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县人造星星、月亮 是“政绩工程”?
(2009-03-21 09:45:37)
标签:
政绩月亮羌族县城李智远凤县旅游 |
分类: 时事新闻杂谈休闲 |
【核心提示】
秦岭南麓的陕西凤县,去年下半年开始“闻名”。凤县是全国四大铅锌矿基地之一,不过使它受关注的并非这个,而是“汉改羌”。凤县试图鼓励汉人改成羌族,以此打造“羌族故里”形象。
汉改羌,与这个城市的人造星星、月亮一起备受争议。这些工程背后,是凤县试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的努力。如果没有新的产业,这个90%GDP来自矿业的城市,在资源枯竭后的命运如何,让执政者深感忧虑。
面对争议,县长李智远认为除矿产之外没有明显优势的凤县,只能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朱大爷现在已习惯在如同白昼的夜晚睡觉。
陕西凤县县城,距离朱大爷家20米远的山上,有个大“月亮”,每晚11点熄灭。
这个人造月亮是个5平方米的大屏幕,它和周围数千盏太阳能灯一起,照亮凤县的夜空。晚上向县城望去,群山上如同银河倒挂。
对于房屋周围遍栽的“星星”灯,朱大爷并不反对,他说,起码夜间走山路不用打手电了。不过,对于春节前政府“发展羌文化”,号召居民汉改羌的事,他耿耿于怀。
去年村里人都在议论政府的政策,说是凡三代以上的原住民,都可将自己从汉族改为羌族。
朱大爷认为,这样做是数典忘祖。
凤县县长李智远说,造星星、月亮、发展羌文化等措施,都是凤县发展旅游的逐项步骤。他说这样做,是经过了“反复论证”之后,“怀着小岗村签生死状那样的决心”进行的改革。
他说若不改革,以矿产资源为支柱的凤县,在资源枯竭后,必将面临死局。
与“形象”有关的工程
人造星星、徽派民居、百米喷泉,小城凤县在“形象”上花的工夫,被指“政绩工程”
凤县的“造星”工程,是从2007年开始的。
如今,县城四周的五座山上已挂满“星星”———“栽”了3000多盏太阳能灯,每个灯有两个拳头大。
一到晚上,这些“星星”开始发亮,漫山遍野地闪耀。
在县城里,嘉陵江两岸数十束探照灯与江面上的龙凤彩灯、莲花灯映照,将凤县变成灯海。
去年12月,媒体报道“凤县耗资6.5亿打造月光城”,引起质疑:打造月亮星星,同其他地方建“天安门、大广场”一样,属于形象工程。
让各方质疑的还不止这些。从凤县到宝鸡的70多公里山路上,新建的民居都是徽派风格。凤县论坛上有人评价说,这里是秦川,建得再好也是“山寨版江南”。
凤县路边数十公里的民居墙上,绵延着手绘彩色山水画。一些老旧的村庄外,还修有数公里的龙脊白墙。这被人称为“遮羞墙”。
1月15日,临近凤县的路上,不断出现花园,灯笼等街景。进入县城,一座180米高的喷泉,水柱与旁边的丰禾山顶相齐。
这些,都被质疑者归类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以前,在宝鸡提起凤县,人们多会说富裕县,它因矿产丰富而闻名。资料显示,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的凤县,铅锌矿储量350万吨,约占陕西全省的80%,是全国四大基地之一;黄金已探明储量40吨,远景储量百吨以上。
一个矿产大县为什么要在“形象”上浓墨重彩?凤县县长李智远说,这些工程都是出自调整产业结构的无奈,今后凤县还将打造这些“城市名片”。
秦岭南麓的陕西凤县,去年下半年开始“闻名”。凤县是全国四大铅锌矿基地之一,不过使它受关注的并非这个,而是“汉改羌”。凤县试图鼓励汉人改成羌族,以此打造“羌族故里”形象。
汉改羌,与这个城市的人造星星、月亮一起备受争议。这些工程背后,是凤县试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的努力。如果没有新的产业,这个90%GDP来自矿业的城市,在资源枯竭后的命运如何,让执政者深感忧虑。
面对争议,县长李智远认为除矿产之外没有明显优势的凤县,只能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朱大爷现在已习惯在如同白昼的夜晚睡觉。
陕西凤县县城,距离朱大爷家20米远的山上,有个大“月亮”,每晚11点熄灭。
这个人造月亮是个5平方米的大屏幕,它和周围数千盏太阳能灯一起,照亮凤县的夜空。晚上向县城望去,群山上如同银河倒挂。
对于房屋周围遍栽的“星星”灯,朱大爷并不反对,他说,起码夜间走山路不用打手电了。不过,对于春节前政府“发展羌文化”,号召居民汉改羌的事,他耿耿于怀。
去年村里人都在议论政府的政策,说是凡三代以上的原住民,都可将自己从汉族改为羌族。
朱大爷认为,这样做是数典忘祖。
凤县县长李智远说,造星星、月亮、发展羌文化等措施,都是凤县发展旅游的逐项步骤。他说这样做,是经过了“反复论证”之后,“怀着小岗村签生死状那样的决心”进行的改革。
他说若不改革,以矿产资源为支柱的凤县,在资源枯竭后,必将面临死局。
与“形象”有关的工程
人造星星、徽派民居、百米喷泉,小城凤县在“形象”上花的工夫,被指“政绩工程”
凤县的“造星”工程,是从2007年开始的。
如今,县城四周的五座山上已挂满“星星”———“栽”了3000多盏太阳能灯,每个灯有两个拳头大。
一到晚上,这些“星星”开始发亮,漫山遍野地闪耀。
在县城里,嘉陵江两岸数十束探照灯与江面上的龙凤彩灯、莲花灯映照,将凤县变成灯海。
去年12月,媒体报道“凤县耗资6.5亿打造月光城”,引起质疑:打造月亮星星,同其他地方建“天安门、大广场”一样,属于形象工程。
让各方质疑的还不止这些。从凤县到宝鸡的70多公里山路上,新建的民居都是徽派风格。凤县论坛上有人评价说,这里是秦川,建得再好也是“山寨版江南”。
凤县路边数十公里的民居墙上,绵延着手绘彩色山水画。一些老旧的村庄外,还修有数公里的龙脊白墙。这被人称为“遮羞墙”。
1月15日,临近凤县的路上,不断出现花园,灯笼等街景。进入县城,一座180米高的喷泉,水柱与旁边的丰禾山顶相齐。
这些,都被质疑者归类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以前,在宝鸡提起凤县,人们多会说富裕县,它因矿产丰富而闻名。资料显示,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的凤县,铅锌矿储量350万吨,约占陕西全省的80%,是全国四大基地之一;黄金已探明储量40吨,远景储量百吨以上。
一个矿产大县为什么要在“形象”上浓墨重彩?凤县县长李智远说,这些工程都是出自调整产业结构的无奈,今后凤县还将打造这些“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