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中短线(1~3个月)仍然预测会反弹,但超过1月份高点的概率已经大幅下降;
长线3~6季度,预计是在2022年10月低点和2023年1月高点之间做低位震荡,确定性较强。以乐观的眼光去看,甚至都不排除2022年10月就已经是本轮熊市最低点了,但它需要在低位震荡很长时间,具有防御属性,缺乏进攻属性。
中证500,中线出现类似2022年4月或10月那种级别反弹的概率已经较小,但预计明年1季度或4月份前后是长线底,底部点位在去年4月低点附近。也就是说相对沪深300,中证500的短期防御属性下降,甚至会出现见底前的阶段性补跌现象,但长线进攻性会强于沪深300。
创业板50,乐观一点看,就可以认为去年4月的反弹延续至今年1月,这样第2波下跌(8个月/-31%),与第1波下跌(9个月/-43%)就比较均衡,第2波成为主跌浪的概率会下降。
做长线预测的时候,可以偏主观一点,甚至有时看起来天马行空,只要不违反基本常识即可。因为长线预测不在乎预测成功率多高,而在于一旦预测成功,就必须有很大的涨幅或跌幅:
2015年预测创业板指顶部,并成功逃顶,躲过了每一次千股跌停,性价比极高;
2018年选择对标创业板指,从而长线重仓了军工芯片股(最高10倍)和互联网券商(最高8倍)这2只大盘成长股;
2021年这次没有逃顶创业板指,只是切换到对标中证500指数(中小盘股),以及重启短线策略,做了适度避险;
过去13年创业板指有3轮下跌和2轮上涨,也就是每轮涨跌大致在2.6年左右。从2021年顶部算起已经2.2年了,那么2023/2024年这个潜在底部仍然是值得关注的。
科创50可能比创业板指更值得看好,一方面是因为确定看好中证500多于沪深300,另一方面也是更看好芯片股多于新能源。
科创50本身:
时间,2020年7月以来下跌超3年;
空间,最大跌幅达51%;
结构,2022年4月和2023年8月,跨度16个月的双底结构正在形成。
开个玩笑,如果有人从未来穿越回来,告诉我科创50现在已经见底了,我是会信的。时间、空间和结构都符合条件了,从预判的角度,科创50完全可以立刻马上见底。只是考虑市场整体情况等因素,最好再观察2~3个月。但操作层面,我现在已经重仓芯片股了,未来2~3个月主要是观察要不要进一步加码。
芯片股,本轮回调时间、跌幅、双底结构,与2012年底如出一辙,非常明显,不赘述;
今天重点是看上涨期的表现,芯片股历史上的4轮上涨,平均27.5个月,平均涨幅415%。重点是不仅表现优秀,而且非常稳定,最短上涨时间是23个月,最长33个月,最小涨幅348%,最大涨幅458%,可以说芯片股没有哪一次牛市是表现差的,下限非常高。
新能源,本轮回调时间和跌幅还略少于2012年,结构方面也没有双底结构,首先本轮下跌何时结束,还是需要一点时间观察;
其次,新能源的历史并不长,我以前并不关心新能源,感觉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板块,而且一下子出现了2只市值过万亿的新能源巨头,说明这个板块的起点非常高。但是起点高,就有起点高的问题,会压缩后续介入的投资者的收益空间。
历史上新能源2波涨幅是2015年387%和2021年376%,爆发力稍弱于芯片股,而且现在新能源盘子更大了,爆发力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当然也不是不看好新能源,只是认为随着市值增加和成长性下降,爆发力会减弱。总的来讲,还是更看好这张图的下半部分,ChatGPT、芯片、资源股等等。
以国证算力指数代表ChatGPT,2015年以来下跌了8.2年和69%,回调显然是足够充分的,不需要过多分析;
2015年的涨幅是346%,爆发力低于芯片(458%)和新能源(387%),ChatGPT今年还是题材股,概念炒作为主,后面需要看一看基本面,是否有基本面真正突出的龙头走出来。
炒个股,特别是长线,是一定要看个股和所在行业基本面的。我之前说炒股不看基本面,准确讲,是不看指数的基本面,那个相当于看宏观基本面,完全没有必要,巴菲特同样认为不用看宏观基本面。
