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收益率比较

(2010-09-30 11:33:16)
标签:

彼得林奇

巴菲特

分类: 自言自语

http://s10/middle/51dffc24h9171d14ea7e9&690

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1977年5月正式掌管富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麦哲伦基金。

1990年5月,执掌麦哲伦基金13年后,林奇退休了。

13年间,彼得.林奇获得了28.9%的复利收益率。

 

今天就拿他和巴菲特和道琼斯指数做个比较。

 

 

    1977年5月—1990年5月(复利)
彼得林奇 麦哲伦基金 28.9%
巴菲特 伯哈A股股价 36.1%
道琼斯   9.4%

 

 

1977~1990年间,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波大牛市,道琼斯指数刚刚经历熊市,74年左右巴菲特大量购买华盛顿邮报。

 

 

    1977年5月 1990年5月 倍数(仅升幅)
彼得林奇 麦哲伦基金     27.1倍
巴菲特 伯哈A股股价 132 7325 54.5倍
道琼斯   899 2900 2.2倍

 

 

彼得林奇在13年间收获了27倍,但是他的职业生涯是在牛市中,期间只有在1987年遇到过黑色星期一。

 

所以把彼得林奇排除在巴菲特所说的池塘里的鸭子型基金经理一族,过于武断。

因为彼得.林奇的职业生涯是在牛市里。其退休后的个人成绩无法考证。

十几年干的很好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在2008危机时也未能经受住考验,所以定性彼得.林奇为传奇投资人不能太令人信服。

 

个人理解巴菲特的最利害的是他运用保险杠杆,把理论上的12%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20%以上。

并且巴菲特把杠杆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使得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就像匀速行驶在无人的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一样,

安全又高速。

 

所以一般投资人如果没有杠杆,那么按照巴菲特式的投资法,平均收益率只会是类似美国的12%。

个人计算中国过去十几年,这个数据为17%。

 

所以在投资策略上,如果想追赶巴菲特,就不能单纯依靠巴菲特策略,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这些因素。

 

 拿我个人来说,2008年10月,15块买了青岛啤酒,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12.31日的37元股价,收获了140%左右。不过在2010年,截止今天青岛啤酒却只有可怜的3.3%的收益率。这样2010年的收益率一下子磨平了2009年的高收益率,但是如果在这里使用向巴菲特一样的安全稳定的杠杆,那么收益率将大为改观。

 

这让我想起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前十年和后十年的收益。尽管巴菲特每年从可口可乐获得相比当初投资资本,高达20%以上的股息收益,但是后十年的可口可乐收益率一下子磨平了前十年可口可乐的高收益。即使这样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长期收益率依然是20%+。

 

我想彼得.林奇虽然不能完全定性为传奇投资人,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和方法还是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成长股投资,滚动调仓法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