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山孤峰塔 道德乾明寺

(2014-07-01 23:03:28)
标签:

佛学

 

                                  http://s11/mw690/001uYHJxgy6K77IKlZg5a&690道德乾明寺" TITLE="德山孤峰塔 道德乾明寺" />

http://s6/mw690/001uYHJxgy6K77JnSp7e5&690道德乾明寺" TITLE="德山孤峰塔 道德乾明寺" />

http://s9/mw690/001uYHJxgy6K77K0FN648&690道德乾明寺" TITLE="德山孤峰塔 道德乾明寺" />

 德山孤峰塔   道德乾明寺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这首民谣在湖南差不多尽人皆知。常德德山原叫枉山,是因上古尧舜时代出了一位高人——善卷先生,他德才名播天下尧舜帝当年要让位于善卷,善卷坚决不授,后归隐枉山,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渊源。当时的尧舜则是创建出“天道人常、天理人性”的道德规范,尧舜时代也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彰显道德的时代。《善卷祠记》留有德山苍苍,德流汤汤”之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善卷,就把枉山改名德山,常德德山山有德之美誉也由此而来,常德城之名也是随“常怀善德”之句而来。

    德山位于常德城东十余里,立于沅江之滨,其山并不高,山势平坦,为古樟古树所华盖。从山脚下一条宽敞的斜坡大道而上,进入到乾明寺的古德禅院,不由就使你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佛山意味,迎面一株古樟树分成两枝招手向你示意,上千年的佛教名山已向你展开了怀抱。

    乾明寺初名德山精舍,又名古德禅院,位于德山孤峰岭,为唐朝初年郎州太守薛延所创,一代著名禅师宣鉴在此大倡宗风,以著名的“德山棒”接引后学,宝刹一时学者云集,声名远播。后宣鉴的第三代弟子创立云门、法眼二宗,常德德山遂成为佛教南禅一派云门宗、法眼宗祖师,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日、韩等国佛教僧人多次来此瞻仰祖庭,参访古德遗风,当时也成了国际化的佛教圣地。

古刹曾多次重修扩建,“古德禅院”匾额四字为唐朝宰相裴休所题,清末重修时,有武陵学者余嘉锡题写“乾明寺”匾额。寺院大部分建筑毁于1944年日寇入侵的炮火中。2001年,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乾明寺才有了今日的兴盛。

    从古德禅院右侧的林荫大道前行,两旁的风景树林如萝伞盖。玉树掩映中,高耸的孤峰塔在远处隐约可见。走过林荫大道,上几十级台阶后,乳白色的孤峰塔就完全清晰的呈现在你面前。孤峰塔的前身是建于唐代的楚望亭,因刘禹锡的《楚望赋》而命名。文革时期塔毁,现在的孤峰塔是80年代末重建的,现塔高32米,径7米,为八面七级,新增琉璃黄瓦,八面风铃。从内置旋梯拾级而上,如果不嫌累的话一口气上到顶层,在外环走廊向下俯瞰,整个乾明寺就呈现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形质古朴的寺院建筑群掩映在绿树丛中令人好生敬畏。还有塔下滔滔东去的沅水,江水中帆船点点,风光美不胜收。凭栏远眺,远处的常德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而每当晨曦初露或夕阳西下时,霞光映照塔影于沅水中,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让人遐想。

德山孤峰塔、乾明寺的美景虽让人流连忘返,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她深厚底蕴的道德文化,她的美景和文化相得益彰,吸引着无数的人们来探访。如今,慕名而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常德城因此成了一座中华道德之城,德山也就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的有德的名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