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领涨的金融股、资源股,沉寂了15年之后,在近2年的红利风格行情中大放异彩;
2015年领涨的科技股、券商股,已经回调了9年;
2021年领涨的“新半军”、消费医药,近3年大幅度回调;
从轮换的角度看,下一轮行情的主线应该轮到2015年和/或2021年的领涨股。
主线之一:中证500/科技股/券商股
技术面来讲,2015年创出历史新高之后,回调了整整9年,技术面的调整已经非常充分,主打“咸鱼翻身”行情;
资金面来讲,从2015年的表现来看,上述指数和板块是明显的投机属性,但凡散户和游资的力量还剩2015年的一半,这次应该都能发动一波不错的行情。当然问题就是经过9年的去散户运动,散户和游资还剩多少力量。
基本面来讲,相对就不那么重要,如果科技股,特别是人工智能,实打实出现进展就更好,但短期内(1~2年)没什么业绩,也不会影响概念炒作。券商股的基本面约等于股市本身的表现,直接看技术面的走势就可以了。
主线之二:沪深300/“新半军”/消费医药
技术面,“主线二”这些指数和板块2021年创历史新高,然后回调了3年左右,显然不如“主线一”回调充分,主打“强者恒强”或“超跌反弹”,目前看,芯片股最接近“强者恒强”的形态,其余板块可以先看“超跌反弹”;
资金面,“主线二”的资金弹药来源,主要是基金和外资。这批基民以2020年、2021年入市为主,投资经验较浅,而且年龄也很可能偏年轻,现在年轻人资金压力是挺大的。外资方面,近一年北向资金流出了近1465亿,其中竟然有1432亿是从深股通流出的,几乎全部是从“主线二”的成长股里面流出,而且这个趋势近一个月仍然没有变化;
基本面,“新半军”和消费医药,没有一个板块是概念炒作,都是实打实有营收、有利润。这些板块近3年的业绩不太符合市场预期,但更多是2021年的时候,市场预期过高,给的估值过高。现在市场预期又过于弱,估值已经比2019年低点还要低,股价被严重低估。
对比“主线一”和“主线二”:
技术面,“主线一”调整9年,“主线二”调整3年,“主线一”占优;
资金面,“主线一”的金主是散户和游资,“主线二”的金主是基金和外资,个人预测,散户和游资的力量短期会有所反弹,而长期来讲“机构化”仍然是大势所趋;
基本面,“主线一”没有太多基本面,或者不用太考虑基本面,基本面有突破的话则属于额外惊喜。“主线二”的重点是基本面不要继续下滑,就可以了,估值足够低了。
综合来看,具体到2024~2025年,个人还是认为“主线一”的中证500/科技股/券商股稍胜一筹。当然,如果“主线一”和“主线二”同时上涨,那就真的是惊喜了,堪比2015年行情,甚至2007年大牛市。
红利风格的这一类股票:
从技术面来讲,既可以看作2007年~2023年调整了超15年,也可以认为是2008年之后上涨了16年,并且2023年开始加速上涨;
资金面,近2年是“没肉吃,喝汤也不错”的感觉,资金买入这些红利股主要是避险的,类似准债券、准现金。成长股上涨和美股下跌,对于A股红利股来讲是潜在的风险;
基本面,银行股尤其是“工农中建”,接近于国家信用,换一个角度看,“工农中建”股价创历史新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投资者认为国家信用也在创新高。传统能源股周期性减弱,但仍然有周期性,需要关注原油价格走势。
红利股肯定不是下一轮行情的领涨股,因为红利股领涨就不存在所谓行情,而是彻头彻尾的熊市。
以近3年走势看,成长股方面的两条主线,其代表指数科创50和创业板50,走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现在科技股和“新半军”都出现走强的迹象,也不奇怪;
美股下跌主要是人工智能概念炒作过于肆无忌惮,积累了一定的调整风险;
A股红利股下跌有3个主要原因:
一是A股成长股有走强迹象,会抢占红利股的资金;
二是美股下跌带来的心理影响;
三是能源股显著走弱,需要观察能源股基本面是否有风险。
操作策略:
芯片股46%,显然,不管是科技股还是“新半军”行情都受益;
券商股18%,主要受益于科技股炒作行情,但个别互联网券商股同时是创业板权重股,也受益于“新半军”行情;
科创50ETF10%,成分股主要是芯片股,权重股里面,科技股和“新半军”成分股都是接近70%,同时受益于两条主线;
也就是以上持仓都是同时受益于两条主线。
创业板50ETF5%,主要是“新半军”这条线;
军工股5%,也是“新半军”路线,本周军工股是逆势上涨的,短线有领涨的迹象。
