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笛之爱》:悠笛声扬显魅力,传统文化深交响

(2014-05-24 08:54:31)
标签:

艾滋病

传统文化

苏瑾

《情笛之爱》:悠笛声扬显魅力,传统文化深交响

       新世纪以降,国产电影票房如火箭般突飞猛进,儿童电影(不含动画片)创作却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业界和观众都在思索:究竟儿童电影路在何方?真人儿童片《情笛之爱》对此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在创作上应直面孩子们的生存现状和真实内心,显现这些花朵生活中有苦难、成长中有麻烦,而非是刻意制造虚假欢乐来糊弄人。这部带有强烈音乐色彩的儿童片,有韵味有内涵更有深意,写人情发自肺腑,讲故事宛若亲临,绝对是一部诚意之作。

        影片讲述了艾滋病儿童天乐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剧中的乡村吹笛神童天乐渴望走进城市的艺校,但这条入学之路却历经波折,爷爷极力阻止在先,错过报名日期被拒在后,乃至入学前夕偏偏被发现是艾滋病患者。而天乐最终在人们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的温暖襄助下,得以实现了上学深造的圆满结局,传递出影片的精神宗旨:社会应关爱和抚慰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艾滋病患者,不要让这些病痛在身的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弃儿。而在许多中国电影面对诸多荒诞现实玩着闪转腾挪功夫之时,一部儿童片竟对艾滋病患者生存问题做出一些攻势,无论票房结果如何,其勇气和情怀都是值得尊敬的。要知道在国内电影界对有关艾滋病题材的故事纷纷避之不及,《情笛之爱》敢于触碰这一敏感话题,着实精神可嘉。

      除了显示对艾滋病儿童的关怀之外,影片还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用众多人物之间的情感,彰显传统道德的仁爱暖流;一方面以美妙竹笛吹出的音乐,昭示传统艺术的魅力深流。而这又具体体现片名中的“情”与“笛”二字。影片的确做到了以情动人,处处闪现着真挚感人的世间真情。作为故事中心人物的天乐,艺校高老师对的他关怀备至,惜才爱才护才之举体现师道美德。四个小伙伴与他真诚相处,即便得知后者身患艾滋病,也依然对其不离不弃,童心之爱尽显纯真温馨,这份友善互助恰是中国古人所推崇的朋友相处之道。当然剧中最叫人动容是天乐和爷爷的祖孙情。本是弃婴的天乐,被老爷子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老人不让天乐上学的苦衷,源于守住孩子那患有艾滋病的秘密,让后者能够不受歧视快乐的成长,而天乐为治疗老者眼疾则费劲心力筹钱给爷爷治病。这本无血缘关系的爷孙俩的亲情互动令人感佩。老人的仁心仁爱,天乐的孝感动天,都是中华传统道德的一种绝佳体现。而片中人们的对艾滋病儿童天乐的细心呵护,更是显现出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大爱无疆。

       影片不仅有着人物的真实感,还营造出一种意境的深邃感。音乐元素的添加,使得故事内容显得颇为厚重,悠扬的笛声让影片有着一种诗情画意。天乐那吹笛时的神情,好似法国画匠马奈那副名画《吹笛少年》印入眼帘,那优美、动听、婉转的笛声更是多次给人们的耳朵带来美的享受。影片借助天乐吹出的笛声,一次次表达着这个爱乐少年的心境,快乐时欢快的笛声响起,悲伤时激昂的笛声出现。尤其是他无法参加艺校考试时,那段笛子曲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听的人兴尽悲来、百感交集。而五个儿童所演绎的民乐合奏更是叫人难忘,竹笛吹出悠扬之声,葫芦丝吹出欢快之音,二胡拉出壮观意境,琵琶弹出精彩美韵,几件民乐器合奏出奏出仙乐飘飘,大气透露着柔美,磅礴夹杂着神奇,真是叫人叹为观。影片明显承载着弘扬中国民乐的诉求,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演示,唤醒人们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关注。而在现实中,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生,让孩子学音乐时一味地推崇西洋乐器,弹钢琴拉提琴,而对笛子、琵琶等中国传统民乐器却较少问津。这种在音乐上崇洋弃古,认为外国音乐好狂砸自家传统音乐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呀。

      常言红花还需绿叶衬。在本片中,“香港高仓健”林威和亚姐郭金分饰艺校教师,“赵尚志”高强扮演村干部,苏瑾成为孩子家长,这些资深艺人都尽职尽责地当起绿叶,衬托林浩所演的天乐这个音乐花朵。尤其是老戏骨牛犇扮演的爷爷,绝对是片中最大的亮点,他用精湛演技表现出一个老者的爱孙情深和爱乐无限。而《情笛之爱》这个很有感染力的儿童片,值得六一期间,大手牵小手走进影院去观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