,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
科创50,9月份几乎没有调整,但近1个月的上涨力度和成交量都很大,还不能说短线上涨已经结束;
中线,半年均线偏离度已经接近去年11月的水平,但去年11月也不是那一波上涨的高点(今年2月份才是)。而且科创50的中线上涨,更大概率是今年6月才开始的,所以也有机会更迟结束。
创业板50,2年均线偏离度来到高位,应该说只有2015年的偏离度明显比现在更高。但正是由于偏离度没有2015年那么夸张,所以预计不会是2015年下半年那种走势,更大的概率是类似2013年9月~2015年1月的震荡调整模式;
另外,观察上一波调整,即去年10月~今年4月的调整,是一波急跌,大概率来讲,下一波调整不是急跌,更可能是横盘调整。
沪深300,近1年的涨幅在50%,比创业板50的涨幅140%小得多,所以中线风险也小得多;
2013年9月~2015年1月,是前述的创业板50震荡调整期间,沪深300上涨了50%。这一次沪深300大概率涨不到50%,但有机会比创业板50强。
通信股,2年均线偏离度已经达到了2015年的水平,是风险最大的板块之一。就看以什么方式化解风险,如果是剧烈调整的形式,那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从而会影响整个市场。如果是通过较长时间横盘调整的方式,则对其它板块影响较小,甚至会促成活跃资金“高切低”,反而有利于其它低位的板块。
芯片股,2年均线偏离度不如2015年和2021年高,也不如现在的通信股高(目前通信股100,芯片股60);
另外,芯片股内部分化是比较厉害的,大量非人工智能、非科创板的芯片甚至处于极端低位,2年均线偏离度仅在40左右,完全有机会补涨。
而且观察全部的主流板块,只有通信股和科创板芯片股的2年均线偏离度达到100左右。第3名的板块是有色股,2年均线偏离度就已经大幅下滑至60左右,风险大幅降低。
有色股目前2年均线偏离度是60,2015年是100,现在的风险还没有到2015年的程度;
而且突破了10多年的横盘,甚至还处于机会大于风险的阶段(当然,这不是补涨的机会,而是强者恒强的机会)。
考虑到风险第3大的板块(有色股)仍然机会大于风险,所以综合来看,个人认为现阶段属于是通信股和科创板芯片股的局部风险较大,先回避这2个板块再说。然后再观察这2个板块的调整方式,如前所述,长时间横盘的方式更有利于其它板块;
另一方面,如果领涨的通信股和科创板半导体进入调整阶段,而其它活跃板块无法接力上涨,那显然就不是局部风险,而是系统性风险了;
今年以来,通信股+科创板半导体的成交额是16.6万亿,紧接着排名第2的是新半军12.9万亿,第3名是金融股10.3万亿,第4名消费医药8.6万亿,新半军和金融股是最可能接力的。
新半军(剔除科创板半导体),2年均线偏离度只有40,过去20年有行情的前提下,没有哪一波行情在偏离度40的情况下结束,所以也是机会大于风险,甚至40这种水平的偏离度都不能算风险(当然,这是有行情的前提下,不是说熊市期间)。
非科创板芯片股,2年均线偏离度40,与新半军一模一样,都处于低位。很明显的,走势也跟新半军没有什么区别,而且2008年以来还更强势一些;
相反的,虽然非科创板芯片股属于科技股,但跟通信股和科创板芯片股的走势区别极大,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反向走的,不用过于担心受到拖累。
金融股,2年均线偏离度20,所以肯定不存在偏离度过高的问题。金融股又刷新了10多年高点,是否有行情的问题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过去3年,金融股最大涨幅达到了88%,但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在上涨,接下来主要关注券商股是否转强。
券商股,2年均线偏离度也是20,过去20年走势的节奏还是跟金融股同步(只是波动要大得多),那这样,金融股突破了近17年的横盘,对券商股是有利的;
券商股需要等某一个契机:
2007年行情,契机就是所有指数、所有板块、所有个股都是暴涨的;
2015年行情,契机是小盘股和科技股暴涨;
2021年行情,券商股没有发动的契机,因为小盘股和科技股(除了芯片股)都没有像样的行情。
个人认为这次的契机主要是等科技股爆发。
科技股全体,2年均线偏离度只有50,虽然说风险是不算高,但另一方面,这个水平恰好就是2021年高点的水平,既然2021年科技股没有行情,现在同样也算不上有行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券商股暂时没有找到发动的契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股民还感受不到真真切切的牛市;
回顾2015年牛市,2015年3月,科技股的2年均线偏离度终于突破50,想必当时大部分股民开始直接感受到牛市氛围,资金蜂拥而入。但回过头来看,仅仅3个月之后,2015年6月就是历史大顶。这里有2个经验可以借鉴:
