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第二学期教研总结

(2011-06-22 15:21:56)
标签:

教育

小班教研组第二学期教研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一学期匆匆而过。我们小班组全体教师继续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认真贯彻《纲要》的精神。本学期里,在园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组员老师团结互助,始终以一股蓬勃向上的士气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努力进行探讨、研究、前进,以学习助实践,以实践促学习,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我们的工作更显炫烂多彩。现将主要工作做一下回顾总结:

一、理论学习体现实效性。

本学期采用了大家参与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在探讨如何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活动中,由于组员们都没有经验,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这就需要发掘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我们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组织特点及质量评价”、“早期阅读的设计与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制定和教师的提问”,使教师知道了早期阅读的特点,在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目标,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先集体讨论备课,从目标的定位、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实践及时调整,我还改变了以往的活动模式,在教研活动中采用了多问、多议、多讲的形式,让老师们提出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惑、质疑,以及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和难点,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情况,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学习和研究的浓厚氛围,成为教学研究的小阵地。

二、专题研究体现积极性。

    本学期,我们的专题研究是如何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对于教师,要解决的是绘本教学在集体活动中应采用何种策略和方法;对于幼儿,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我们每次的教研组专题研究都是带着自己的想法或疑惑来的,研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围绕着目标有目的的展开。教研活动中一次次一个个问题的剖析、实践的创设,使专题研究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实践中我们将这一专题分为3个子专题进行研究,一是“研讨集体活动中绘本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二是研讨区域活动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三是研讨家庭教育中亲子共读的策略和方法。

1、深入开展研讨集体活动中绘本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子专题

在本学期中,我们以研讨集体活动中绘本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子专题深入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每个班级幼儿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也有所差异。在每次的教研活动时,我们小 班组的老师们各抒己见,修改活动方案,特别是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教师们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当发生争执时我们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发现最佳答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从不敢说到大胆发表想法,从不敢尝试到大胆展示的过程中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本学期,我们就小班专题研讨集体绘本教学活动《好饿的小蛇》《晚上》《小老鼠摘果子》《小猪的妈妈不在家》《还有谁要上车》《奇奇和皮皮》《谁来陪我洗澡》等8次,展示活动共3次。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观察、提问分析、共同研讨,我们看到教师们在组织过程中的现场把握、随机调控策略和方法,这有益于教师积累教学实践经验,也有利于教学理念的反思。同时,在研讨中也感受到了教师的热情和闯劲。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实践与研讨,教师们取长补短,促进了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小班每次的研讨活动都深得大家的肯定和赞许。

2研讨区域活动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的专题

幼儿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因此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区角环境的布置时要出现图文并茂的卡片,在幼儿与生活环境形成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图书角里我们摆放一些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浅显贴近幼儿生活的书,并按时更新。孩子们也会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与同伴交流,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3、“研讨家庭教育中亲子共读的策略和方法”的子专题

我们利用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的机会,让家长现场观摩了一个绘本教学《小老鼠摘果子》,再请了早期阅读中心组的薛芬老师给家长做了一个讲座“走进阅读”,主要讲了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这个半日活动后家长的反响很大,大都数家长都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阅读了,只是他们都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选购图书片面化。学龄前的早期阅读并不等于简单的识字、学数教育。许多家长在理论上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在为孩子购买图书时,家长往往忽略孩子的兴趣,首选的还是“智力类”图书,其次是“知识类”图书。而孩子喜欢的则是“动画类”或“图画类”图书。因而在购书时家长和孩子往往发生矛盾。家长在为孩子购书时,目的性较强,把书视作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工具,较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书籍所具备的娱乐性等特点。

   2)、幼儿阅读环境欠佳。幼儿虽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往往是东放一本西搁一册,没有一个固定的图书架,没有阅读角。对于精神环境方面,家长的榜样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家长在家里每天有阅读习惯的,幼儿也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家长与书少有交流,幼儿就难以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家长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许多幼儿爱“听”家长讲故事,不喜欢自己“阅读”故事,因而每天“缠着家长要求讲故事”,能够自己“一页一页认真仔细翻看”的幼儿较少。有些家长为了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用经常购买新书的方法来保持孩子对书的“热度”。很多家长反映,家里的图书要么扔得满地都是,要么每一本书都被涂得乱七八糟,撕得七零八落,令家长“很失望”,认为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玩,不喜欢读书。

  4)、家长指导乏术。早期阅读具备个别化的教育特点,易受兴趣、环境等影响。因此,家长是指导孩子阅读的最好老师。大部分家长只是在孩子“缠得没办法”时给孩子讲个故事聊以应付。许多家长觉得孩子爱不爱看书“无所谓”,认为等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有所改变。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每天坚持者寥寥。当与孩子一起阅读时,也只是把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技能并不关注或不知道关注。

为此我们还请了家长代表,就亲子共读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主题,召开了一次教研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教研形式体现多元化。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基础。根据每个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以教研为主阵地,我们教研活动采取了多元化的教研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1、轮流主持。轮流主持能够更好地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组织调控能力,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设更高更好的平台。

2、经验分享。每位教师将自己最成功的活动或片段与大家交流分享,智慧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升个人的能力。

3、案例分析。我们会每人带来一个案例,大家会分析讨论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起出谋划策,共同成长。

4、说课评课。实施活动之前,教师会将自己要实施的活动先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说明阐述,其他教师提问之后修改,使活动设计更趋合理化,周详化,不放过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方便实施少走弯路。   

四、 问题与思考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学期,我们还被园部教研组推荐到区里去参评优秀教研组,但以相城区优秀教研组的标准要求自己,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幼儿常规、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应更加细化、具体化

2、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还需加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思考,继续完善,争取更大的转变和进步。

                                                              2011-6-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