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中医玄机”
(三)
很多人对“中医”这个词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一、“中医”,这个词的由来及真正含义。
今天的人们听到“中医”这个称呼,大多数人在心中反应的是与“西医”看病、治病方法不同的人,或者想到的是用中草药治病的人就是“中医”。
其实,这是对“中医”本质的巨大“误会”!
“中医”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中医”
这个词,两千多年前出自《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治已病之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保长寿的人。“
“上医治未病”的方法是:以食物味色,补聚人的精气(元气);
“中医治欲病”的方法是:以针(针刺)、灸(艾灸),或拔罐、推拿的疗法舒导“气(炁)”的运化,或敷用有一定药物味性的“膏药”以穴位,以调节人体气机的阴阳;
而“下医治已病”的方法是:用有一定毒性的药物来“以毒攻毒”的治疗重症,救其命也亡其命也。
用今天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食疗养生学,“中医”属于针灸推拿等保健学,“下医”才是今天大家经常看到的“用药(有一定毒性物质以毒攻毒)来“死马当活马医”的“治病”医生,[黄帝内经]中称呼为“兽医”。
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在推崇“治已病”的“大牌”专家,并没真正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不知真正能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活得更有质量的人,并不是能治疗疾病的,而是能预防阻止疾病发生的“上医”。
二、要完整、准确的理解“中医”、“中药”的含义!
中医、中药,不是一个是指诊断的人,一个是指开出来治病的那个药。
也不是为了区分中国的医生,开的不同于西药的中药(草药或中成药)。
中医、中药这两个词,在2000多年前出现时,还没有西医、西药这个词(西医、西药这两个词出现还不到400年)。所以,中医、中药这两个词,原本只是国内区分医生等级的称呼词。
中医、中药它的原本的完整、准确的含义是指:一个是导气调理“将病之病的医生(中医)”,一个是指用药物治“已病之病的医生(下医)”!
具体是:中医——是以“气、脉”为主探究身体的状态,或者说中医治疗是从“气、脉”里解决问题(气脉与血脉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请参见本博《中医玄机解密》(二):中医讲的“气、血”,究竟是什么?”)。中医常常说“此人气、脉不足”。治疗时往往不用“药”,而是善用针、灸,或推拿来“疏导气机”而调理病症;
而下医(中药) ——是从“血脉”里走(与西医有些类同,但还多些补气的成份),是从治血“以毒攻毒”来考虑解决疾病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路,有较大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可以简单概括的说:上医食疗,中医针灸,下医用药。
按上述的划分方法,现在许多中医医院里的医生,实际上也已经很少是属于“用针、灸导引气机调节阴阳平衡”的“中医”了!而绝大部分已经是用“中药”(以毒攻毒)治已病之病的“下医”!更何况现在许多中医是在大量用西药来开方、治病了,几乎已彻底不是“中医”了。
看到这,可能有许多同行会“气愤填鹰”,其实大可不必。今天在这里把中医、中药的原本含义亮出来,只是为了“正本清源”的揭开和澄清中医、中药的本真意义,没有什么面子上的孰高孰低的问题。
如果中医、中药的同行们也“气愤填鹰”,那说明您已经“忘了本”了,已经不知道自己“何为中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