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以2015年的波动率为100%,现在的波动率则是2015年的22%,大体上也可以说,现在最多适合拿2成左右的仓位来做短线;
波动率大的时候,单次操作的收益比较高,或者持有周期可以比较短,资金周转快,效率高。而且短线策略通过承担踏空风险的方式,可以躲过阶段性下跌,特别是躲过2015年那种股灾,性价比极高,防守效果突出。现在波动率低的时候,则完全相反,单次收益低或者资金周转率下降。而且现在是阴跌,即使躲过一波阶段性的下跌,跌幅也不明显,而且这个位置有明显的踏空风险。
那么8成的仓位,应该是做波段甚至长线。做波段的角度,去年4月和10月的反弹是很适合做波段的,有2波行情。而今年,除了年初接续了去年10月的行情(ChatGPT)以外,就没有可操作的波段了。今年这种行情就比较“绝”了,但A股的熊市有一个特征,就是在“绝望”中见底,比如2013年的大{C}浪,2018年的中[C]浪,而且很可能也包括今年的中[C]浪;
参考2018年的中[C]浪,现在类似2018年8月,应该还有2~4个月的回调,目标是2800~2850点,然后,期待的是长线见底。
做波段的角度,可以关注科创100指数,有3大优势:
1、契合当下的小盘股风格,自由流通市值中位数58亿。它的权重主要是新能源、医药和芯片,但实际上看这个浪费了半分钟的时间,卖碎砖烂瓦都无所谓,重点是盘子小就行;
2、超跌,过去3年零4个月下跌了55%;
3、对应的指数ETF,市值和成交额够大,可以方便交易。
长线的角度,关注创业板50指数,50家成分股有47家民营企业,中位数流通市值277亿,市盈率25倍,低于历史上99.87%的时间;
创业板50现在不涨的原因:
1、不是跌幅不够大,过去2年零4个月已经跌了53%;
2、也不是估值过高,不论是25倍的绝对估值,还是低于99.87%时间的相对估值,都是低的;
3、也不是不够活跃,跌到这份上还有362亿的日成交,平均每只股票7个亿以上。
表面上看,主要原因是现在是小盘股风格,但更深层次看,为什么是小盘股风格:
1、2015~2021年大盘股强了6年,小盘股弱了6年,2021~2023年阶段性反转为小盘股强势,当然,是完全正常的;
2、如果参照美股,此前抱团大盘股的情况更严重,2021~2023年仍然没有这种大小风格的切换,主力机构不躲下跌,“傻傻地”坚定买入大盘股或指数基金,美股里面的“大聪明”比较少,所以在美股跑超额收益很难。反过来,可以认为是A股的主力投资机构,实力不够强大,内心也不够强大,“大聪明”的主力机构或其背后金主(大部分基民)喜欢躲下跌。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主力机构,比如公募基金及个人基民投资者,其本质仍然是散兵游勇,不适合成为主力。现在是主力缺位状态,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使得这些优质的大盘成长股跌到如此低的位置,这个对赚超额收益是有利的,在A股跑赢指数还是有可能的。
细细梳理一遍策略,应该是:
20%仓位,纯短线/1个月,不管是“碎砖烂瓦”,还是科创100、中证1000等打包好的ETF,有机会都可以买,这个类似2015年的策略,这个纯短线策略现在空仓,等待上证指数和中证500突破半年线;
20%仓位,波段策略/3个月,得看行业,买强势行业的龙头股或ETF。现在看好芯片,配置了6%半导体ETF;
60%仓位,长线策略/1~2年及更长,得看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现在配置了30%芯片、24%券商和7%黄金。
【阿令】在A股有机会跑赢指数——20231129
上证指数,以2015年的波动率为100%,现在的波动率则是2015年的22%,大体上也可以说,现在最多适合拿2成左右的仓位来做短线;
波动率大的时候,单次操作的收益比较高,或者持有周期可以比较短,资金周转快,效率高。而且短线策略通过承担踏空风险的方式,可以躲过阶段性下跌,特别是躲过2015年那种股灾,性价比极高,防守效果突出。现在波动率低的时候,则完全相反,单次收益低或者资金周转率下降。而且现在是阴跌,即使躲过一波阶段性的下跌,跌幅也不明显,而且这个位置有明显的踏空风险。
那么8成的仓位,应该是做波段甚至长线。做波段的角度,去年4月和10月的反弹是很适合做波段的,有2波行情。而今年,除了年初接续了去年10月的行情(ChatGPT)以外,就没有可操作的波段了。今年这种行情就比较“绝”了,但A股的熊市有一个特征,就是在“绝望”中见底,比如2013年的大{C}浪,2018年的中[C]浪,而且很可能也包括今年的中[C]浪;
参考2018年的中[C]浪,现在类似2018年8月,应该还有2~4个月的回调,目标是2800~2850点,然后,期待的是长线见底。
做波段的角度,可以关注科创100指数,有3大优势:
1、契合当下的小盘股风格,自由流通市值中位数58亿。它的权重主要是新能源、医药和芯片,但实际上看这个浪费了半分钟的时间,卖碎砖烂瓦都无所谓,重点是盘子小就行;
2、超跌,过去3年零4个月下跌了55%;
3、对应的指数ETF,市值和成交额够大,可以方便交易。
长线的角度,关注创业板50指数,50家成分股有47家民营企业,中位数流通市值277亿,市盈率25倍,低于历史上99.87%的时间;
创业板50现在不涨的原因:
1、不是跌幅不够大,过去2年零4个月已经跌了53%;
2、也不是估值过高,不论是25倍的绝对估值,还是低于99.87%时间的相对估值,都是低的;
3、也不是不够活跃,跌到这份上还有362亿的日成交,平均每只股票7个亿以上。
表面上看,主要原因是现在是小盘股风格,但更深层次看,为什么是小盘股风格:
1、2015~2021年大盘股强了6年,小盘股弱了6年,2021~2023年阶段性反转为小盘股强势,当然,是完全正常的;
2、如果参照美股,此前抱团大盘股的情况更严重,2021~2023年仍然没有这种大小风格的切换,主力机构不躲下跌,“傻傻地”坚定买入大盘股或指数基金,美股里面的“大聪明”比较少,所以在美股跑超额收益很难。反过来,可以认为是A股的主力投资机构,实力不够强大,内心也不够强大,“大聪明”的主力机构或其背后金主(大部分基民)喜欢躲下跌。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主力机构,比如公募基金及个人基民投资者,其本质仍然是散兵游勇,不适合成为主力。现在是主力缺位状态,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使得这些优质的大盘成长股跌到如此低的位置,这个对赚超额收益是有利的,在A股跑赢指数还是有可能的。
细细梳理一遍策略,应该是:
20%仓位,纯短线/1个月,不管是“碎砖烂瓦”,还是科创100、中证1000等打包好的ETF,有机会都可以买,这个类似2015年的策略,这个纯短线策略现在空仓,等待上证指数和中证500突破半年线;
20%仓位,波段策略/3个月,得看行业,买强势行业的龙头股或ETF。现在看好芯片,配置了6%半导体ETF;
60%仓位,长线策略/1~2年及更长,得看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现在配置了30%芯片、24%券商和7%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