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佛教画家尹杰夫!
(2012-07-28 16:27:50)
标签:
北龙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开拓者文化 |
分类: 评论 |
不仅仅是佛教画家尹杰夫
认识画家尹杰夫已经有三个年头多,在我的眼里他是比较发展全面的画家之一。
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定位很重要。尹杰夫自幼从书画家刘守中学画,1974年拜著名画家张瑞祥学工笔花鸟。稍长,又拜著名画家陈开民门下学习国画人物。1982年转向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韩绍玉学习书法。中年后荣幸成为著名画家关鉴先生的弟子,今年又在西安结识了擅长画大写意人物的著名画家李耀奎先生,并拜为师傅。我们不难发现他在艺术领域涉猎是比较广泛的。只所以他中年以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佛教画家,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经常讲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这些人当然也包括艺术家。尹杰夫80年代与人合伙经商,后与合伙人散伙投入艺术,他走的时候分文未取,如今他的合伙人家产已经过亿。我曾经问过他后悔不后悔,他淡然一笑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够吃够花就行了,多了就是累赘。因为有信仰,他广结佛缘,为了研读佛经曾经在吉林白山市附近的寺庙里待了几年,以及利用业余时间走遍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等佛教名山,与许多得道高僧探讨佛法,对佛教经典故事了如指掌,深得《金刚经》、《圆觉经》和《无量寿经》的真味,日见识高,觉悟日深。正是如此,他的心灵仿佛被洗涤,心灵变得清澈和温和,面像总让人联想到笑眯眯的弥勒佛。
如果说佛教绘画的种类可分为图和像两大类的话,那么尹杰夫的佛教绘画长卷是图的联合体,把一百或五百个神态各异的罗汉造型集中在几十米或几百米的长卷里,但也可细分为两类 。早期创作的是没有故事性的一类,现在创作的是虽然数量上一百或五百罗汉,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或研读经法、或降龙伏虎、或演比法术,构图突然严谨生动了起来,具有令人浮想联翩的故事性,这可以说是对传统题材的一次突破与提升。而他的单幅作品又多趋于图,常以一尊像为主题,或多尊像构成主体,其中有主有伴,共同体现一些故事。例如:《十八应真罗汉》,是在一幅画中体现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每位罗汉的仪容体式都不 一样,或骑狮、或坐象、或伏虎、或飞翔、或微笑耳语,或研究经卷,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另如《海上对龙讲法图》,一罗汉盘坐在交错的佛珠上,笑容可掬、手托衣钵,对踏立汹涌波涛之上,摇头摆尾的龙讲法,画面可谓生动至极,令人慨叹。又如《舍利尊者》,一罗汉依靠在古藤树之上,面带微笑、凝眸远方,令人看罢,不禁若有所思。观尹杰夫的佛教绘画,其一可以看出他扎实的线描基础,那源于他年轻时曾经独立或与人合作,出版了几本小人书的创作;其二在配景的准确与和谐里,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曾经对花鸟树木山水的学习;在提款上的随意与到位又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文学与书法功底,这些无一不在说明他是一个功底扎实、全面到位的画家。
自明清以降,许多画家开始在佛教绘画里接近世俗,尹杰夫也不例外,因为佛教的普及,因为世俗的需要,他也创作一些除沿用民间传说除释迦、观音、罗汉、药王外,另有关羽、张飞、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之故事角色之画像,慑人心魄、气象万千。 悲悯是佛教绘画主导的审美情感基调,尹杰夫绘画作品的“悲悯”,主要表现了主观上对佛教的皈依,客观上对佛教宗义普及的责任。在形式技巧上,尹杰夫往往通过富于表情的人物面部刻画,含有语汇激情的手势,肯定、流畅而洗练的线条和凹凸晕染的躯体色彩构成了一系列立体感强、色彩明快清新的画面,把心法与技术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
在佛教绘画内容非情节性佛画和情节性佛画方面
,尹杰夫可谓是皆有涉猎,只不过是后者多于前者。内容涉及佛传故事类佛传图、佛本生故事类本生、经变故事类、供养人类包括供养(以伎乐、香花等奉献佛陀)菩萨(如乐音菩萨、献花菩萨、献香菩萨等)及四众弟子供佛的像等等。从故事与经典涉及的广泛性上来讲,他在吉林白山市附近的寺庙里待了几年,以及利用工余时间走遍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等佛教名山,与许多得道高僧探讨佛法,此事也不虚妄。
虽然他绘画的定位已经朝着信仰的高度进发,但我觉得如果仅仅把他定位成佛教画家就会埋没他绘画成就的思想价值。其实,他的绘画作品不仅仅对儒释道三家的内容皆有涉猎,而且对历史故事与传说也时有表现。比如:被法门寺长老志超收藏的《孔子问道图》,指的就是儒家代表孔子向道家鼻祖老子学习的故事,而且非常经典。类似的还有《庄周梦蝶》图。《吹萧引凤》就是讲的是秦穆公的女儿纳婿的故事。《西园亚集图》则是讲,北宋文人墨客汇集驸马都尉王诜之府第西园,谈书论画的故事。而《春眠不觉晓》则是表现孟浩然创作著名诗歌《春晓》的意境,类似的还有《惜春长怕花开早》、《漫卷诗书喜若狂》、《唯有敬庭山》,这些都是表现古代经典诗歌所展现的意境。而一个老者带一个儿童钓桂鱼的《得大贵图》、以及画了三只姿态各异奔跑撒欢的吃骨头的小狗的《三友图》,则是对世俗所需的迎合。再比如在西安一个书画爱好者,为求其作品、管吃管住执意强留他,在给他买卧铺票的空暇里,他画了一幅表现内心世界的小品“我不食,你奈我何?”,画面是一只站在被棍支撑起的筛网上,面对陷阱里的米谷,此画借物述志,可谓经典!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品质。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篇文章命名为《不仅仅是佛教画家的尹杰夫》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大家理解一个有信仰的画家的思想深度,又可以让大家一览一个全面发展的画家在诗书画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与风采。让我们以期待的目光,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年轻他是如何迈进书画大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