【阿令】成长股的两条主线——20240726
2007年领涨的金融股、资源股,沉寂了15年之后,在近2年的红利风格行情中大放异彩;
2015年领涨的科技股、券商股,已经回调了9年;
2021年领涨的“新半军”、消费医药,近3年大幅度回调;
从轮换的角度看,下一轮行情的主线应该轮到2015年和/或2021年的领涨股。
主线之一:中证500/科技股/券商股
技术面来讲,2015年创出历史新高之后,回调了整整9年,技术面的调整已经非常充分,主打“咸鱼翻身”行情;
资金面来讲,从2015年的表现来看,上述指数和板块是明显的投机属性,但凡散户和游资的力量还剩2015年的一半,这次应该都能发动一波不错的行情。当然问题就是经过9年的去散户运动,散户和游资还剩多少力量。
基本面来讲,相对就不那么重要,如果科技股,特别是人工智能,实打实出现进展就更好,但短期内(1~2年)没什么业绩,也不会影响概念炒作。券商股的基本面约等于股市本身的表现,直接看技术面的走势就可以了。
主线之二:沪深300/“新半军”/消费医药
技术面,“主线二”这些指数和板块2021年创历史新高,然后回调了3年左右,显然不如“主线一”回调充分,主打“强者恒强”或“超跌反弹”,目前看,芯片股最接近“强者恒强”的形态,其余板块可以先看“超跌反弹”;
资金面,“主线二”的资金弹药来源,主要是基金和外资。这批基民以2020年、2021年入市为主,投资经验较浅,而且年龄也很可能偏年轻,现在年轻人资金压力是挺大的。外资方面,近一年北向资金流出了近1465亿,其中竟然有1432亿是从深股通流出的,几乎全部是从“主线二”的成长股里面流出,而且这个趋势近一个月仍然没有变化;
基本面,“新半军”和消费医药,没有一个板块是概念炒作,都是实打实有营收、有利润。这些板块近3年的业绩不太符合市场预期,但更多是2021年的时候,市场预期过高,给的估值过高。现在市场预期又过于弱,估值已经比2019年低点还要低,股价被严重低估。
对比“主线一”和“主线二”:
技术面,“主线一”调整9年,“主线二”调整3年,“主线一”占优;
资金面,“主线一”的金主是散户和游资,“主线二”的金主是基金和外资,个人预测,散户和游资的力量短期会有所反弹,而长期来讲“机构化”仍然是大势所趋;
基本面,“主线一”没有太多基本面,或者不用太考虑基本面,基本面有突破的话则属于额外惊喜。“主线二”的重点是基本面不要继续下滑,就可以了,估值足够低了。
综合来看,具体到2024~2025年,个人还是认为“主线一”的中证500/科技股/券商股稍胜一筹。当然,如果“主线一”和“主线二”同时上涨,那就真的是惊喜了,堪比2015年行情,甚至2007年大牛市。
红利风格的这一类股票:
从技术面来讲,既可以看作2007年~2023年调整了超15年,也可以认为是2008年之后上涨了16年,并且2023年开始加速上涨;
资金面,近2年是“没肉吃,喝汤也不错”的感觉,资金买入这些红利股主要是避险的,类似准债券、准现金。成长股上涨和美股下跌,对于A股红利股来讲是潜在的风险;
基本面,银行股尤其是“工农中建”,接近于国家信用,换一个角度看,“工农中建”股价创历史新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投资者认为国家信用也在创新高。传统能源股周期性减弱,但仍然有周期性,需要关注原油价格走势。
红利股肯定不是下一轮行情的领涨股,因为红利股领涨就不存在所谓行情,而是彻头彻尾的熊市。
以近3年走势看,成长股方面的两条主线,其代表指数科创50和创业板50,走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现在科技股和“新半军”都出现走强的迹象,也不奇怪;
美股下跌主要是人工智能概念炒作过于肆无忌惮,积累了一定的调整风险;
A股红利股下跌有3个主要原因:
一是A股成长股有走强迹象,会抢占红利股的资金;
二是美股下跌带来的心理影响;
三是能源股显著走弱,需要观察能源股基本面是否有风险。
操作策略:
芯片股46%,显然,不管是科技股还是“新半军”行情都受益;
券商股18%,主要受益于科技股炒作行情,但个别互联网券商股同时是创业板权重股,也受益于“新半军”行情;
科创50ETF10%,成分股主要是芯片股,权重股里面,科技股和“新半军”成分股都是接近70%,同时受益于两条主线;
也就是以上持仓都是同时受益于两条主线。
创业板50ETF5%,主要是“新半军”这条线;
军工股5%,也是“新半军”路线,本周军工股是逆势上涨的,短线有领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