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有变化是好事——20231220

2023-12-20 16:45:41

上证指数,本轮回调幅度15%,已经达到了2021年那一波下跌(-23%)的0.65倍,2018年跌幅(-32%)与2015年跌幅(-49%)也是0.65倍关系;

中证500,虽然暂时没有创新低,但已经比较明显处于今年的第3波下跌,跌幅是6.8%,参考第1波下跌(-9.6%),预计还要跌3%,会跌破2022年4月低点。

上证指数和深证综指都是全部股票总股本加权计算的,理论上,上市公司过多,会拖累指数的表现;

事实是,深证综指包括2870只成分股,上证指数是2148只成分股,而深证综指的长线指数却显著强于上证指数,显然还是得看上市公司的质量,尤其是成长性,而一定的数量也是保证筛选到有质量的成长型上市公司的基础。

有成长性的指数还可以看科创创业50(931643),选取科创板和创业板的50家大型股票,现在比较少人提了。近2.5年的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54%,即使2021年的时候有较大泡沫,大幅的回调也会化解大部分的泡沫。这是股市的一个好处,能通过快速的下跌化解泡沫,从而更快地进入下一波行情。股市是愿赌服输的模式,监管只需要严控信息造假。(显然,房地产市场就不适用股市这种快速化解泡沫的方式,只能通过长的时间去化解,大多数人在房地产市场也输不起)

科创创业50的下跌分成2波,2021年7月~2022年4月,10个月下跌48%;

2023年1月至今,11个月下跌31%,下跌速度明显比第1波慢。波动也更小(下跌趋势通道更窄),目前距离半年线仅10%,突破半年线可以考虑是反转走势。长线的重点方向仍然是成长股,走势越强越好。

观察2009~2023年,15年包含了2009~2013年、2014~2018年、2019~2023年,3个5年的牛熊循环。分板块,从下往上看,成长性越来越强:

金融股,近15年年化3.9%,分成3个5年周期,则是4.1%→7.6%→0.1%。除券商股以外,长线基本不可能有成长性了。只是近5年涨幅过低,不排除有短时间的脉冲上涨行为;

工业股,近15年年化4.0%,分成3个5年,是2.8%→2.5%→6.8%。主要是周期属性+价值属性,近5年略有起色,是周期属性在发挥作用;

科技股,近15年年化10.5%,分成3个5年,是13.7%→6.9%→11.1%。主要是题材股炒作,暴涨上去又暴跌回来,所以看完整的牛熊循环,年化涨幅就不突出;

新半军,近15年年化14.2%,分成3个5年,是17.9%→6.0%→19.1%。是大盘成长股属性,近5年的年化涨幅特别突出;

消费股,近15年年化15.1%,分成3个5年,是19.2%→13.9%→12.3%。是旧的成长股,但连续2个5年降速,上涨速度逐渐趋缓的现象比较明显;

人工智能,近15年年化15.9%,分成3个5年,是27.5%→10.3%→10.6%。是潜在的新成长股,比科技股整体要强;

标普500科技板块,近15年年化19.6%,分成3个5年,是20.4%→13.2%→25.5%。可以写的不多,只能写个大写的“服”;

长线股,近15年年化28.0%,分成3个5年,是35.1%→20.5%→28.7%。是按照军工芯片股0.618/互联网券商0.382的比例来搭配的,走势足够强,没有问题。基本面,市盈率19.9和26.5倍,各自在军工领域和证券经纪/理财的龙头地位也没有变化。

长线策略,核心是对最强势的成长股进行长周期的追涨杀跌,很多人会朴素地认为追涨杀跌是韭菜行为,好的,即使如此,现在大部分成长股的跌幅都不少于50%了,不能算追涨了吧;

短线策略,加速下跌从任何角度都是好事,远比阴跌要好操作。变化,有了变化就是好事。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