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源书法的佛道精神
叶光寒
(此文应邀在由国家中医药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主办的中国第五届国学国医岳麓高峰论坛上指定宣读)
内容摘要:魏源于1794年出生在湘西南的一个地主家庭,1857在杭州仙逝圆寂。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魏公的文艺美学及其诗歌、书道、养生等成就往往被其政治和学术声誉所掩,这无疑是传统研究学者因一叶障木的观察考证所导致的片面狭隘视角化的偏缺效应。既而连锁反映出缺乏对魏源全面思想人性化的独立研究体系之分析,这对学界来说无疑也具有反批判的针砭时弊的现代社会效应。本人作为魏源乡贤后人,自然担以现实的文化道任与继往开来的神圣奉献之匹夫伟责。有鉴于此,本文试就魏源的书法形态美学和养生方面继续做一些深度探索与补遗,希望引起学界讨论重视。魏源的一生是坎坷而不屈服于现实命运的“宝谷佬”一生,这种气质精神的集中形象表现已经成了湖湘文化道场里的一道独特人文景观。他的命运虽然因仕途搁浅,却从未泯灭其徜徉于山水名胜间所自然践行的佛道人文精神。在恣意忘形的“魏家书风”里,我们依稀可鉴当年这位愤世疾俗的仙风道骨大家所阐发出山崩地裂的空灵精神与绝响。
关键词:魏源书风 宝古佬精神
佛学仙道山水精神养生美学自然之子
概论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不但是位杰出的爱国志士、渊博学者,同时又是一位坐言起行的改革家,著作等身的经学家,博古通今的史学家,造诣极深的舆地学家,才情俱佳的诗人和文学家,见解独彻的军事理论家,还是对净土四经深有研究的佛学家及“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的旅游家,并且在经济思想学论、伦理学论、法学论、人才论、军事思想反侵略论、回归经学论等甚至书法独创论多方面治术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雅境界。除其中学界公认的思想成果与改革理念对亚洲诸如日本等国之文化、政治学术诸领域所起到的东引西渐的改革成效更如朗朗皓月恩泽着后世陶陶学人。龚自珍曾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宗一代典,成一家言”。日本著名学者百赖弘曾言:“魏源是惊世忧国的今文学家,清初顾炎武、黄梨洲精神的继承者。魏氏的《海国图志》与《圣武记》二书的传入日本,不仅影响了幕末的开港论,且亦对当时的当权者产生了启蒙作用。”
[1]
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划时代的文化巨人。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思想,至今仍对国家全面发展的架构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
魏源书风及山水养生美学
在彻底领悟前辈大师颜真卿等诸家笔墨技法之后,需要从“无法——有法——无法”这三个阶段去突围和重新审识书法的演习实创妙因。从书法表现文人的生命性情诸多意识曾面也需要借鉴此灵动妙花法则。魏源也不例外地秉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高洁哲慧。综观其青年时期(从1822年算起)到晚年隐遁空门的大量手迹来求证,足可索引出先哲思想的复合生命特征与表现多重山水养生的生命哲学之美雅呈。

魏源致邓显鹤书信书法手迹
(2011年叶光寒翻拍,来源夏剑钦主编《魏源全集》)

魏源重要诗歌文献之一《跋陈沆简学斋诗》 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 29岁时书法手迹
(2011年叶光寒翻拍,来源夏剑钦主编《魏源全集》)
在其所遗书法手迹《魏源致邓显鹤书信书法手迹》我们可以看到其早年的勤学厚秉,在苦研二王、颜真卿、金农等诸多先贤大家之作后而所取得的书法自然成就。在《跋陈沆简学斋诗》手迹中,他博取众家之长,尤其突显出颜真卿书风中那种“体态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大方、舒展开阔、疏密得当、字口丰满、善于避让”
