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他掘性独石与寿山溪田坑石的区别

(2010-03-12 00:24:24)
标签:

文化

            其他掘性独石与寿山溪田坑石的区别

寿山石若以矿状来分,主要有脉状矿体和块状独石两种。块状独石多是从母矿剥离而散藏于溪涧泥田之中的矿块,这类石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受到土壤、水分的浸润,石质产生变化,表层出现色皮,较母矿更加温润可爱,田黄石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块状独石并非田坑所专有,水坑、山坑中亦有所见,称其谓“掘性独石”,常见者有:掘性坑头、掘性高山、掘性都成、鹿目格、牛蛋黄、溪蛋、芦荫等。

  水坑、山坑出产的掘性独石,虽然在外观特征的某些方面与田坑有所近似,但是由于他们的母矿不同,或者埋藏地点以及外部条件的差异,所以质地和肌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掘性坑头”是水坑石的一个品种,产于坑头山麓土中,与田坑的上坂相距不远,属同一母矿,虽亦俱色皮、萝卜纹及红筋等特征,但纹理粗且乱,肌里常含白晕点。俗有“坑头田”之称。

http://s13/bmiddle/51dfd69ag8188e16d4ccc&690

“掘性高山”产于高山峰的土坡深处,近年多在名叫“鲎箕”的田地中掘得,故取名“鲎箕石”。此类独石质细而松软,由于埋藏的土层干燥,表皮铁质的酸化及渗染程度远不及田坑石。俗有“鲎箕田”之称。

http://s5/bmiddle/51dfd69ag8188e64cabf4&690
“掘性都成”产于都成坑山坡土中,是从都成坑矿脉中分离出来的矿块,除表层挂稀疏色皮外,肌里仍然保持母矿特征,性结而微坚,终逊于田坑石之温润。

http://s10/bmiddle/51dfd69ag8188ea9cfad9&690


“鹿目格”产于都成坑山坳砂土中,因地处都成坑、坑头尖和高山峰的交界点,形如眼,福州方言称交界谓之“格”,故取作地名。这里挖掘的独石,通常是外表包裹黄色或白色皮,光滑脂润,酷似田黄石,但肌里则欠其通灵没有萝卜纹,偶含红色斑纹。俗有“鹿目田”之称。

http://s6/bmiddle/51dfd69ag8188edff11c5&690

“牛蛋黄”产于寿山田地中,外表虽然也有黄色或黑色石皮,但质地粗糙,不透明,含细点,属叶腊石质。俗有“牛蛋田”之称。

http://s2/bmiddle/51dfd69ag8188f25bb0e1&690

“溪蛋”出自宦溪月洋溪中,是芙蓉矿块受溪水冲荡而散落水底的独石,具石皮,细嫩凝洁,但质地与芙蓉石无异。俗有“溪蛋田”之称。

http://s9/bmiddle/51dfd69ag8188f5eed288&690

“芦荫”因产自坑头溪旁芦苇丛的烂泥中而得名,色黝质紧。俗有“芦荫田”之称。

http://s7/bmiddle/51dfd69ag8188fc3cdb06&690

 综上所述,可知民间所流传的坑头田、鲎箕田、鹿目田、牛蛋田、溪蛋田、芦荫田种种石种,都不属于寿山溪之田坑石。之所以冠以“田”为号,反将真名隐去,大概是由于田黄石日见稀少且价格骤升,收藏者“得此慰情聊胜无”吧!至于近年浙江昌化石矿田土中出产的一种“掘性独石”,商贾亦以“田”名之,更与田坑石沾不上边。

http://s2/bmiddle/51dfd69ag8189002c965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