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处于C浪下跌,比较适合参考的一个时段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C浪:
时间:11个月,这次预计到明年4月份左右;
空间:底部在A浪低点附近,这次预计是2950点上下;
结构:单边下跌,全程无反弹。
看上去非常悲观,但需要留意现在距离2950点仅100多点,理论上杀伤力并不大。并且可以预见,月线级别的波动率将被压缩到低无可低的程度,为后面牛市波动率的爆发做积累。
我估计我可能对新能源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对创业板过于担心,避开这种偏见,直接分析创业板50的走势:
创业板50,C浪下跌现在是36%,目前看来短线反弹的力度很弱,如果中线再跌10%左右,跌幅会接近A浪(-43%);
整个回调,目前已经回到2020年2月~3月疫情爆发时的低位,美联储无底线放水以来的涨幅全部回吐了;
实际上创业板50也回到了2015年股灾和2016年熔断的低位,目前的市盈率是27倍,估值低于历史上99.8%的时间,也就是历史最低估值了。
当然,用上述方式去分析创业板50,就有一点偏离“强者恒强”的逻辑,而是一个弱者在寻找跌无可跌的逻辑,死猪不怕开水烫那种感觉。
科创50历史还是嫌太短,分开用芯片股和科技股去分析。
芯片股,也是回调到2020年2月~3月区间,但这里是2015年高点的位置,反而是相对高位,实际上是因为芯片股在2020年2月~3月美联储放水以前,就提前涨了;
所以芯片股是肯定不适合弱者逻辑的,它的逻辑一定是强者恒强。截至目前,C浪下跌是30%,大幅度小于A浪的51%,从结构来讲是比较强的。
科技股,肯定是弱者逻辑,不管从2015年算起,还是2020年算起,都是弱者。只是现在C浪下跌26%,相对A浪的48%,应该很大几率是在转强的。
对于科创50,主要就是观察怎么去融合芯片股的强者逻辑和科技股的弱者逻辑。
军工股应该算“新半军”里面最名不副实的,连2015年高点都没有突破过;
军工股走势还是更接近科技股,偏于弱者逻辑,然后A浪下跌43%,C浪目前23%,也是在转强的迹象,基本是可以参照科技股的。
券商股,2020年、2015年、2007年算起,全部是弱者逻辑;
现在多数指数和板块处于某级别C浪的调整中,但券商股8月份的时候反而创了阶段新高,也就是目前没有处于明显的C浪调整中,无论如何都是转强的迹象。
黄金股的走势细细去划分,现在应该是某级别的2浪回调,其它板块多数是C浪回调,这是有区别的两种回调:
2浪回调是牛市期间的回调,而且接下来是3浪,3浪大概率是主升浪;
C浪回调是熊市期间的回调,而且有概率是主跌浪。
某军工芯片龙头,其波浪划分近乎完全符合经典的波浪理论:
2017年7月~2021年8月,涨幅978%,是10倍股,算作大级别1浪上涨,可以细分成中等级别的5浪结构(留意中等级别的4浪低点在65~70元附近);
2021年8月~至今,跌幅56%,是腰斩股,是大级别的2浪下跌,可以细分成ABC浪的3浪结构,其中B浪创了新高,是强势表现,且明确暗示后续还有上升浪;
再细分看2022年8月~至今,中等级别C浪下跌,跌幅56%。细分成5个小浪,其中的第1小浪是延长浪,还可以细分成更小的5个微浪。每一个驱动浪里只会有1个延长浪,所以3浪和5浪不会再延长。
综上,这种近乎“延绵不绝”的C浪下跌很难提前预判,但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做出判断的时候:
现在是中C浪里面的第5小浪下跌,对比前面若干小浪和延长浪的微浪,每次跌幅约25~30%左右,指向的目标是65~70元。然后按照波浪理论的经典算法,大级别2浪的回调目标是前期大级别1浪里面的中等级别4浪底部,也是65~70元,这样就是形成了各周期的共振;
各级别的2浪都是比较适合建仓的区域,前期在2017~2018年小2浪和中2浪的建仓时,成本约20元,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是大2浪,保守操作的话,也可以等新1轮的小1浪或中1浪起来,再等小2浪和中2浪回调的时候建仓,会更稳健一些,但这需要等数个月至1年以上;
至于上涨目标,取65元见底,参考大1浪的0.618倍、1倍和1.618倍,分别是450元、700元和1100元,仅供参考。
某互联网券商龙头,也是创业板50第2权重股,2017年7月~2021年12月,涨幅740%,是8倍股,显著不同于其它券商股;
但近1年左右的走势又跟随券商股,所以相对抗跌。涨的时候跟涨得多的板块,跌的时候跟跌得少的板块,这是占很大便宜了;
现在细分的小波浪就不太好分,即可能跟随创业板、芯片股等等,处于C浪回调。也可能跟随券商股,不处于C浪回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基本春节前后应该会见分晓。
持仓无变化,若大盘跌破3053点,短线策略还是止损,另外酿酒股本身也接近止损标准了;
长线就不会有变化,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统观全局,而不是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波浪理论我始终认为是非常核心的基础理论,分析数十年到数天的走势都不在话下,尽管并不完美,但对于提升市场的全局观,有非常大的帮助。
