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侗族大歌
(2009-03-27 14:49:47)
标签:
旅游侗族音乐侗族大歌声部龙胜 |
分类: 桂林民族历史文化 |
侗族大歌侗语“嘎老”,“嘎”即歌,“老”即大之意。大歌主要指群众性的合唱歌曲,是侗族音乐中最有代表性、音乐水平最高的篇章。它主要流行于黎平、榕江、从江等县,以及三江交界的六洞、九洞等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龙胜旅游业的发展,大歌流行于龙胜侗区。
大歌以参加演唱的人数众多,歌声优美和谐著称于世。演唱者是经过歌师挑选和严格训练的。大歌的演唱形式有领唱、合唱。合唱为多声部。有的是高、中、低三部,有的只有高、低两个声部。属支声复调调声乐范畴。其民族特色是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附和、派生的。与一般以上声部为主旋律的合唱规律相反。大歌一般分属五声音阶羽调式歌曲。多用二声部合声,合声程度有大二度、大小三度,以纯四度、纯五度居多。大歌种类有叙事大歌、抒情大歌、礼俗大歌,鼓楼大歌、声音大歌、戏曲大歌,还有女声大歌、男声大歌、童声大歌等等。其中声音大歌“嘎所”十分独特。这类歌曲以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而闻名,它歌曲旋律自然、悠美,是一种多声部的大合唱,是侗族音乐中的精华。如《王蝉歌》这是模仿大森林中的蝉鸣为主,配合鸟啼、流水潺潺之声、高低音之间运用鼻音、半音、喉音等多声部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配合,使听者如置身于茫茫林海的大自然中,既有清澈的小河潺潺流水之声,又有瀑布击石的叮当作响,哗哗流水声,又有风吹树梢,蝉鸣、鸟啼的欢歌鸟语,声音有起有落,和谐有序,优美动人。侗族大歌采用的唱法之一,是低声部长时间地持续唱低音“6……”。在这一过程中,众歌手采用轮流换气的方法,保持歌声的连绵不断。低声部持续不断地发出潺潺流水之声,高声部则模仿百鸟鸣啼,模仿飞蝉之声。使听众产生了与大自然和谐之声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