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改革为何陷入困局

(2021-08-15 09:55:18)
标签:

365

教育改革为何陷入困局?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虚假的问题

    精彩导读


   项贤明教授认为,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把一些本不是教育问题的问题当作教育问题来解决,结果可能导致教育改革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教育改革要想走出困局,首先要分清什么是教育的真问题,什么是教育的假问题。


                        教育改革为何陷入困局
                   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个人对中国教育改革现状的估计比较悲观。不能讲中国教育改革失败了,但至少现在是陷入困局了。我们花那么大力气,实际上效果不佳。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国家政策,很多情况都是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问题出在哪里?就我个人观察来看,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摆脱困局,首先必须对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清理和辨析,弄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实际上,中国教育改革很多时候是在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虚假的问题。问题真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事实是不是存在?事实不存在,问题就是假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事实是存在的,但鉴别问题性质的时候搞错了。目前为止,至少三类问题是混淆的。



   我个人对中国教育改革现状的估计比较悲观。不能讲中国教育改革失败了,但至少现在是陷入困局了。我们花那么大力气,实际上效果不佳。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国家政策,很多情况都是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问题出在哪里?就我个人观察来看,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摆脱困局,首先必须对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清理和辨析,弄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实际上,中国教育改革很多时候是在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虚假的问题。问题真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事实是不是存在?事实不存在,问题就是假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事实是存在的,但鉴别问题性质的时候搞错了。目前为止,至少三类问题是混淆的。



第二类问题

把管理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虽然教育改革所面对的管理问题一般都发生在教育系统内部,但教育改革所面对的管理问题与教育问题仍然是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


   实际上,即便同样发生在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也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其性质、理论基础、活动方式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可以说是这类问题的代表。这类问题看似是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实则主要是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


   稍微细致一点阅读马加爵事件的材料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开展相关教育也有益处,但这个问题本身主要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受到舍友那样的欺侮而又投诉无门,很多心理正常的人都有可能进行极端的报复。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宿舍管理建立了有效的合约和投诉机制,学生入住宿舍即签订协约,知晓和承诺在宿舍哪些事情不能做,否则将受到批评教育乃至处罚,并知晓受到舍友干扰或欺侮可以去何处投诉,投诉后又能到迅速有效的解决,那么,这类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试想要是马加爵在第一次受到同学欺侮时就可以提出投诉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他和同学的矛盾就不会日积月累到须通过杀人来了断的地步了。



第三类问题

把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有些问题属于社会利益分配的政治问题,需要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去解决。比如说,教育均衡也是个假问题。现在人们说到教育均衡,往往提到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这些宏观问题,而是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区学校不一样的问题。


   实际上,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兴趣倾向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到“重点学校”的水平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学校办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学校,将来成为自己想成为并能够成为的人。


   但是,这样的观点,在目前的社会政治语境中是很难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显然,这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不是个问题,但因为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于是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忽视,因而也就成了问题。但我们千万别忘了,它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教育问题,别指望通过教育的方法来真正解决它。只有社会阶层利益调整合理了,各阶层都能平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这种所谓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所有办过教育的校长没有人承认教育能均衡,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是不一样的,所以真正要做到的是学校多样化。提供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前有一句流行的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也是错的,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进错了课堂的学生”。包括人们呼吁的“学生减负”,是所有的孩子都认为所有课都是负担吗?不是的,数学天才就认为数学没教够。老百姓心里的怨气需要用政策手段解决,但千万别指望说把学校办得都跟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一样,不可能、也不应该。


   总之,中国教育改革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现在最需要的是把问题搞清楚,厘清问题,进而再寻求解决之道,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发现问题了,下一步如何解决问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