1、科技股现在刷新了10年新高,同时2年均线偏离度来到50,排除不了进入疯狂走势的可能性,但3个月或数个月之后,就很需要注意风险;
2、刷新新高不意味着立刻进入疯狂走势,其实2014年3月科技股就刷新了当时的历史新高,但直到2015年3月科技股才进入疯狂走势。那么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2个月时间发生了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12个月券商股上涨了160%以上,也就是券商股的飙升,领先于科技股的飙升。
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大体上开始有了一个论断。就是我们常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券商股是“牛市旗手”,而最近1年A股的整体行情是很不错的,但券商股的走势相当一般,没有“先知”、“旗手”的感觉。这个解释很可能就是:
券商股不是行情的先知,而是“疯狂”行情的先知,而这里的“疯狂”,很大程度上又是指小盘股或科技股等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品种出现非理性的飙升。
那么,如果上述解释是正确的,未来12个月,应该先看到券商股的飙升,充当“先知”,然后再看到科技股的飙升。(2014年11月券商股飙升,2015年3月科技股飙升)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0%+券商股34%+有色股16%;
老股民讲“牛市多暴跌”,是指“牛市”期间容易出现单日暴跌。这是有道理的,上涨行情中,多数筹码是获利盘,获利盘的心态比较强势,派发筹码的时候也比较坚决,所以容易形成单日暴跌;
另外一句,“横有多长竖有多高”,也是比较有道理的,向上突破横盘,意味着将横盘期间的筹码统统转换为获利盘,这是非常强的走势。现在大盘向上突破了10年横盘,对大的趋势不用过于担心。
现在主要关注的是几点:
数周。人工智能(通信+科创芯片)是否调整,以及新半军(剔除科创芯片)是否接力;
数月。券商股是否飙升,从而预示不久之后科技股的飙升。
【阿令】“春江水暖”,券商股能否“先知”——20251013
上证指数,短线优势是9月份刚经过一波调整,蓄势比较充分;
中线劣势是4月7日就开始上涨,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
科创50,9月份几乎没有调整,但近1个月的上涨力度和成交量都很大,还不能说短线上涨已经结束;
中线,半年均线偏离度已经接近去年11月的水平,但去年11月也不是那一波上涨的高点(今年2月份才是)。而且科创50的中线上涨,更大概率是今年6月才开始的,所以也有机会更迟结束。
创业板50,2年均线偏离度来到高位,应该说只有2015年的偏离度明显比现在更高。但正是由于偏离度没有2015年那么夸张,所以预计不会是2015年下半年那种走势,更大的概率是类似2013年9月~2015年1月的震荡调整模式;
另外,观察上一波调整,即去年10月~今年4月的调整,是一波急跌,大概率来讲,下一波调整不是急跌,更可能是横盘调整。
沪深300,近1年的涨幅在50%,比创业板50的涨幅140%小得多,所以中线风险也小得多;
2013年9月~2015年1月,是前述的创业板50震荡调整期间,沪深300上涨了50%。这一次沪深300大概率涨不到50%,但有机会比创业板50强。
通信股,2年均线偏离度已经达到了2015年的水平,是风险最大的板块之一。就看以什么方式化解风险,如果是剧烈调整的形式,那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从而会影响整个市场。如果是通过较长时间横盘调整的方式,则对其它板块影响较小,甚至会促成活跃资金“高切低”,反而有利于其它低位的板块。
芯片股,2年均线偏离度不如2015年和2021年高,也不如现在的通信股高(目前通信股100,芯片股60);
另外,芯片股内部分化是比较厉害的,大量非人工智能、非科创板的芯片甚至处于极端低位,2年均线偏离度仅在40左右,完全有机会补涨。
而且观察全部的主流板块,只有通信股和科创板芯片股的2年均线偏离度达到100左右。第3名的板块是有色股,2年均线偏离度就已经大幅下滑至60左右,风险大幅降低。
有色股目前2年均线偏离度是60,2015年是100,现在的风险还没有到2015年的程度;
而且突破了10多年的横盘,甚至还处于机会大于风险的阶段(当然,这不是补涨的机会,而是强者恒强的机会)。
考虑到风险第3大的板块(有色股)仍然机会大于风险,所以综合来看,个人认为现阶段属于是通信股和科创板芯片股的局部风险较大,先回避这2个板块再说。然后再观察这2个板块的调整方式,如前所述,长时间横盘的方式更有利于其它板块;
