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超短线10月23日的反弹,5个交易日涨幅3.6%,目前级别与8月25日一样(6个交易日涨5.4%)。暂时还不如6月26日的反弹级别,那波反弹实际由2波超短线反弹构成。
中证500,中小盘股反弹明显要强于上证指数和大盘股,但要判断中线甚至长线下跌是否结束,还需要一些观察。本轮回调了28周和19%,已经明显大于2022年10月的14周回调15%,所以,基本上只能参考2022年4月的32周回调33%;
对比2022年4月回调的话,不论时间还是跌幅,本轮回调都有一定的不足,而且A股第2波回调倾向于时间更长,幅度更小的“阴跌”模式,还不能从左侧判断中线和长线下跌结束;
从右侧判断,则需要一波类似2022年4月之后的反弹,并观察成交量的变化。
创业板50,大盘成长股大幅反弹,而且成交量放大也比较明显,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好事,最好能达到去年10月31~今年1月30日的反弹级别(3个月反弹22%)。
芯片股,短线来看有明显的启动,当然,更重要的是芯片股具备长期走牛的能力。
芯片股,上一次突破是2019年2月,已经是4年8个月之前,再上一次“真”突破是2013年5月,差不多10年前,也就是每5年左右有一次行情;
目前,距离向上突破还需要上涨10~15%;
当然,需要留意2017年9月有一次“假”突破,包括本人上一次建仓芯片股,正好也是在2017年9月。这种情况不容易回避,但价位足够低,后续涨幅足够大的情况下,忍耐一段时间也不是问题(2017年9月~2019年2月,需要套住1年零5个月)。
沪深300,回调到了2020年3月的位置,疫情以来的涨幅全部回吐。对于大部分的大盘股来讲,主要问题不是说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主要的问题是2点:
1、时间方面,经过2015年、2017年、2021年连续3波上涨,现在很大概率还需要时间调整;
2、空间方面,回调到2020年3月是一种弱势表现,这种股票后续行情的上涨力度存疑;
所以选强势股的角度,反而适合选回调幅度浅的,看起来在高位的,比如刚才说的芯片板块。
芯片股虽然也回调到了2020年3月低点,但它那个时候是高位,不是低位。
新能源,虽然距离2020年3月低点比较远,但它那个时间是低位,现在新能源跌成这样,已经开始偏弱了。而且今天创业板这么强的情况下,新能源今天还是偏弱。
军工股,仍然远离2020年3月低点,属于比较抗跌的。
综合看“新半军”,芯片股机会最具确定性,新能源最“危险”(不确定性),军工股相对安全(难大涨大跌)。
医药股短线是比较强的,但是长线明显弱,已经跌破了2020年3月低点,和新能源一起,把创业板带沟里了。
消费股仍然是长线抗跌的,消费股的防御属性仍然在,当然,进攻性存疑了。
资源股短线不强,但长线明显高于2020年3月低点,值得看好。
科技股和金融股不是强势股逻辑,而是2015年以来超跌逻辑,是否跌破2020年3月低点无所谓,跌破反而更好。
某互联网券商股,低点在2020年9月范围,远离2020年3月低点,是强势股。
某军工芯片股,虽然近1年跌了61%,但仍然是强势股,远离2020年3月低点;
进一步分析,它的小浪、中浪、大浪共振低点,预计是前期的中级别4浪低点附近,2021年3月的65~70元区域,目前最低是70.5元,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短线策略,保持耐心,近半年这种“阴跌”走势,处理难度是比较大的。但短线也有包括芯片股这样看好的板块启动,所以如果有操作机会的话,选股的难度倒是下降了;
长线策略,芯片+券商+黄金,其中芯片和券商是进攻的方向,黄金股主要用于防守。现在芯片股有启动迹象,除了观察芯片股的上涨力度以外,券商股也需要观察,券商股不涨的行情,基本不太靠谱。
