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2021年2月~2022年4月回调了14个月,然后反弹了12个月。截至目前第2波下跌是8个月,回调时间方面略显不足;
经过本周的快速下跌,第2波下跌的跌幅已经达到了19%,接近第1波下跌的幅度(-23%),下跌空间应该不大。
2021年2月以来,沪深300最大跌幅达到了47%。而中证2000以周线收盘价计算,上涨了18%;
2023年12月中旬以来,中证2000有比较明显的补跌现象,沪深300则开始相对抗跌。
创业板50,近2周也开始有抗跌的迹象,创业板50与沪深300的主要区别:
沪深300,主要是跌幅高达47%之后,市盈率仅10.6倍,自然而然地开始表现出抗跌属性,但沪深300已经成为了近5年最弱的指数之一,表现不如中证2000和创业板50;
创业板50,2021年7月以来的最大跌幅高达57%,市盈率降至23倍,一方面有机会表现出抗跌属性,另一方面,即使跌成这样,创业板50仍然是过去5年最强的指数。
也就是沪深300有可能仅仅是抗跌,但长线已经走弱,不排除也会抗涨。创业板50不仅有机会抗跌,更有可能暴力反击。
新能源,2023年9月就向下突破了,之后4个月继续跌了30%左右,这种走势是与2018年底有所类似的。
科技股,本周刷新了2022年低点,但向下的幅度不明显,需要一定的观望,提防向下突破。乐观来讲,也不排除是向下的假突破,因为科技股2020年7月就提前调整了,调整时间是很充分的。
消费股,显然参考不了2015年,消费股2015年的调整非常“敷衍”,跟着股灾急跌一下,就创新高;
近3年的回调则高达53%,实打实的大级别调整。跟沪深300的情况有所类似,从现在算起,应该会有抗跌属性,但反弹的攻击性存疑;
金融股,仍然维持在2022年低点上方,显然,抗跌属性问题不大,若有反弹,反弹力度未知。
资源股,2021年以来始终是抗跌属性,不过这次的抗跌,更多来自于高分红的属性,就是说资源股的周期属性下降了,不再是10~15年前那种暴涨暴跌的周期股了。
芯片股,长线走势与科技股整体是区别非常大的,与新能源的走势更接近,芯片股长线跌幅达到了57%,已经相当充分;
中线,近期跌破了2022年低点,主要跟随科技股补跌,中线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
券商股,走势与金融股整体类似,仍然在2022年低点上方,而且券商股仍然在2018年低点上方,比金融股整体更强;
现在主要看,券商股是不是仍然是10~15年前,有能力暴涨暴跌的“牛市旗手”。
军工芯片股,走势跟军工板块和芯片板块几乎都不一样,主要跟随创业板50和新能源板块;
长线回调幅度达到69%,市盈率仅18倍,几乎是芯片股里面估值最低的,净利润在芯片股排第4,而且仍然是过去5年的强势股。
互联网券商,走势与券商板块几乎没有关系,主要跟随创业板50和新能源板块;
长线回调幅度55%,市盈率24倍,相对还是抗跌一些,估值也不低。不管券商板块是否仍有暴涨暴跌的能力,选这种有暴涨暴跌能力的券商股就行了。
攻击策略,持有军工芯片股31%+互联网券商20%:
1、个股没问题;
2、创业板50不翻倍不减仓;
3、创业板50加速下跌会择机加仓,关注创业板50ETF、科创50ETF和沪深300ETF。
防反策略,持有芯片8%、光伏5%、养殖5%、创业板50ETF5%:
1、中线将仓位控制在25%以内,直到大盘突破2年线(3150点);
2、短线观点还是偏空一些,适当关注创业板50和光伏板块。
【阿令】关注创业板50——20240119
上证指数,2021年2月~2022年4月回调了14个月,然后反弹了12个月。截至目前第2波下跌是8个月,回调时间方面略显不足;
经过本周的快速下跌,第2波下跌的跌幅已经达到了19%,接近第1波下跌的幅度(-23%),下跌空间应该不大。
2021年2月以来,沪深300最大跌幅达到了47%。而中证2000以周线收盘价计算,上涨了18%;
2023年12月中旬以来,中证2000有比较明显的补跌现象,沪深300则开始相对抗跌。
创业板50,近2周也开始有抗跌的迹象,创业板50与沪深300的主要区别:
沪深300,主要是跌幅高达47%之后,市盈率仅10.6倍,自然而然地开始表现出抗跌属性,但沪深300已经成为了近5年最弱的指数之一,表现不如中证2000和创业板50;
创业板50,2021年7月以来的最大跌幅高达57%,市盈率降至23倍,一方面有机会表现出抗跌属性,另一方面,即使跌成这样,创业板50仍然是过去5年最强的指数。
也就是沪深300有可能仅仅是抗跌,但长线已经走弱,不排除也会抗涨。创业板50不仅有机会抗跌,更有可能暴力反击。
新能源,2023年9月就向下突破了,之后4个月继续跌了30%左右,这种走势是与2018年底有所类似的。
科技股,本周刷新了2022年低点,但向下的幅度不明显,需要一定的观望,提防向下突破。乐观来讲,也不排除是向下的假突破,因为科技股2020年7月就提前调整了,调整时间是很充分的。
消费股,显然参考不了2015年,消费股2015年的调整非常“敷衍”,跟着股灾急跌一下,就创新高;
近3年的回调则高达53%,实打实的大级别调整。跟沪深300的情况有所类似,从现在算起,应该会有抗跌属性,但反弹的攻击性存疑;
金融股,仍然维持在2022年低点上方,显然,抗跌属性问题不大,若有反弹,反弹力度未知。
资源股,2021年以来始终是抗跌属性,不过这次的抗跌,更多来自于高分红的属性,就是说资源股的周期属性下降了,不再是10~15年前那种暴涨暴跌的周期股了。
芯片股,长线走势与科技股整体是区别非常大的,与新能源的走势更接近,芯片股长线跌幅达到了57%,已经相当充分;
中线,近期跌破了2022年低点,主要跟随科技股补跌,中线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
券商股,走势与金融股整体类似,仍然在2022年低点上方,而且券商股仍然在2018年低点上方,比金融股整体更强;
现在主要看,券商股是不是仍然是10~15年前,有能力暴涨暴跌的“牛市旗手”。
军工芯片股,走势跟军工板块和芯片板块几乎都不一样,主要跟随创业板50和新能源板块;
长线回调幅度达到69%,市盈率仅18倍,几乎是芯片股里面估值最低的,净利润在芯片股排第4,而且仍然是过去5年的强势股。
互联网券商,走势与券商板块几乎没有关系,主要跟随创业板50和新能源板块;
长线回调幅度55%,市盈率24倍,相对还是抗跌一些,估值也不低。不管券商板块是否仍有暴涨暴跌的能力,选这种有暴涨暴跌能力的券商股就行了。
攻击策略,持有军工芯片股31%+互联网券商20%:
1、个股没问题;
2、创业板50不翻倍不减仓;
3、创业板50加速下跌会择机加仓,关注创业板50ETF、科创50ETF和沪深300ETF。
防反策略,持有芯片8%、光伏5%、养殖5%、创业板50ETF5%:
1、中线将仓位控制在25%以内,直到大盘突破2年线(3150点);
2、短线观点还是偏空一些,适当关注创业板50和光伏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