另一方面,如果领涨的通信股和科创板半导体进入调整阶段,而其它活跃板块无法接力上涨,那显然就不是局部风险,而是系统性风险了;
今年以来,通信股+科创板半导体的成交额是16.6万亿,紧接着排名第2的是新半军12.9万亿,第3名是金融股10.3万亿,第4名消费医药8.6万亿,新半军和金融股是最可能接力的。
新半军(剔除科创板半导体),2年均线偏离度只有40,过去20年有行情的前提下,没有哪一波行情在偏离度40的情况下结束,所以也是机会大于风险,甚至40这种水平的偏离度都不能算风险(当然,这是有行情的前提下,不是说熊市期间)。
非科创板芯片股,2年均线偏离度40,与新半军一模一样,都处于低位。很明显的,走势也跟新半军没有什么区别,而且2008年以来还更强势一些;
相反的,虽然非科创板芯片股属于科技股,但跟通信股和科创板芯片股的走势区别极大,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反向走的,不用过于担心受到拖累。
金融股,2年均线偏离度20,所以肯定不存在偏离度过高的问题。金融股又刷新了10多年高点,是否有行情的问题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过去3年,金融股最大涨幅达到了88%,但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在上涨,接下来主要关注券商股是否转强。
券商股,2年均线偏离度也是20,过去20年走势的节奏还是跟金融股同步(只是波动要大得多),那这样,金融股突破了近17年的横盘,对券商股是有利的;
券商股需要等某一个契机:
2007年行情,契机就是所有指数、所有板块、所有个股都是暴涨的;
2015年行情,契机是小盘股和科技股暴涨;
2021年行情,券商股没有发动的契机,因为小盘股和科技股(除了芯片股)都没有像样的行情。
个人认为这次的契机主要是等科技股爆发。
科技股全体,2年均线偏离度只有50,虽然说风险是不算高,但另一方面,这个水平恰好就是2021年高点的水平,既然2021年科技股没有行情,现在同样也算不上有行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券商股暂时没有找到发动的契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股民还感受不到真真切切的牛市;
回顾2015年牛市,2015年3月,科技股的2年均线偏离度终于突破50,想必当时大部分股民开始直接感受到牛市氛围,资金蜂拥而入。但回过头来看,仅仅3个月之后,2015年6月就是历史大顶。这里有2个经验可以借鉴:
1、科技股现在刷新了10年新高,同时2年均线偏离度来到50,排除不了进入疯狂走势的可能性,但3个月或数个月之后,就很需要注意风险;
2、刷新新高不意味着立刻进入疯狂走势,其实2014年3月科技股就刷新了当时的历史新高,但直到2015年3月科技股才进入疯狂走势。那么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2个月时间发生了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12个月券商股上涨了160%以上,也就是券商股的飙升,领先于科技股的飙升。
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大体上开始有了一个论断。就是我们常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券商股是“牛市旗手”,而最近1年A股的整体行情是很不错的,但券商股的走势相当一般,没有“先知”、“旗手”的感觉。这个解释很可能就是:
券商股不是行情的先知,而是“疯狂”行情的先知,而这里的“疯狂”,很大程度上又是指小盘股或科技股等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品种出现非理性的飙升。
那么,如果上述解释是正确的,未来12个月,应该先看到券商股的飙升,充当“先知”,然后再看到科技股的飙升。(2014年11月券商股飙升,2015年3月科技股飙升)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0%+券商股34%+有色股16%;
老股民讲“牛市多暴跌”,是指“牛市”期间容易出现单日暴跌。这是有道理的,上涨行情中,多数筹码是获利盘,获利盘的心态比较强势,派发筹码的时候也比较坚决,所以容易形成单日暴跌;
另外一句,“横有多长竖有多高”,也是比较有道理的,向上突破横盘,意味着将横盘期间的筹码统统转换为获利盘,这是非常强的走势。现在大盘向上突破了10年横盘,对大的趋势不用过于担心。
现在主要关注的是几点:
数周。人工智能(通信+科创芯片)是否调整,以及新半军(剔除科创芯片)是否接力;
数月。券商股是否飙升,从而预示不久之后科技股的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