等雄健有力的笔法之力。而魏源先公在书法造运之格处凸显且张扬了“楷书笔意写隶书”的沉雄韵致。明显彰显且对比了颜真卿的“以篆书笔意挥毫书写楷书”的独辟蹊径之书法挥毫性情。我们通过验证他在《祝英台近山房诗钞序》手迹中,其意义跃于纸上。起笔楷书的沉雄厚重,却温婉舒张气质昂然地写出了汉隶的新雅魄质之神貌特质。起笔藏锋有余,行笔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之”“也”等字又可探译出其好友何绍基书法之洒脱的长撇与弯钩之云飞雾升、飘飘欲仙之藏锋、回锋等高韵气质。书风如龙卷风,沉稳雄健与婀娜飘逸处有蛇头龙尾的综合人文霸气。我尤其喜欢魏源从善如流的山水画浪漫行云豪迈气质,看《致邓显鹤书信手记》中的“志、新、化、可、也”等看似闲庭信步的老庄神韵。其娓娓道来的恣意浸染渲染了个人仕途的混沌与憧憬。而相比较其29岁时豪情挥就的《跋陈沆简学斋诗》,却是文曲星的踌躇满志的激情渲泄与空灵。难怪在他的老家隆回金潭有“金板铲龙潭的”轶闻传说。“太上老君与金龙思想交锋时的誓约令金龙留在金潭的时刻,就是魏源作为文曲星下凡的引证吧。据说魏源由文曲星转世后,武魁星魏午庄也下凡转世来保护起人间百姓来了。
[2]
魏源故居(2008年叶光寒摄)
魏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叶光寒摄)
而现实官场勾心斗角,阴奸小人充斥清朝上野,下至地方小吏。魏源无处更大更明朗地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得不作了一个隐于幕府却漫游于祖国名山大川的宏伟情怀之中的行者佛仙。1822考中举人,从1825年受聘于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起且开始协助江苏巡抚陶澍的生平前奏,到1845年51岁考中进士后在东台、兴化为官的抑郁挣扎历程来看,魏源的出家修佛静心在其人文精神里得到淋漓极致的发挥。
这时起他夜以继日研修佛事,却脚步依旧在书法的恣意沉雄间徜徉自由胸襟。此时的佛道精神的构建是隐居山野后溺仙溺佛溺山水的魏源性灵之得以全面解放的分水岭。
此时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魏源1844年这一年发生的拍案惊奇一幕:“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魏源参加在京会试后,主考官“以磨勘稿草模糊”即试卷草稿字迹模糊而被罚停止殿试一年。”
[3]
也因为这种历史的往事嘲弄,让我得以用独特视角去挖掘魏公骨子里那颗随心挥洒的书写心境与沉雄扫荡痛斥八股取士之乱的桀骜与不逊之魂。多年的压抑聚集于心海笔端。果然他用自由之书法挥洒了这一场看似生死攸关的考试。他虽然被停殿试一年,却发泄了他抑郁多年的悲闷与自由。湘西南隆回县是一个风光旖旎的江南古县,这里也是中国梅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凝聚地与神授南楚地舆学术精髓的传播福祉。这里千百万年来回响着鬼巫神荡的古老歌谣,呜哇山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烙印承载着民间挑花、木版年画、瑶族七七赶苗等传统与华美文明的现代对接。“宝古佬”的湖湘霸蛮精神将自由研究的披星戴月光辉挥毫于文化者的笔墨颠峰。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且民风淳朴又多义气英魂,爱打抱不平,敢为人先,桀骜不逊中心忧天下之怀愁大义凛然于胸襟。见不得怠慢与欺骗之情调,说话做事爱动真格子,敢爱敢恨,气动山河之势为远近所闻名。依据魏源在湘西南土生土长的桀骜不逊之“宝古佬”气质,书法挥洒性灵的启示来源于其祖屋前后左右环抱的耕田山水。由于山水赋予了他的才情魄气,对仕途之维艰的雄沉妙思也提到了现实鹏飞壮举之议程,而矛盾在冲突中自然转换成魏源氏的地舆学命理,他还是在自然的闪电与阳光明月里定格了其归隐田园的自然胸怀。我们今天也许无法查找1844年魏源留在历史档案库里的当年桀骜不逊挥洒的考卷,但我把这种“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的精神定格为魏源骨子里早已渗透佛道前后推移的精神开山特质。在另一曾面来看,不也折射了他命运里的“闲人胸八斗”之必然?“但因为他入仕较晚且不得志,为其著书立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的一生著述甚丰,据有关学者统计,其著作多达50余种,600多卷,约700万字。涉猎经史子集各个领域,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外交和近代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4]
