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二学期教研总结
(2011-06-22 15:21:56)
标签:
教育 |
小班教研组第二学期教研总结
一、理论学习体现实效性。
本学期采用了大家参与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在探讨如何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活动中,由于组员们都没有经验,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这就需要发掘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我们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组织特点及质量评价”、“早期阅读的设计与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制定和教师的提问”,使教师知道了早期阅读的特点,在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目标,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先集体讨论备课,从目标的定位、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实践及时调整,我还改变了以往的活动模式,在教研活动中采用了“多问、多议、多讲”的形式,让老师们提出自己对新课程的困惑、质疑,以及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和难点,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情况,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学习和研究的浓厚氛围,成为教学研究的小阵地。
二、专题研究体现积极性。
1、深入开展“研讨集体活动中绘本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子专题
在本学期中,我们以“研讨集体活动中绘本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子专题深入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每个班级幼儿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也有所差异。在每次的教研活动时,我们小 班组的老师们各抒己见,修改活动方案,特别是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教师们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当发生争执时我们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发现最佳答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从不敢说到大胆发表想法,从不敢尝试到大胆展示的过程中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本学期,我们就小班专题研讨集体绘本教学活动《好饿的小蛇》《晚上》《小老鼠摘果子》《小猪的妈妈不在家》《还有谁要上车》《奇奇和皮皮》《谁来陪我洗澡》等8次,展示活动共3次。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观察、提问分析、共同研讨,我们看到教师们在组织过程中的现场把握、随机调控策略和方法,这有益于教师积累教学实践经验,也有利于教学理念的反思。同时,在研讨中也感受到了教师的热情和闯劲。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实践与研讨,教师们取长补短,促进了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小班每次的研讨活动都深得大家的肯定和赞许。
2、“研讨区域活动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的专题
幼儿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因此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区角环境的布置时要出现图文并茂的卡片,在幼儿与生活环境形成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图书角里我们摆放一些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浅显贴近幼儿生活的书,并按时更新。孩子们也会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与同伴交流,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3、“研讨家庭教育中亲子共读的策略和方法”的子专题
我们利用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的机会,让家长现场观摩了一个绘本教学《小老鼠摘果子》,再请了早期阅读中心组的薛芬老师给家长做了一个讲座“走进阅读”,主要讲了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这个半日活动后家长的反响很大,大都数家长都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阅读了,只是他们都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选购图书片面化。学龄前的早期阅读并不等于简单的识字、学数教育。许多家长在理论上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在为孩子购买图书时,家长往往忽略孩子的兴趣,首选的还是“智力类”图书,其次是“知识类”图书。而孩子喜欢的则是“动画类”或“图画类”图书。因而在购书时家长和孩子往往发生矛盾。家长在为孩子购书时,目的性较强,把书视作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工具,较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书籍所具备的娱乐性等特点。
为此我们还请了家长代表,就亲子共读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主题,召开了一次教研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教研形式体现多元化。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基础。根据每个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以教研为主阵地,我们教研活动采取了多元化的教研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1、轮流主持。轮流主持能够更好地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组织调控能力,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设更高更好的平台。
2、经验分享。每位教师将自己最成功的活动或片段与大家交流分享,智慧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升个人的能力。
3、案例分析。我们会每人带来一个案例,大家会分析讨论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起出谋划策,共同成长。
4、说课评课。实施活动之前,教师会将自己要实施的活动先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说明阐述,其他教师提问之后修改,使活动设计更趋合理化,周详化,不放过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方便实施少走弯路。
四、
1、幼儿常规、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应更加细化、具体化
2、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还需加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思考,继续完善,争取更大的转变和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