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大原出於天”释
(2013-03-21 11:13:5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以载道 |
“道之大原出於天”释
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既往各家对于这句的解释数不胜数,正所谓析之愈精,逃之愈巧;
深究起来,各种解释给人的感觉,始终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其实,这里的“道”不是“天道”,“天”也不是“自然之天”。
这里的“道”指王道,“天”指人的天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
“王道”的大原则出于人的“天性”(性本善),
人的天性不变,“王道”的原则也不会变。
本来文从字顺,不难理解,看原文上下文即可知。
《举贤良对策》原文:
“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捄,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於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後,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陛下有明德嘉道,愍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谊考问,将欲兴仁义之休德,明帝王之法制,建太平之道也。”(见《汉书•董仲舒传》)
前一篇:董并生:万古如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