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短线的波动率明显下滑,波动率接近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下追涨杀跌的效果会被削弱,追涨容易被套,杀跌容易卖飞;
大盘走势方面,或者沿55小时线震荡上涨,逐步逼近10月8日高点(3674点)。或者继续小幅震荡回调,应该也就是3100点上下。总之,波动率应该还是处于正常甚至偏低水平。
科创50,突破2年线,代表2020年7月以来的下跌结束,目前完成了最低的反弹目标(0.382黄金分割位),但观察短线走势仍然偏强,预计第1波反弹的目标是0.5黄金分割位,也是20223年ChatGPT行情的高点,距离今天收盘价还有18%空间。
科技股的走势略强于科创50,因为科创50里面不是只有科技股,科创50还受到部分新能源和医药股的拖累;
科技股已经收回了0.5黄金分割位,下一目标是0.618分割位,也是2023年高点,还有13%空间。
金融股短线略有回调,但中线的走势最强,已经收回了0.618黄金分割位和2023年高点,预计是最早刷新2020年7月高点的板块。
新能源,从反弹的角度来看,距离最低反弹目标(0.382位)都还有25%的空间。
消费医药,与新能源一样,距离最低反弹目标(0.382位)有28%空间。
资源股,2021年9月~2024年9月的回调,正好是0.618位置止跌,预计调整结束,进入2020年3月以来的第2波上涨,可以参考第1波上涨(2020年3月~2021年9月)。
综合来看,上述5大板块:
短线,金融股和科技股涨幅较大,不排除会有调整。新能源、消费医药和资源股,不排除阶段性补涨;
中线,强者恒强,金融股和科技股预计率先刷新2020年高点。弱者恒弱,新能源和消费医药目前只是反弹(不刷新2021年高点)。资源股,主要看好基本金属板块刷新2021年高点,不看好能源板块。
接下来分析长线走势:
从超长期走势来看,大盘股是强于小盘股的,一方面,大盘股在熊市里面更抗跌。另一方面,很多大盘股是从小盘股涨上来的,但大部分贡献都给了大盘股;
但分阶段来看,1996~2001年、2005~2007年、2008~2015年和2018~2021年4轮行情,小盘股和大盘股是交替走强,现在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位置处于历史性的低位,存在小盘股强于大盘股的可能性,市场上投机炒作的氛围很浓。
中证1000指数可以作为小盘股的代表,成分股流通市值中位数60亿,前3大权重板块是工业、信息和原材料;
2015年以来已经回调了9年,积累了超跌反弹的动能;
历史上,2009年、2013年和2020年突破2年线,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上涨或反弹行情。目前已经很接近2年线,关注是否突破。
芯片股,2008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延续,创历史新高是大概率的,不论上涨的确定性,还是上涨的空间,几乎都本轮行情的最佳选择;
再对比成长性较强的几个竞争对手的情况:
1、人工智能。走势方面,2015~2024下跌了9年,主要是超跌逻辑,而芯片股是强者恒强逻辑。基本面,人工智能处于偏概念阶段,除了疯买英伟达芯片以外,还没有看到太多颠覆式的变革。芯片是一个正儿八经存在了很多年的行业,有技术,有设备,有营业收入,有利润,虽然估值确实很高;
2、新能源、军工、消费医药。虽然这些板块跟芯片股一样,都是2021年的领涨股,但它们目前没有强者恒强的表现,这一波没法确定会刷新2021年高点。基本面,这些板块更偏向实体行业,如果基本面不增长,投机炒作干拔估值的能力不如芯片股。
券商股,2015年以来的下跌确定结束,甚至2007年以来的长期震荡走势也可能结束;
券商股的投机炒作能力也很强,但是单就券商股的投资者来讲,买券商股是理性的,因为股市火爆,券商股业绩肯定好。但是股市火爆本身,是不是理性,那就另外再说了。这个感觉有点像英伟达,买英伟达股票的人是理性的,因为看得见英伟达的芯片卖得很火爆。但是那些爆买英伟达芯片的科技公司是不是理性的,还是恐慌性地购买,也是可以另说的。
铝业股,2009年以来有2.5个循环,前2个循环都是6年,最大跌幅分别是73%和67%;
这次的半个循环已经持续了3年,预计大部分的回调阶段应该结束了,而且本轮循环的最大跌幅仅48%,大幅强于前2个循环,预计后半个循环的上涨可以突破2021年、2015年和2009年的高点,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目标是2007年的历史高点;
铝业股的逻辑主要是押注通胀,铝价上涨。铝的上游铝土矿储量很大,产业链的大部分价值在中下游的冶炼和加工环节,电解铝的产能60%在中国,如果出现通胀环境,会有大的受益。
今天加仓了铝业股和中证1000,但内部做了比较大的变动。
长线策略做了调仓:
33%芯片/军工、24%互联网券商、5%铝业股;
增加了铝业股,剔除了科创50ETF。
这样就是看好3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既不需要经济复苏,也不需要大盘上涨,认为科技股能独立上涨,单兵突进。二是押注大盘上涨,券商股的爆发力更强。三是押注经济复苏/通货膨胀,铝业股受益(铝业股还预留了加仓空间,等待进一步的技术面或基本面信号)。
短线策略:
芯片+科创=23%;
券商=10%;
中证1000ETF=5%;
主要是增加了中证1000ETF(临时配置,当现金用,以后换成其它股票或ETF),以及接收了长线策略转过来的科创50ETF。
短线,大盘或者震荡上涨或者震荡横盘(小幅调整),波动率下降,不适合追涨杀跌,分散配置,持股观望较为合适。
