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聊斋】读后

(2012-07-08 09:33:15)
标签:

数学归纳法

归纳假设

欧拉公式

杂谈

分类: 理论学习

   《数学聊斋》有一节专门叙述五色定理和肯泊绝招儿。读后发人深省:原作者为什么称肯普的顶点颜色交换为肯普的“绝招儿”?再结合业内人士下面的用近代手法写出的五色定理的证明,看出古人肯普的证明中有怎样的超凡智慧;相比之下,让人不难发现希伍德反例有着怎样的伪科学之处。

   在此之前,本人写过几篇博文,如《芝诺悖论与希伍德反例图》、《对希伍德反例图说----不!》、彻底颠覆希伍德反例图》等。现在对反例图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伪科学。我这不是在造谣惑众,一个业余爱好者没有必要;在科学目前只有老老实实,不能丢掉本分。希望广大网友,我们共同学习研讨,以求实发展科学为己任。

   一)先消化文后的证明的主要逻辑

  用近代的局部子图,导出子图(Gi,j)考察i,j颜色顶点的连通情况,当然也借助约当曲线定理(联合V点)。当某两顶点被封闭曲线隔离,书中称(为i,j不在同一连通片)在两个连通片,这时候允许交换!这种逻辑过程是证明的精髓所在。再看看肯泊是怎么做的呢?

   二)肯普在他的证明中用“两个点接点路线不连通”来表达“某两点被隔离”,得到的结论同样是“可换色”。但是肯普没有证明过程。现在不同了,【数学聊斋】中很好地证明:若Vi,Vj在同一连通片,联合V(中心顶点)的封闭曲线,还将隔离另外两顶点。这时又出现可以换色的顶点。所以说【数学聊斋】里的逻辑本身包含有对使用方法的证明。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找到了肯泊方法的证明!这就是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最大收获。

   很多专业图论著作指责肯普怎么没有证明这一点,现在看来明白了。那时没有约当定理,完全受历史的局限。肯普能提出“不连通的两色回路就可以换色”就相当不容易了!

   三)肯普的缺失

  肯普当年的缺失是先后二次换色,不知道其中一次的换色会给紧接着的下一次带来的否定。希伍德正因为也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当年举出了反例,现在看来根据【离散数学】及【数学聊斋】中的有关内容,“反例”已经失去科学的效用了。我们再视为反例就自欺欺人了。现在,有理由把原来的反例,看成“伪科学”。

   四)顶点换色法适用范围

  结合【对顶点换色的剖析】,顶点换色法不仅适用于5邻点着五色情况,同时也适用于5邻点着4色的情况。现在,希伍德反例图不再是方法的障碍!

    通过实践您会发现,肯普在二)的提法,是比用约当曲线定理更强的命题。因为依约当曲线定理,在曲线上的点与其内的点不一定被分离,可是实际上:只要不连通,就可被分离--且可换色!肯普的提法之所以被认为是“绝招儿”,是可以被人理解的!

   【数学聊斋】的有关段落摘录于后,有关肯泊的证明见【数学证明】(2008,4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萧文强,p150.)

 

1890 年,希伍德(Heawood)继承肯普(Kemple)1879 年误证四色定理时用的方法,证明了五色定理。

         X(平面图)=、<5..........(3.6)

   用对平面图G的顶点数V的归纳法来证明五色定理。

  V=、<5时,(3.6)式显然成立。假设V=、<n-1时(3.6)式成立,考虑V=n的平面图G。由于最小度数(G)=、<5,即存在V0(- V(G),d(v0)=、<5.

  情形1.d(v0)=、<4,考虑G-VO,由归纳法假设,X(G-V0)=、<5,把G-V0用不超过5种颜色正常着色后,再把V0着以异于其邻顶的第五种颜色即可。

  情形2.d(vo)=5,设v1,v2,v3,v4,v5是v0的5个邻顶,按逆时针的顺序画在v0周围如下图:

      v2   

      |

v3----v---v1-

   /.\    |

 |  .\   |

  |v4    v5  /

 |

 \P(V1,V3)/     

    它们分别着以1,2,3,4,5五种颜色。以下其他顶着色时只允许用这五种颜色;先把G-V0用以上五色正常着色。记GO=G-V0,G1,3是由1和3两种颜色的顶为顶集,边的两端为1色与3色时为G1,3的边形成的GO 之子图,G2,4 作相似理解。

  若在G1,3中V1 与 V3分属于两个连通片,把含V1的那个连通片中的1色与3色互换,由归纳法假设,X(G0)=、< 5,这时再把V0着以1色即可。若V1 与 V3 在G1,3的同一连通片内,则存在轨P(V1,V3),在P(V1,V3)上1色与3色交替出现,而在G中,V0V1P(V1,V3)V3V0是一个圈,V2与 V4分属于此圈之内外;在G0中,子图G2,4中,V2 与 V4必分属于G2,4的两个连通片,不然,G2,4中有轨道P(V2,V4)与P(V1,V3)相交于一个公共顶U,U在P(V1,V3)上应是1色或3色,U又在P(V2,V4)上,U应为2色或4色,这当然不可能。

  既然V2与 V4分属于G2,4的两个连通片,把V2所在的联通片中的2色与4色互换,再把 V0染上2色即可。至此证出五色定理(3.6)。

  证明中两次使用两色互换的技术,这是肯泊首创的一个绝招。在关于图的色的研究中,人们不止一次地引用过这一绝招。阿佩尔也承认,他们在用计算机证明4CC时,也借鉴了肯普当年证明4CC时用过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数学聊斋》科学出版社2008,8.   王树和 P188-1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