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t.rednet.cn/hngrb/Images/200862516713.gif(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TITLE="湖南日报 (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
▲《荷花档案》系列 (叶光寒/ 作)
http://mt.rednet.cn/hngrb/Images/20086251672.gif(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TITLE="湖南日报 (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
http://mt.rednet.cn/hngrb/Images/200862516655.gif(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TITLE="湖南日报 (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
http://mt.rednet.cn/hngrb/Images/200862516640.gif(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TITLE="湖南日报 (20080905)生活和艺术中挣扎" />
▲王金星先生为叶光寒题誉的“第一鬼才”
● 张仁贵
陈张书
6月的一个午后,在长沙南郊的一间普通民房里,我见到了叶光寒。一个被省美协顾问、原书协顾问、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金星先生题誉为“第一鬼才”的人。
除了称他为艺术家,你无法再用一个称谓来界定他的身份。他现在拥有艺术家、自由学者、画家、作家、诗人、客座教授等多个称谓,但除了写诗作画,他似乎又没有一个正规的职业。他的收入来源也仅止于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及湖南电子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每周8节课的课时费,偶尔也卖一两幅自己的画作谋生。他的一件荷花作品在上海为灾区与湘西希望小学拍卖,已经拍到了2万元。这个才30岁出头的年轻人,却早已“混迹”于以老艺术家为主的文化圈中,丝毫不显稚嫩。
问到叶光寒真正的身份时,他自嘲说是一个“自由浪漫的学者,不太成功的作家,鬼里鬼气的画家,不伦不类的书法家,误人子弟的教授,回头浪子式的诗人。”
他在解释“不太成功的作家”时,说自己“不成功是因为自己没有把作品拿出来。”接着,他把自己的文学作品一部一部地翻出来给记者看,一共不下10部,不少于100万字,但除了两部作品已经付梓,其他作品都没有出版。因为,他需要厚积薄发,在适当的时候拿出来。
叶光寒的本名叫范任华,1976年出生于湖南隆回,2002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职教学院工艺美术专业。还在大学期间,他就显现出少有的才气。大一时,不是正宗科班出身的叶光寒却经常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站在湘潭大学等高校的讲台上,面对台下的同龄学生侃侃谈论书画艺术,并在齐白石纪念馆等地先后举办了4次个人画展。用他的话说,这是“史无前列的”,其时,他“在湘潭已是家喻户晓”。
大学毕业后的叶光寒先后在上海、长沙、福建等地“漂”了几年,却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于是,他干脆不牵不挂全身心地投入到他钟爱的艺术中。从此,他成了一个落魄的自由职业者,落魄到曾住在一间很潮湿、狭窄的只有四五个平方米的房子里。他还经常为没钱买书和绘画的工具、颜料而发愁,为写一首诗,他甚至用废报纸打草稿,为画一幅画他常去捡些别人用过的颜料壳挤些残余的颜料,用水搅和,在草纸上涂涂画画,有时,他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低价卖出,以解“囊中羞涩”。即使现在,他仍然单身一人,栖居在长沙南郊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光寒就这样在生活中挣扎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更显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
他在散文诗《挣扎》里写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挣扎。在绝望中挣扎。在欲望中挣扎。在放弃与索取中挣扎。在歇斯底里的抑郁浅唱中挣扎。我以为挣扎是一种生命的高度。因为挣扎,它促使我更热爱生活,激起我澎湃的热血波涛汹涌。它深刻地教育我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暖与善爱。只有真诚对待善爱,世界处处将飞满春花。
虽然,叶光寒的生活是清苦的。但他自认为很富有。他说:“因为我拥有艺术,尽管此时我已身无分文,但如果一个人纯粹用金钱与物质去衡量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话,我想那是毫无意义的。我相信我的艺术是无价的,因为我倾注了全部生命的血水与激情。”
