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反弹力度越大越好——20240207

2024-02-07 17:14:54

2008~2015年小盘股牛市期间,持有不动的策略优于高抛低吸策略,直观上的感受也是如此,牛市期间不断交易,都是捡芝麻丢西瓜;

小盘股调整期间,特别是2022年和2023年,高抛低吸策略大幅度地优于持有不动策略,交易能力极强的量化基金持续受益;

但进入2024年,出现剧烈的逆转,持有不动策略重新占优,暗示熊市结束的可能性。这种逆转当然跟量化基金持续受到压制有一定的关系,但这只是表面的。内在的主要原因还是近2年的分化和市场扭曲,已经离谱到极其夸张的程度;

虽然持有不动策略重新占优,但只是因为不断交易的策略跌得更多,小盘股本身仍然处于下跌趋势,还不能确定熊市已经结束。


这2天比较有意思的是,中证500/中证1000是反弹最强的,一方面,中证500/中证1000近3年的跌幅也是很大的,不存在中证2000那么大的补跌需求。另一方面,中证500/中证1000近1年的跌幅又比沪深300大,所以短线反弹的动力比较足。

但是中长线来讲,还是看好沪深300,不看好中证2000,然后中证500/中证1000应该介于沪深300和中证2000之间。

中长线还是关注科创板、创业板等成长型指数,观察反弹力度,4种情况直观来看,肯定是反弹力度越大越好,未来几个月做好突破的准备。如果弱反弹或无反弹,则还有下跌过程,同样,未来几个月做好抄底准备。

科技股,2015年是第1波下跌,42个月下跌64%。2020年是第2波下跌,43个月下跌57%。这2波下跌的时间和跌幅都相当匹配,可以关注近8.5年的下跌是否彻底结束;

科技股目前距离突破2年线还有23%,难度适中。

美股科技板块,2000~2009年调整了9年,然后2009年至今是15年的牛市,但2021年以来有上涨降速的现象:

2000年以前虽然有芯片、电脑、Windows等颠覆性创新,但美股科技股仍然算是小盘股,1970年代以来的美股科技股炒作氛围在2000年达到巅峰;

美股科技股上涨了20多年之后,2000~2009年是大调整,科技创新做不到“无缝衔接”;

美股科技股也是2009年以后才确立了“江湖地位”,以手机、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科技股越来越成为大盘股,现在科技股已经是美股的决定性影响力量;

2023年,ChatGPT大火,但人工智能是不是能够“无缝衔接”,让美股科技股再牛上10年甚至更长,还是需要观察的吧。

A股科技股2015~2024年的调整,与美股科技股2000~2009年的调整有相似之处。A股科技股可以说是1990年代开始炒作,但炒作没有停步于2000年,而是炒作到2015年才达到巅峰,也是炒作了20多年,A股科技股2015年应该相当于美股科技股的2000年;

但是,如果A股科技股进入牛市(类似美股科技股2009年),不一定是人工智能发挥颠覆性创新的作用,甚至美股科技股都不一定能立刻受益于人工智能;

随着摩尔定律逐渐失效,A股科技股现阶段应该还是主打“后发优势”,依靠贴近市场的优势,提供灵活快速的客制化、定制化的服务,不是颠覆性创新,而是微创新。

这次准备将科技股+芯片+科创板的仓位控制在50%左右。

新能源,本轮回调持续了27个月,下跌68%,跌幅已经超过了2015年,大概率与2015年是同级别的调整了;

新能源目前距离2年线是66%,直接突破2年线的难度就很大了,但反弹回2年线附近本身,也是不错的反弹收益;

这次准备将创业板+新能源的仓位提升到20%左右,需要对新能源多做一些研究。

特斯拉,有一半产能在中国,是中国元素比较重的公司。特斯拉的股票走势也特别有A股风格,2019~2021年翻了35倍,2021年回调了75%,至今也没有创新高,与A股新能源板块走势有相似之处,与纳斯达克指数倒是有所分化;

对于新能源,个人认为电动车不能算新能源,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汽车,属于消费板块;

智能驾驶很重要,与人工智能相关,但不一定能短时间实现,而且属于科技板块,与新能源也不相关,燃油车、火车、轮船、飞机、无人机、农业机械、叉车、工程车都可以智能驾驶;

属于新能源的应该是光伏等等生产能源的这一端,现在的问题是缺钱,经济不景气,本质是周期股,跟电网、储能等所谓技术难题关系不大,这种技术的难度跟光刻机不在一个量级。

昨天提到券商股是基本面和资金面双轮驱动的,这次准备配置30%左右券商股;

其中20%是互联网券商股,可以兼顾券商板块和创业板指数。另外10%准备留作后手,等行情启动,主要配置证券ETF。

消费股的画风明显不一样,2015~2018年不是连续的熊市,2015年和2018年分开来的回调时间很短,跌幅也不大,显示处于一个非常长期的上涨过程,类似美股;

但是2021年以来的回调幅度很大,走势与美股又不同步了;

现在距离2年线13%,突破难度并不大,先观察。

这次仍然不准备配置消费股,但消费股现在是沪深300的第1权重板块,不得不关心它的走势。

能源股,是2022年和2023年高分红低估值的典型,但拉长到较长的时间维度,比如6年,就可以发现能源股的走势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显然是周期股。错把周期股当作价值股来长期持有,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更长期的维度,还可以观察美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这次的通货膨胀更像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而不像1929~1932年大萧条,大萧条期间是通货紧缩,直到二战才通货膨胀;

观察美国通货膨胀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确定通货膨胀从2015年还是2020年算起,从2015年算起的话,通货膨胀可能也接近尾声了。这个问题似乎连美联储都在犹疑不定,不是那么好确定的;

总之,投资传统能源股是尴尬的,依照主流,当作高分红低估值的价值股肯定不行。当作周期股来做,分析能源的价格走势相当难,这次不准备配置传统能源股。

目前配置了科技股42%,目标是50%,关注芯片、科创板等等;

金融股21%,目标是30%,关注券商;

新能源/创业板15%,目标是20%,关注创业板、光伏等;

今天减仓了养殖,加仓创业板50ETF,还是向中长线看好的方向调仓。创业板和科创板一反弹,很明显,跑赢这2个指数的压力就来了,但是如前所述,反弹还是力度越大越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