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UDIO-8 如画观法

(2013-11-26 12:21:57)
标签:

杂谈

近期,在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进行了系列展“如画观法”的首展。探讨传统中国山水中空间营造的结构意义和观想方法,从这个角度,呈现山水画语言向当代建筑设计转化的一条途径,展望一种“师法自然”的独特思路。以此为契机,持续挖掘中国意向的传统意义。展览希望以此为契机,重开建筑领域中国问题研究的视野,唤起真诚面对传统的学术风气。展览中选取了“如画一十二式”,分别为:骑墙式、密林式、组石式、案山式等。在这种新生成中,三维的园林空间不断被挤压和扁平化,向一张二维的国画逼近,但仍可居可游,而新的结构触发的新行为也不再与两者中的行为类似。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转化,不再是传统的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所运用的图像式转译,想反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图解操作的方法。

展览最好的地方在于,将这些图解的内容不仅在图纸上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展现,更有精细的模型,让参观者更好地进行理解和领悟。闲话少说,先上两张图。

http://s2/bmiddle/001uY54Qgy6Ewi7ElJ731&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赛船式

http://s6/bmiddle/001uY54Qgy6EwiakSAR85&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密林式

http://s10/bmiddle/001uY54Qgy6EwicfLHX69&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骑墙式

http://s5/bmiddle/001uY54Qgy6EwihLovG64&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http://s15/bmiddle/001uY54Qgy6EwiicuUSbe&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http://s13/bmiddle/001uY54Qgy6Ewih4fJqec&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http://s5/mw690/001uY54Qgy6EwiiueBC44&690如画观法" TITLE="TUDIO-8 如画观法" />

最后几张是一个老城的修补,红色新补的建筑既要有看风景的肚量,又要本身成为一方风景。像是一个花架亭子,放在一组山石上,亭子本身空无一物,纳四周风景,细柱落下,其下山石起伏,其上葱茏一片。建筑以环境的方式组织起来,以此方式补上一片环境,喝茶聚会,成为一个浓缩的园林。

说起园林,巧妙处理园林建筑,能够使园林小中见大,情趣顿生。每一园的处理,在建筑尺度、色彩、比例上都体现了与主体建筑的和谐。山、水、林、桥、亭、台、楼、阁各得其妙,景门、景窗、砖雕、泥雕绝无雷同。中国人,自古以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片茅屋,几方田地,当然也是一种放归自然的闲适,这是小隐于野。至于“大隐于朝”者,确属寥寥。而中隐于市的生活,则是最好的离尘不离市的中庸之举。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文人雅士、隐退官者,要选择苏州园林,作为他们精神思想的寄放地。既表达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怡。隐逸身后的院墙之内,又悠然自得、乐此不疲。吟诗作赋,品茗赏曲,无一不显露出园林中那温文尔雅的东方气质。虽然今人不似古人,但那中国特有的优雅生活,是苏州园林留予世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保住这份传承,这是很久以来一直被研究和讨论的话题。以前读到判断园林的标准就是是否如画,但其实它是相通的,绘画同样是判断设计的一个标准。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建筑师开始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

或许浮躁喧嚣的生活中,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份闲逸,步入了城市快速化发展的潮流和模块化生产的节奏。但当我们真的停下脚步,去思考,去感悟这份传承下的真诚,能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焦躁和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一种向上的心态。常常想一想,真诚地对待,无论是传承的文化或者身边的人,那时候,建筑将不仅仅是建筑,是一种感悟,是一种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