“这是一位流浪的诗人和画家。他作画,他发疯似地作画。他写诗,他忘情地写诗。浪迹天涯,拥抱大自然和大生活、大文化,因此他的画笔和文笔都活泼泼地显示着真性情。”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如此评价叶光寒。
叶光寒在生命中挣扎的同时,也在艺术中挣扎着。他对记者说:“我不是一个描写型的艺术家,而是一个表现型的艺术家。”正因为如此,他画的每一幅画,即使是同一题材也不会完全相同。
2000年时,叶光寒画的《灵魂沉重的家园·玉兔》被著名艺术理论家钱海源先生看到了,已经收藏了黄永玉作品的他,也很想收藏叶光寒的作品。他要叶光寒重画一张一模一样的作品,叶光寒婉拒了。问其原因,他用暗含哲理的话说:“我既画得出,又画不出,最终是画不出。”这个愤世嫉俗的青年艺术家对记者说:“艺术本来就是不断地创造,重复几千年来那种千篇一律的东西的艺术家是可耻的。”他批评现在的中青年书画家“浮躁”。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学者就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复合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叶光寒无时无刻不在艺术中挣扎。
叶光寒写诗和作画都颇具激情,他的画中掺和了几许野性。他坚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坚持中西合璧的艺术追求,就会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生活的自由,找到属于自己和民族的艺术自然。”对他来说,“文学是为绘画服务的,绘画最终又来诠释文学。”他最喜欢大文艺家、翻译家傅雷的一句话:“一个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艺术家,再次为一个诗人、作家、美术家……”
叶光寒的画有写生的,有想象的,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既大写意,又有油画的效果,色彩密集,画风粗犷,给人以新鲜和震撼。
叶光寒画了很多荷花,他在作品中很少采用单纯的“白描”手法,虽直画荷花,实际上似有更多深意和更多寄托。思想感情的瞬间万变,波澜迭起,和画面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叶光寒的《荷花档案》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作品中寄寓了他的种种人生感慨,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他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急遽变化的感情。
叶光寒在画荷花的同时也画了很多山水画,然而他画的山水画却没有一般山水画那样恬淡优美,而是大多墨色凝重、气势雄阔;布局密不透风。
全国著名民间美术理论研究专家、画家、出版家、湖南美术出版社资深编辑左汉中先生评价他“突破了中国水墨的传统章法与思维定式,画面恣意破形,放胆泼洒,给人一种湘楚巫风的神秘与悱恻,也给人一种乡野歌手的悲壮与缠绵。作品中透溢出来的幽幽鬼气,精神里迸发出来的历历狠劲,着实让人感到后生可畏。”
他无疑是一个有才华和想法的画家。难怪王金星先生题誉他为“第一鬼才”。因为这个称谓,叶光寒也曾饱受误解和挤迫。众所周知,著名书画家黄永玉被称为“鬼才”,而才32岁的叶光寒却被称为“第一鬼才”,难怪会被人诟病。他说,还在读大学时,就有人称他为“鬼才”,不过,最初称“鬼才”是“鬼里鬼气”的意思。凭王金星先生这么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都称他为“第一鬼才”,他所取得的成绩不言而喻。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王宗仁先生在给他写信时说,“‘第一鬼才’这样的称誉多么难得,多么珍贵。这是你用你的创新精神,用你的具有个性的作品赢得的美誉。”
叶光寒在和记者交流时无意中也流露出一丝狂热追求艺术换来现实窘境的苦闷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记者一再鼓励他,只要继续这样走下去,终归会成功,而且会很成功。
苦心人,天不负。眼下,叶光寒已出版了自己的画集《第一鬼才叶光寒诗书画集》,他画的作品《灵魂沉重的家园》、《大地·岁月·四季》、《我爱过那片绿色》等入选《全国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获创新奖),《“5·23”全国美展》(四件获湖南展区铜牌奖),《全国第十届美展湖南展区优秀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他还著有文艺集《在莲城湖畔》。文学作品也曾入选《福建师大中文系期末文学试卷》、《新湘军作家散文卷》、《湖南作家》等。
2006年,叶光寒应邀为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进行书画表演,并被中国文联学术交流中心、河南省政协办公厅等单位联合授予“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被国内美术馆、图书馆、高校等学术机构和国外人士收藏,入选典籍。从此,“鬼才”的名气在圈内越来越大。
(稿源:湖南工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