对资源股的几个判断:
1、资源股不再是大盘股,中石油、中石化等影响指数的能力大幅下降,但这样资源股就可以跳脱指数,形成独立走势;
2、资源股2007年10月以来的超长期下跌,结束于2020年3月。超长期下跌,孕育了长期牛市的基础;
3、本轮牛市可以与2007年同级别,但资源股的爆发力显著下降,预计会分成多段上涨,接下主要关注2020年3月以来的第2波上涨。
对消费股的判断:
1、逐渐接近大盘价值股属性,上涨空间有限;
2、酿酒股2021年以来明显比其它消费股抗跌,调整级别类似2014年,预计酿酒股仍然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参考2008~2012年,涨幅275%。
对金融股的判断:
1、金融股已经是纯大盘价值股,除券商以外的金融股几乎没有关注的价值;
2、券商股2015年以来回调了8.4年和71%,是调整最充分的板块,基本上没有之一。甚至回调起点可以算到2007年,回调长达16年,比资源股的回调时间都长,长期下跌孕育长期牛市,而且股市的牛市本身就是券商股的业绩爆点;
3、下一轮首先可以参考2015年,涨幅376%。其次可以参考2007年,涨幅2385%,爆发力最强,基本也没有之一。当然历史不代表未来,比如资源股2020年3月以来的走势已经证明了其爆发力下降。但券商股现在还没有涨,所以不能说爆发力已经下降,至少要等券商股涨一波再说。
仓位80%:芯片35%、券商23%、有色15%、酿酒7%;
短线观望为主,且不说10月份走势较难预测,甚至已经过去的9月份是涨是跌都很难说清;
长线写完9月26日那篇文章,确认科创50可以提前至今年4季度见底,确认创业板指仍然是以前那个创业板指。现在个人已经很难不看好长线走势了,尤其是分析完创业板之后,解除了一个很大的担忧。至于科创板可能提前至今年4季度见底,下一个交易日就算4季度了,这个时间点很近,已经是中短线的维度了,正好可以作为长线分析是否准确的试金石。
【阿令】4季度科创50是试金石——20230928
沪深300,中短线(1~3个月)仍然预测会反弹,但超过1月份高点的概率已经大幅下降;
长线3~6季度,预计是在2022年10月低点和2023年1月高点之间做低位震荡,确定性较强。以乐观的眼光去看,甚至都不排除2022年10月就已经是本轮熊市最低点了,但它需要在低位震荡很长时间,具有防御属性,缺乏进攻属性。
中证500,中线出现类似2022年4月或10月那种级别反弹的概率已经较小,但预计明年1季度或4月份前后是长线底,底部点位在去年4月低点附近。也就是说相对沪深300,中证500的短期防御属性下降,甚至会出现见底前的阶段性补跌现象,但长线进攻性会强于沪深300。
创业板50,乐观一点看,就可以认为去年4月的反弹延续至今年1月,这样第2波下跌(8个月/-31%),与第1波下跌(9个月/-43%)就比较均衡,第2波成为主跌浪的概率会下降。
做长线预测的时候,可以偏主观一点,甚至有时看起来天马行空,只要不违反基本常识即可。因为长线预测不在乎预测成功率多高,而在于一旦预测成功,就必须有很大的涨幅或跌幅:
2015年预测创业板指顶部,并成功逃顶,躲过了每一次千股跌停,性价比极高;
2018年选择对标创业板指,从而长线重仓了军工芯片股(最高10倍)和互联网券商(最高8倍)这2只大盘成长股;
2021年这次没有逃顶创业板指,只是切换到对标中证500指数(中小盘股),以及重启短线策略,做了适度避险;
过去13年创业板指有3轮下跌和2轮上涨,也就是每轮涨跌大致在2.6年左右。从2021年顶部算起已经2.2年了,那么2023/2024年这个潜在底部仍然是值得关注的。
科创50可能比创业板指更值得看好,一方面是因为确定看好中证500多于沪深300,另一方面也是更看好芯片股多于新能源。
科创50本身:
时间,2020年7月以来下跌超3年;
空间,最大跌幅达51%;
结构,2022年4月和2023年8月,跨度16个月的双底结构正在形成。