【阿令】长线策略调仓——20241021
上证指数,短线的波动率明显下滑,波动率接近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下追涨杀跌的效果会被削弱,追涨容易被套,杀跌容易卖飞;
大盘走势方面,或者沿55小时线震荡上涨,逐步逼近10月8日高点(3674点)。或者继续小幅震荡回调,应该也就是3100点上下。总之,波动率应该还是处于正常甚至偏低水平。
科创50,突破2年线,代表2020年7月以来的下跌结束,目前完成了最低的反弹目标(0.382黄金分割位),但观察短线走势仍然偏强,预计第1波反弹的目标是0.5黄金分割位,也是20223年ChatGPT行情的高点,距离今天收盘价还有18%空间。
科技股的走势略强于科创50,因为科创50里面不是只有科技股,科创50还受到部分新能源和医药股的拖累;
科技股已经收回了0.5黄金分割位,下一目标是0.618分割位,也是2023年高点,还有13%空间。
金融股短线略有回调,但中线的走势最强,已经收回了0.618黄金分割位和2023年高点,预计是最早刷新2020年7月高点的板块。
新能源,从反弹的角度来看,距离最低反弹目标(0.382位)都还有25%的空间。
消费医药,与新能源一样,距离最低反弹目标(0.382位)有28%空间。
资源股,2021年9月~2024年9月的回调,正好是0.618位置止跌,预计调整结束,进入2020年3月以来的第2波上涨,可以参考第1波上涨(2020年3月~2021年9月)。
综合来看,上述5大板块:
短线,金融股和科技股涨幅较大,不排除会有调整。新能源、消费医药和资源股,不排除阶段性补涨;
中线,强者恒强,金融股和科技股预计率先刷新2020年高点。弱者恒弱,新能源和消费医药目前只是反弹(不刷新2021年高点)。资源股,主要看好基本金属板块刷新2021年高点,不看好能源板块。
接下来分析长线走势:
从超长期走势来看,大盘股是强于小盘股的,一方面,大盘股在熊市里面更抗跌。另一方面,很多大盘股是从小盘股涨上来的,但大部分贡献都给了大盘股;
但分阶段来看,1996~2001年、2005~2007年、2008~2015年和2018~2021年4轮行情,小盘股和大盘股是交替走强,现在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位置处于历史性的低位,存在小盘股强于大盘股的可能性,市场上投机炒作的氛围很浓。
中证1000指数可以作为小盘股的代表,成分股流通市值中位数60亿,前3大权重板块是工业、信息和原材料;
2015年以来已经回调了9年,积累了超跌反弹的动能;
历史上,2009年、2013年和2020年突破2年线,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上涨或反弹行情。目前已经很接近2年线,关注是否突破。
芯片股,2008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延续,创历史新高是大概率的,不论上涨的确定性,还是上涨的空间,几乎都本轮行情的最佳选择;
再对比成长性较强的几个竞争对手的情况:
1、人工智能。走势方面,2015~2024下跌了9年,主要是超跌逻辑,而芯片股是强者恒强逻辑。基本面,人工智能处于偏概念阶段,除了疯买英伟达芯片以外,还没有看到太多颠覆式的变革。芯片是一个正儿八经存在了很多年的行业,有技术,有设备,有营业收入,有利润,虽然估值确实很高;
2、新能源、军工、消费医药。虽然这些板块跟芯片股一样,都是2021年的领涨股,但它们目前没有强者恒强的表现,这一波没法确定会刷新2021年高点。基本面,这些板块更偏向实体行业,如果基本面不增长,投机炒作干拔估值的能力不如芯片股。
券商股,2015年以来的下跌确定结束,甚至2007年以来的长期震荡走势也可能结束;
券商股的投机炒作能力也很强,但是单就券商股的投资者来讲,买券商股是理性的,因为股市火爆,券商股业绩肯定好。但是股市火爆本身,是不是理性,那就另外再说了。这个感觉有点像英伟达,买英伟达股票的人是理性的,因为看得见英伟达的芯片卖得很火爆。但是那些爆买英伟达芯片的科技公司是不是理性的,还是恐慌性地购买,也是可以另说的。
铝业股,2009年以来有2.5个循环,前2个循环都是6年,最大跌幅分别是73%和67%;
这次的半个循环已经持续了3年,预计大部分的回调阶段应该结束了,而且本轮循环的最大跌幅仅48%,大幅强于前2个循环,预计后半个循环的上涨可以突破2021年、2015年和2009年的高点,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目标是2007年的历史高点;
铝业股的逻辑主要是押注通胀,铝价上涨。铝的上游铝土矿储量很大,产业链的大部分价值在中下游的冶炼和加工环节,电解铝的产能60%在中国,如果出现通胀环境,会有大的受益。
今天加仓了铝业股和中证1000,但内部做了比较大的变动。
长线策略做了调仓:
33%芯片/军工、24%互联网券商、5%铝业股;
增加了铝业股,剔除了科创50ETF。
这样就是看好3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既不需要经济复苏,也不需要大盘上涨,认为科技股能独立上涨,单兵突进。二是押注大盘上涨,券商股的爆发力更强。三是押注经济复苏/通货膨胀,铝业股受益(铝业股还预留了加仓空间,等待进一步的技术面或基本面信号)。
短线策略:
芯片+科创=23%;
券商=10%;
中证1000ETF=5%;
主要是增加了中证1000ETF(临时配置,当现金用,以后换成其它股票或ETF),以及接收了长线策略转过来的科创50ETF。
短线,大盘或者震荡上涨或者震荡横盘(小幅调整),波动率下降,不适合追涨杀跌,分散配置,持股观望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