而归隐对养生恰好中了庄子的妙微怀情,在魏源的南京小卷阿故居院落西侧饱经沧桑的腊梅树前,我们可以静静体味这位文化巨人在老庄境界里的潇洒临风、傲然旁骛之心无理照的斯人朗怀境界。那道门楣上的三个字,挥洒映照了魏源自己的心灵与历史丰碑。

魏源南京小卷阿故居的的砖砌门框,门楣及其砖雕尚存,可惜门楣上的“小卷阿”砖刻之字已于“文革”期间被毁。——图文来自《魏源全集》,夏剑钦主编岳麓书社出版,
2011年叶光寒翻拍
佛学仙道在山水自然中的陶冶共融
当我再次品位《祝英台近山房诗钞序》这篇魏源的书法手迹时,清俊婀娜的新汉隶别出心裁,以意写形,意即以诗意的“诗教化”与“法自然”。如他认为“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
[5]
,当一组又一组揭露清王朝腐败黑暗的政治讽刺诗汹涌于他的笔端,他只有借助自然山水中的仙道来舒缓起落大无常的人生场景,他远离喧嚣的初衷,却因对世态的看破之后所由然而起。他的禅诗与书法相得益彰,鼎为双雄。难怪李柏荣赞曰:“邵阳魏默深先生源,在前清嘉、道年间,声名满宇内,文人学士,贩夫妇孺,无论识与不识,俱以一觇丰采为快。其诗雄伟奇特,如泰山、衡岳,别有风格。海上陈三立甚佩其游山诗,至为之别出单行。湘潭王闿运致某君书,称其诗雄健可喜”
[6]
。他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琉璃古刹之千古名胜,所到之处,结缘妙禅,他夜伴一灯宵,孜孜矻矻,抑扬吟哦,拈须挥毫不已。魏源对净土四经的研究意义及对近代居士佛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而点泥之中无不隐闪山水自然的归灵与佛道因果中崇尚仙学诡秘之气质。
他在《游山后吟》中就有“溺仙溺佛溺山水”的心灵绝唱。“智者乐水,仁者者乐山”的情怀不是学界里其中一方所阐说魏源晚年消极入佛的辩证统一性因。他的看破,无疑是人类性本向善的归宿之命理,因此,倾向于他积极入佛的论据应该是理论充分的客观标准。
结语
通观魏源的书法佛道精神,总的来讲是由一个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现实万象所发生逻辑位移时升华的一种时代道义精神。在外侮瓜分水深火热之中国的封建社会大背景下,他经世致用的忧国文慧胆略与雄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睁世第一眼精神,其自然之子的秉性灵怀与宝古佬个性气质,早已随奇古才情的远播培植及不断地渗透且融入世界与国人的智者情怀里。
参考文献:
[1]夏剑钦主编《魏源全集》宣传册中介绍“——《历史公论》三卷六号《清末的先觉者邵阳魏源》”岳麓书社2008年版。
[2]黄镇编著《金潭轶闻》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出版,14页,2004年版
[3]夏剑钦主编《魏源传》岳麓书社2007年第一版
[4]刘伟顺编著《魏源故里访逸录》25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5]夏剑钦主编《魏源全集》第十二册补录《致邓显鹤信》四通之二748页,岳麓书社2008年版。
[6]夏剑钦主编《魏源全集》宣传册中介绍“——《日涛杂著》页十三”,岳麓书社2008年版。
2011,3——4月作于长沙


叶光寒(当代著名先锋艺术家、画家、作家、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设计家、学者、湖南师大、北京师大科培校区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数文联单位艺术顾问。被文艺界誉为“第一鬼才”,著有文艺集多种。)
地址:410012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教学部成教办206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