开个玩笑,如果有人从未来穿越回来,告诉我科创50现在已经见底了,我是会信的。时间、空间和结构都符合条件了,从预判的角度,科创50完全可以立刻马上见底。只是考虑市场整体情况等因素,最好再观察2~3个月。但操作层面,我现在已经重仓芯片股了,未来2~3个月主要是观察要不要进一步加码。
芯片股,本轮回调时间、跌幅、双底结构,与2012年底如出一辙,非常明显,不赘述;
今天重点是看上涨期的表现,芯片股历史上的4轮上涨,平均27.5个月,平均涨幅415%。重点是不仅表现优秀,而且非常稳定,最短上涨时间是23个月,最长33个月,最小涨幅348%,最大涨幅458%,可以说芯片股没有哪一次牛市是表现差的,下限非常高。
新能源,本轮回调时间和跌幅还略少于2012年,结构方面也没有双底结构,首先本轮下跌何时结束,还是需要一点时间观察;
其次,新能源的历史并不长,我以前并不关心新能源,感觉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板块,而且一下子出现了2只市值过万亿的新能源巨头,说明这个板块的起点非常高。但是起点高,就有起点高的问题,会压缩后续介入的投资者的收益空间。
历史上新能源2波涨幅是2015年387%和2021年376%,爆发力稍弱于芯片股,而且现在新能源盘子更大了,爆发力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当然也不是不看好新能源,只是认为随着市值增加和成长性下降,爆发力会减弱。总的来讲,还是更看好这张图的下半部分,ChatGPT、芯片、资源股等等。
以国证算力指数代表ChatGPT,2015年以来下跌了8.2年和69%,回调显然是足够充分的,不需要过多分析;
2015年的涨幅是346%,爆发力低于芯片(458%)和新能源(387%),ChatGPT今年还是题材股,概念炒作为主,后面需要看一看基本面,是否有基本面真正突出的龙头走出来。
炒个股,特别是长线,是一定要看个股和所在行业基本面的。我之前说炒股不看基本面,准确讲,是不看指数的基本面,那个相当于看宏观基本面,完全没有必要,巴菲特同样认为不用看宏观基本面。
对资源股的几个判断:
1、资源股不再是大盘股,中石油、中石化等影响指数的能力大幅下降,但这样资源股就可以跳脱指数,形成独立走势;
2、资源股2007年10月以来的超长期下跌,结束于2020年3月。超长期下跌,孕育了长期牛市的基础;
3、本轮牛市可以与2007年同级别,但资源股的爆发力显著下降,预计会分成多段上涨,接下主要关注2020年3月以来的第2波上涨。
对消费股的判断:
1、逐渐接近大盘价值股属性,上涨空间有限;
2、酿酒股2021年以来明显比其它消费股抗跌,调整级别类似2014年,预计酿酒股仍然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参考2008~2012年,涨幅275%。
对金融股的判断:
1、金融股已经是纯大盘价值股,除券商以外的金融股几乎没有关注的价值;
2、券商股2015年以来回调了8.4年和71%,是调整最充分的板块,基本上没有之一。甚至回调起点可以算到2007年,回调长达16年,比资源股的回调时间都长,长期下跌孕育长期牛市,而且股市的牛市本身就是券商股的业绩爆点;
3、下一轮首先可以参考2015年,涨幅376%。其次可以参考2007年,涨幅2385%,爆发力最强,基本也没有之一。当然历史不代表未来,比如资源股2020年3月以来的走势已经证明了其爆发力下降。但券商股现在还没有涨,所以不能说爆发力已经下降,至少要等券商股涨一波再说。
仓位80%:芯片35%、券商23%、有色15%、酿酒7%;
短线观望为主,且不说10月份走势较难预测,甚至已经过去的9月份是涨是跌都很难说清;
长线写完9月26日那篇文章,确认科创50可以提前至今年4季度见底,确认创业板指仍然是以前那个创业板指。现在个人已经很难不看好长线走势了,尤其是分析完创业板之后,解除了一个很大的担忧。至于科创板可能提前至今年4季度见底,下一个交易日就算4季度了,这个时间点很近,已经是中短线的维度了,正好可以作为长线分析是否准确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