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主断面传热系数——院办质量小组

(2013-09-09 10:41:15)
分类: 院办质量小组

201300902~20130906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限值[W/(m2·K)]

居住建筑层数

凸窗<30%

凸窗≥30%

9

0.38

0.35

4~8

0.33

0.31

3

0.27

0.25

 

 

 


 

近年经常参加华北标图集的审核,发现在几乎每种保温材料的专项图集(BJZ)的首页上都附有上面这个表,图集中材料厚度也是依据此表的要求确定的。但仔细查阅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发现在该标准中并无此表,那么这个表是怎么来的呢?

 

此表实际上是由《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的两个表格推导出来的,这两个表格是附录B中的表B 1.3-1 “建筑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断表”和附录C中的表C.0.1 “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Kzd与平均传热系数K的关系”。

 

B 1.3-1 “建筑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断表”中的相关内容:

关于主断面传热系数——院办质量小组

该表规定了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该值因层数不同分为3档。楼房比平房暖和这是常识,层数越多的建筑保温性能越好,所以越低层的房屋外墙的保温要求越高,换句话说就是越得把K值做小,方法是要么把墙加厚,要么换保温性能更好的材料。像咱们院里2号楼二层的部分房间,单层出挑,屋顶楼面和外墙三面暴露于室外空气中,在保温设计上就得按平房来考虑才成。实际使用中这些房间也确实比较冷,总院为此这两年投入许多精力进行了改造。

 

像这种三个面暴露于室外的房间,在方案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至少不要把日常有人在其中工作生活的屋子置于这种位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中的第3.1.2条也对此做出了建议。节能必须得从方案时就有所考虑,这样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

 

C.0.1 “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Kzd与平均传热系数K的关系”中的相关内容:

关于主断面传热系数——院办质量小组

关于主断面传热系数——院办质量小组

这就是本篇开头那个表的来源了,要达到符合要求的每档平均传热系数K,都必须得要外墙主断面达到一个更高的要求的值Kzd,因为外立面不仅有墙还有窗,窗的保温性能肯定不如墙,所以墙就替窗背着,就跟同一个生产部门里边儿能干的要替不能干的把产值背出来一个意思。窗面积越大,墙替它背得就越多,墙就越得厚或是改用保温性能更好的材料。最要命的是凸窗,对节能来说这就是一块短板一个窟窿,凸窗在整个外立面上的面积一旦超过30%,墙的主断面传热系数就上了一档,这一档就不知道要多出多少钱了!在立面上画凸窗可得谨慎,手下留情。

 

在将来,节能的观念必然会对审美产生影响,比如凸窗还有外立面上复杂的线脚可能就越来越少了,一开始人们可能为此而遗憾,是迫于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放弃的,时间一长建筑师们可能就会在没有凸窗和线脚的外立面上创造出新的美好造型了,继而社会也接受这种美,逐渐把凸窗和线脚视为落伍了。中国妇女曾经的缠足不就是那么消失的么?有些我们曾经欣赏过的东西,没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

 

拐回来,还说主断面,实事求是地说对这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里提出的“外墙主断面”这个概念真心不敢恭维,很不通俗,很不考虑这本标准的主要使用者——建筑师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在术语、符号一章中都没做任何解释。图集和标准、规范等工具书的水平,其实不止在于其包含的核心技术深度,很大一部分还在其文字表达水平,只有真心体谅用户把该说的事儿彻底说清楚了,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华北标图集对此做了提炼,形成一个更简明的小表,放在每册的首页上,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在这件事儿给大家帮了点儿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