【阿令】波浪理论的全局观——20231013
上证指数处于C浪下跌,比较适合参考的一个时段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C浪:
时间:11个月,这次预计到明年4月份左右;
空间:底部在A浪低点附近,这次预计是2950点上下;
结构:单边下跌,全程无反弹。
看上去非常悲观,但需要留意现在距离2950点仅100多点,理论上杀伤力并不大。并且可以预见,月线级别的波动率将被压缩到低无可低的程度,为后面牛市波动率的爆发做积累。
我估计我可能对新能源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对创业板过于担心,避开这种偏见,直接分析创业板50的走势:
创业板50,C浪下跌现在是36%,目前看来短线反弹的力度很弱,如果中线再跌10%左右,跌幅会接近A浪(-43%);
整个回调,目前已经回到2020年2月~3月疫情爆发时的低位,美联储无底线放水以来的涨幅全部回吐了;
实际上创业板50也回到了2015年股灾和2016年熔断的低位,目前的市盈率是27倍,估值低于历史上99.8%的时间,也就是历史最低估值了。
当然,用上述方式去分析创业板50,就有一点偏离“强者恒强”的逻辑,而是一个弱者在寻找跌无可跌的逻辑,死猪不怕开水烫那种感觉。
科创50历史还是嫌太短,分开用芯片股和科技股去分析。
芯片股,也是回调到2020年2月~3月区间,但这里是2015年高点的位置,反而是相对高位,实际上是因为芯片股在2020年2月~3月美联储放水以前,就提前涨了;
所以芯片股是肯定不适合弱者逻辑的,它的逻辑一定是强者恒强。截至目前,C浪下跌是30%,大幅度小于A浪的51%,从结构来讲是比较强的。
科技股,肯定是弱者逻辑,不管从2015年算起,还是2020年算起,都是弱者。只是现在C浪下跌26%,相对A浪的48%,应该很大几率是在转强的。
对于科创50,主要就是观察怎么去融合芯片股的强者逻辑和科技股的弱者逻辑。
军工股应该算“新半军”里面最名不副实的,连2015年高点都没有突破过;
军工股走势还是更接近科技股,偏于弱者逻辑,然后A浪下跌43%,C浪目前23%,也是在转强的迹象,基本是可以参照科技股的。
券商股,2020年、2015年、2007年算起,全部是弱者逻辑;
现在多数指数和板块处于某级别C浪的调整中,但券商股8月份的时候反而创了阶段新高,也就是目前没有处于明显的C浪调整中,无论如何都是转强的迹象。
黄金股的走势细细去划分,现在应该是某级别的2浪回调,其它板块多数是C浪回调,这是有区别的两种回调:
2浪回调是牛市期间的回调,而且接下来是3浪,3浪大概率是主升浪;
C浪回调是熊市期间的回调,而且有概率是主跌浪。
某军工芯片龙头,其波浪划分近乎完全符合经典的波浪理论:
2017年7月~2021年8月,涨幅978%,是10倍股,算作大级别1浪上涨,可以细分成中等级别的5浪结构(留意中等级别的4浪低点在65~70元附近);
2021年8月~至今,跌幅56%,是腰斩股,是大级别的2浪下跌,可以细分成ABC浪的3浪结构,其中B浪创了新高,是强势表现,且明确暗示后续还有上升浪;
再细分看2022年8月~至今,中等级别C浪下跌,跌幅56%。细分成5个小浪,其中的第1小浪是延长浪,还可以细分成更小的5个微浪。每一个驱动浪里只会有1个延长浪,所以3浪和5浪不会再延长。
综上,这种近乎“延绵不绝”的C浪下跌很难提前预判,但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做出判断的时候:
现在是中C浪里面的第5小浪下跌,对比前面若干小浪和延长浪的微浪,每次跌幅约25~30%左右,指向的目标是65~70元。然后按照波浪理论的经典算法,大级别2浪的回调目标是前期大级别1浪里面的中等级别4浪底部,也是65~70元,这样就是形成了各周期的共振;
各级别的2浪都是比较适合建仓的区域,前期在2017~2018年小2浪和中2浪的建仓时,成本约20元,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是大2浪,保守操作的话,也可以等新1轮的小1浪或中1浪起来,再等小2浪和中2浪回调的时候建仓,会更稳健一些,但这需要等数个月至1年以上;
至于上涨目标,取65元见底,参考大1浪的0.618倍、1倍和1.618倍,分别是450元、700元和1100元,仅供参考。
某互联网券商龙头,也是创业板50第2权重股,2017年7月~2021年12月,涨幅740%,是8倍股,显著不同于其它券商股;
但近1年左右的走势又跟随券商股,所以相对抗跌。涨的时候跟涨得多的板块,跌的时候跟跌得少的板块,这是占很大便宜了;
现在细分的小波浪就不太好分,即可能跟随创业板、芯片股等等,处于C浪回调。也可能跟随券商股,不处于C浪回调。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基本春节前后应该会见分晓。
持仓无变化,若大盘跌破3053点,短线策略还是止损,另外酿酒股本身也接近止损标准了;
长线就不会有变化,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统观全局,而不是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波浪理论我始终认为是非常核心的基础理论,分析数十年到数天的走势都不在话下,尽管并不完美,但对于提升市场的全局观,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