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12月27日以来的下跌已经明显减速,预计本周三前后有机会见底;
双创50,11月12日以来的回调也比较明显地在减速,有机会形成共振。
港股,中线回调了15周,已经与2024年8月的调整级别一样,本周也关注是否中线见底;
长线,港股近2年强于A股,实际上港股2022年10月就已经见底了。这主要是由于,港股从2018年1月开始下跌,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发动贸易战开始就下跌,持续超过了7年。
超长线,以14年为一个循环,做分析和预测:
1993~2007年,高速+中质量发展,领涨股是,金融股/资源股+消费股/医药股;
2007~2021年,中高速+低质量发展,领涨股是,消费股/医药股+新半军;
2021~2035年,中速+中质量发展,领涨股大概率是,新半军+人工智能;
2035~2049年,中低速+高质量发展,领涨股可能是,人工智能+未知板块。
解释:
1、1993年、2007年和2021年是A股重要的3个高点,2035年基本现代化和2049年全面现代化是远景的目标节点,这些年份的间隔周期正好都是14年,所以用14年的循环来分析;
2、从K线走势看,每个循环很可能会有2个大的领涨方向,而且其中有1个领涨方向能延续到下一个循环。上一个循环,2007~2021年的领涨股是消费医药和新半军,而消费医药已经领涨了2个循环,预计能延续到本轮循环的是新半军。再观察近4年人工智能强势崛起,预计本轮循环2021~2035年的领涨股是,新半军+人工智能;
3、从基本面看,增速大的方向是逐步放缓,这个似乎没有太大的异议,重点关注的就是质量。上一轮循环2007~2021年的质量有所下降,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牛市财富效应,所以消费医药股能够领涨。但也有亮点,新半军就是典型的高端制造和高科技的新质生产力,所以也预计新半军牛市能延续到本轮循环2021~2035年。至于人工智能,放到10年的维度,显然是值得押注的,只是战术的角度,人工智能板块经过了2022~2025年的大幅度上涨,需要关注介入时机的问题,即使等到2026年或2027年回调再介入都是可行的。
新能源,近3个月的调整,在本周出现了见底信号;
上一轮反弹幅度仅49%,相对于过于3年的跌幅来看,还有很大的反弹空间。
半导体,近2~3个月的震荡走势还没有出现清晰的结束信号,但这种横盘震荡说明走势很强;
上一轮反弹幅度高达82%,是反弹幅度第2大的板块,而且使得点位来到了过去4年的中间位置,不在绝对低位了,下一轮再上涨的话,预计就是直逼2021年7月历史高点的强者恒强走势。
军工股的走势与新能源一模一样,军工股本周也出现见底信号,预计过去2个月的回调将结束;
军工股同样在过去3年的低位,还有很大反弹空间。
人工智能板块,中线走势与半导体较为接近,是相对强势的;
长线来看,人工智能板块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整,从2020年7月算是4.5年,从2015年6月算是9.5年。
券商股,本周或下周将出现见底信号。上一轮反弹的涨幅是85%,是所有板块里面涨幅最大的;
长线跟人工智能板块一样,从2020年7月算起跌了4.5年,从2015年4月算起跌了近10年。
铝业股,在近期的调整中明显逆势走强;
上一轮反弹的涨幅是56%,中规中矩;
长线,重点关注是否突破2021年9月高点,以及2007年10月高点,铝业股已经调整了17年,是一个超大型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总的来讲:
港股近15周的调整出现了见底信号,将反映外资的态度;
新半军里面的新能源和军工股也出现了见底信号,将反映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的态度;
人工智能板块,将反映被动型指数基金的态度;
券商股很大程度会反映散户、游资的态度;
铝业股比较小众,但它能反映基本面,特别是反映通货膨胀的情况。
操作策略,仓位90%:
芯片股45%、券商股40%、铝业股5%。
短线主要观察本周三前后是否见底,并放量拉升。
成长股方面,个人还是看好新半军,尤其是半导体。关注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是否发力,同时关注它们是否从红利股和美股上面回收资金,重点可以看国有大型银行股是否下跌,以及A股活跃交易的美股ETF溢价率是否下降;
周期股方面,重点看好券商股和铝业股,并且不排除会增加铝业股的仓位。
【阿令】关注本周三前后——20250113