【阿令】芯片股具有走牛能力——20231030
上证指数,超短线10月23日的反弹,5个交易日涨幅3.6%,目前级别与8月25日一样(6个交易日涨5.4%)。暂时还不如6月26日的反弹级别,那波反弹实际由2波超短线反弹构成。
中证500,中小盘股反弹明显要强于上证指数和大盘股,但要判断中线甚至长线下跌是否结束,还需要一些观察。本轮回调了28周和19%,已经明显大于2022年10月的14周回调15%,所以,基本上只能参考2022年4月的32周回调33%;
对比2022年4月回调的话,不论时间还是跌幅,本轮回调都有一定的不足,而且A股第2波回调倾向于时间更长,幅度更小的“阴跌”模式,还不能从左侧判断中线和长线下跌结束;
从右侧判断,则需要一波类似2022年4月之后的反弹,并观察成交量的变化。
创业板50,大盘成长股大幅反弹,而且成交量放大也比较明显,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好事,最好能达到去年10月31~今年1月30日的反弹级别(3个月反弹22%)。
芯片股,短线来看有明显的启动,当然,更重要的是芯片股具备长期走牛的能力。
芯片股,上一次突破是2019年2月,已经是4年8个月之前,再上一次“真”突破是2013年5月,差不多10年前,也就是每5年左右有一次行情;
目前,距离向上突破还需要上涨10~15%;
当然,需要留意2017年9月有一次“假”突破,包括本人上一次建仓芯片股,正好也是在2017年9月。这种情况不容易回避,但价位足够低,后续涨幅足够大的情况下,忍耐一段时间也不是问题(2017年9月~2019年2月,需要套住1年零5个月)。
沪深300,回调到了2020年3月的位置,疫情以来的涨幅全部回吐。对于大部分的大盘股来讲,主要问题不是说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主要的问题是2点:
1、时间方面,经过2015年、2017年、2021年连续3波上涨,现在很大概率还需要时间调整;
2、空间方面,回调到2020年3月是一种弱势表现,这种股票后续行情的上涨力度存疑;
所以选强势股的角度,反而适合选回调幅度浅的,看起来在高位的,比如刚才说的芯片板块。
芯片股虽然也回调到了2020年3月低点,但它那个时候是高位,不是低位。
新能源,虽然距离2020年3月低点比较远,但它那个时间是低位,现在新能源跌成这样,已经开始偏弱了。而且今天创业板这么强的情况下,新能源今天还是偏弱。
军工股,仍然远离2020年3月低点,属于比较抗跌的。
综合看“新半军”,芯片股机会最具确定性,新能源最“危险”(不确定性),军工股相对安全(难大涨大跌)。
医药股短线是比较强的,但是长线明显弱,已经跌破了2020年3月低点,和新能源一起,把创业板带沟里了。
消费股仍然是长线抗跌的,消费股的防御属性仍然在,当然,进攻性存疑了。
资源股短线不强,但长线明显高于2020年3月低点,值得看好。
科技股和金融股不是强势股逻辑,而是2015年以来超跌逻辑,是否跌破2020年3月低点无所谓,跌破反而更好。
某互联网券商股,低点在2020年9月范围,远离2020年3月低点,是强势股。
某军工芯片股,虽然近1年跌了61%,但仍然是强势股,远离2020年3月低点;
进一步分析,它的小浪、中浪、大浪共振低点,预计是前期的中级别4浪低点附近,2021年3月的65~70元区域,目前最低是70.5元,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短线策略,保持耐心,近半年这种“阴跌”走势,处理难度是比较大的。但短线也有包括芯片股这样看好的板块启动,所以如果有操作机会的话,选股的难度倒是下降了;
长线策略,芯片+券商+黄金,其中芯片和券商是进攻的方向,黄金股主要用于防守。现在芯片股有启动迹象,除了观察芯片股的上涨力度以外,券商股也需要观察,券商股不涨的行情,基本不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