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市场风格切换的信号——20241223

2024-12-23 16:40:48

近年来,A股市场经常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美股下跌,容易导致A股红利股下跌,比如上周五;

A股微盘股下跌,容易导致资金避险进入A股红利股,红利股容易逆势上涨,比如今天。

但是A股的成长股,似乎不太容易受到美股、A股红利股和A股红利股的影响,最多科技股多少会受到一些微盘股的影响。有的时候美股下跌还会激发A股成长股上涨,比如上周五。

今天小微盘股暴跌,平均跌幅在4%以上,属于9月24日以来的强势股补跌;

9月24日至今,沪深300涨幅是22%,而中证2000的涨幅仍然高达40%,不排除还有补跌空间。

沪深300今天微涨,这是潜在的市场风格切换信号,但需要关注是上证50更强,还是深证50更强。

中线,8月份以来总体是深证50更强,中线风格已经切换到成长股;

短线,近1个半月左右,是市场的调整期,还是上证50更强(抗跌),显示市场风格更偏向于稳健的品种,比如银行股这种;

观察这次风格切换,能否结束短线的逆流,中线仍然重点关注成长股。

双创50,出于稳健的角度,可以把2024年2月算作第1波上涨,涨幅29%;

那么9月份这波就是第2波上涨,涨幅63%;

接下来预计是第3波上涨,涨幅参考第1波的1倍和第2波的0.618倍,也就是29%~39%。

这么计算比较稳当,这样就不用一下子预设很大幅度的上涨目标,后面再走一步看一步。

中证A500,从细节来看,还是跟沪深300有些区别:

2012年提前见底,2015年创了历史新高,2019年创了4年新低,这些关键节点跟创业板的走势类似,显示中证A500的成长性比沪深300强;

近3个月成交额已经超过了2021年,本轮行情有一定的机会逼近2021年高点。

然后,2004年以来的20年,中证A500的涨幅为363%,年化涨幅是8.0%,其实算不错的表现了。未来20年,如果实际GDP维持5%左右,名义GDP(包含通货膨胀因素)达到7.5%左右,中证A500年化涨幅能达到10%左右,只做指数基金投资都是完美了。

当然我在“退休”以前,还是更青睐成长股的投资。近6年,2019~2024年(截至上周五),对比全球的各类资产表现。这里选取的都是在A股市场交易的ETF,既考虑了分红,也考虑了汇率波动,统一以人民币计价:

纳指100ETF上涨243%,标普500ETF上涨172%;

阿令的组合上涨165%,创业板50ETF上涨127%;

黄金ETF上涨108%,A股红利股ETF上涨77%;

印度股市ETF上涨63%,原油ETF上涨45%;

港股恒生指数ETF下跌9%。

1、美股纳指100一枝独秀,这是无悬念的,标普500紧随其后;

2、港股逆势下跌,显得有点“二”,所以我一直回避港股的交易,甚至尽量回避AH两地上市的A股;

3、创业板50并没有想象中差,表现仅次于美股的纳指100和标普500,实际上比道琼斯还要好,道琼斯近6年的涨幅是106.5%(含分红),加上人民币贬值6.15%,换算成人民币的涨幅为119%,而创业板50ETF的涨幅是127%。我的组合选择了跟踪对标创业板50指数,我觉得没有选错指数,组合近6年涨幅是165%;

4、A股红利股上涨77%,涨幅中规中矩,只是波动确实比较小,几乎一直在缓慢上涨;

5、吹牛上天的印度股市,以人民币计价后,仅上涨63%,很大原因是印度卢比一直在无底线贬值;

6、黄金上涨108%,表现极佳,而且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都比较强。原油则不然,仅上涨45%,不仅表现很差,而且走势完全不可捉摸,甚至可以搞出负油价。

2025年,策略仍然是集中配置创业板50(A股成长股)为主,等待创业板50来到高位,可以考虑纳指100、标普500、A股红利股和黄金等不同风格的优质资产,继续回避印度股市、港股和原油等“不良”资产。

科技股是最典型的成长股,2025年,肯定绕不过去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本轮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PC“互联网”浪潮、2015年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不同之处,其实挺明显的:

2000年和2015年,都是“互联网”浪潮,本质是在链接“人”;

本轮人工智能浪潮,本质是“物联网”,通过云→边→端实现万“物”互联,所需的链接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所以需要超大算力,以及超大能源支撑。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重点不一定是押注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设备将来人手一台,也不是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数字世界,至少在中国不是。更重要的重点,至少在中国是,AI对实体世界、物理世界的赋能,AI+工业设备、AI+道路、AI+能源、AI+军工设备、AI+医疗设备、AI+教育,等等。

实现人工智能首先需要大算力,近2年最受益的英伟达,市值高达23.7万亿人民币。最近开始火爆的博通,市值飙升至7.4万亿人民币。国内股市现在映射某科创板芯片股,寒xx-U,市值0.28万亿人民币,目前是英伟达的1.2%,博通的3.8%,倒不能说过分,万一天上掉馅饼,成功分一杯羹也不好说,这主要是从风险投资的角度去博弈;

但是从确定性来讲,要实现AI赋能千行百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AI必须要进入非IT领域,而实体领域的工业、道路、能源、军工等具体场景复杂多变,这需要小批量客制化的方案。这也是国内AI的优势所在,国内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细分领域专有高质量数据优势,甚至电力网络优势,依托这些本地优势,实现低门槛地赋能千行百业,也能培育出伟大企业。当然,在这些细分领域,由于规模限制,不如通用领域规模大,不一定能诞生20多万亿的英伟达或7万多亿的博通。但是这些细分领域的龙头,现在市值普遍也不是很大,能从500亿涨到5000亿、1万亿,也有10~20倍,同样是非常可观的获利空间。

操作策略,仓位100%:

芯片股45%、券商股40%、新能源10%、铝业股5%。

以2024年2月为成长股的第1波上涨,2024年9月为第2波,现在等待第3波,这就是计划以及计划的全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