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侗族乐器之芦笙与芦笙舞
(2009-03-27 14:40:21)
标签:
芦笙侗族小笙乐器曲牌旅游 |
分类: 桂林民族历史文化 |
芦笙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侗族地区大部分村寨都制有芦笙。芦笙的制作是以竹为管,以铜片作发音源,以老杉木作笙斗,精装之后,配上共鸣筒,即可吹奏。芦笙的类型有大、中、中小、小和莽筒等种。大笙叫“伦老”,高达三米多;中笙叫“伦板”,高两米有余;中小笙叫“伦可”,高一米多;小笙叫“伦列”,只有30公分左右。每个侗寨都有一堂少则十几把,多则上百把的不同型号的芦笙。比赛时,以堂为单位,吹奏起来如雷公撼地,有“巨型交响乐”之称。
侗族的芦笙舞,是一种以芦笙为乐器,由舞蹈者边吹边跳的舞蹈。分祭祀性和娱乐性两大类,祭祀芦笙舞的舞蹈内容及曲调,均与请神还愿有关,仅祭扫时能跳,其他时间、场合不跳。娱乐性的芦笙舞,演奏曲牌十分丰富,有口传笙语谱,即每个曲牌就是一个舞蹈。有其固定的表演程式:然其表演形式大同小异,队形以圆圈为主,场记变换,或进或退,分合交替,进出穿插。其舞蹈动作,主要是旁迈靠步,小旋转、大旋转、蹲摆、蹲转、撩踢、互穿跨、跺地、跳跃、腾跃等等。芦笙舞动作的特点是:吹笙前俯身蹲摆,左旋右转膝盖拐,芦笙嘹亮运气足,沉、韧、稳、颤、神潇栖。芦笙舞的节奏一般是,吸气上步,呼气下沉,起伏稍慢,节奏平稳,以跟的动作为主,动作多在脚、膝、胯三个关节上;“摆”是它的基本动律,舞者双手拿芦笙,边吹边舞,随身体的摆动左旋右转。吹要气满,摆要自然,点要适宜,绕要稳健。一般芦笙堂(队)均有二、三十人以上,大芦笙堂多达一百至两百人,表演时有专门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