上证指数,12月27日以来的下跌已经明显减速,预计本周三前后有机会见底;
双创50,11月12日以来的回调也比较明显地在减速,有机会形成共振。
港股,中线回调了15周,已经与2024年8月的调整级别一样,本周也关注是否中线见底;
长线,港股近2年强于A股,实际上港股2022年10月就已经见底了。这主要是由于,港股从2018年1月开始下跌,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发动贸易战开始就下跌,持续超过了7年。
超长线,以14年为一个循环,做分析和预测:
1993~2007年,高速+中质量发展,领涨股是,金融股/资源股+消费股/医药股;
2007~2021年,中高速+低质量发展,领涨股是,消费股/医药股+新半军;
2021~2035年,中速+中质量发展,领涨股大概率是,新半军+人工智能;
2035~2049年,中低速+高质量发展,领涨股可能是,人工智能+未知板块。
解释:
1、1993年、2007年和2021年是A股重要的3个高点,2035年基本现代化和2049年全面现代化是远景的目标节点,这些年份的间隔周期正好都是14年,所以用14年的循环来分析;
2、从K线走势看,每个循环很可能会有2个大的领涨方向,而且其中有1个领涨方向能延续到下一个循环。上一个循环,2007~2021年的领涨股是消费医药和新半军,而消费医药已经领涨了2个循环,预计能延续到本轮循环的是新半军。再观察近4年人工智能强势崛起,预计本轮循环2021~2035年的领涨股是,新半军+人工智能;
3、从基本面看,增速大的方向是逐步放缓,这个似乎没有太大的异议,重点关注的就是质量。上一轮循环2007~2021年的质量有所下降,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牛市财富效应,所以消费医药股能够领涨。但也有亮点,新半军就是典型的高端制造和高科技的新质生产力,所以也预计新半军牛市能延续到本轮循环2021~2035年。至于人工智能,放到10年的维度,显然是值得押注的,只是战术的角度,人工智能板块经过了2022~2025年的大幅度上涨,需要关注介入时机的问题,即使等到2026年或2027年回调再介入都是可行的。
新能源,近3个月的调整,在本周出现了见底信号;
上一轮反弹幅度仅49%,相对于过于3年的跌幅来看,还有很大的反弹空间。
半导体,近2~3个月的震荡走势还没有出现清晰的结束信号,但这种横盘震荡说明走势很强;
上一轮反弹幅度高达82%,是反弹幅度第2大的板块,而且使得点位来到了过去4年的中间位置,不在绝对低位了,下一轮再上涨的话,预计就是直逼2021年7月历史高点的强者恒强走势。
军工股的走势与新能源一模一样,军工股本周也出现见底信号,预计过去2个月的回调将结束;
军工股同样在过去3年的低位,还有很大反弹空间。
人工智能板块,中线走势与半导体较为接近,是相对强势的;
长线来看,人工智能板块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整,从2020年7月算是4.5年,从2015年6月算是9.5年。
券商股,本周或下周将出现见底信号。上一轮反弹的涨幅是85%,是所有板块里面涨幅最大的;
长线跟人工智能板块一样,从2020年7月算起跌了4.5年,从2015年4月算起跌了近10年。
铝业股,在近期的调整中明显逆势走强;
上一轮反弹的涨幅是56%,中规中矩;
长线,重点关注是否突破2021年9月高点,以及2007年10月高点,铝业股已经调整了17年,是一个超大型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总的来讲:
港股近15周的调整出现了见底信号,将反映外资的态度;
新半军里面的新能源和军工股也出现了见底信号,将反映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的态度;
人工智能板块,将反映被动型指数基金的态度;
券商股很大程度会反映散户、游资的态度;
铝业股比较小众,但它能反映基本面,特别是反映通货膨胀的情况。
操作策略,仓位90%:
芯片股45%、券商股40%、铝业股5%。
短线主要观察本周三前后是否见底,并放量拉升。
成长股方面,个人还是看好新半军,尤其是半导体。关注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是否发力,同时关注它们是否从红利股和美股上面回收资金,重点可以看国有大型银行股是否下跌,以及A股活跃交易的美股ETF溢价率是否下降;
周期股方面,重点看好券商股和铝业股,并且不排除会增加铝业股的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