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或许都在迷惑: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劳动所得,到了别人那里却一文不值?自己费尽心思力求做出完美的作品,被否定也就罢了,就连“您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您一个奇迹”的美好期待也瞬间被粉碎了。就连曾经坚信不疑的“爱拼才会赢,努力就会成功”的信条仿佛也失去了法力?我想,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过分追求完美。但是事与愿违,在职场仅凭个人力量拿到100分太困难了。学会用好0.1>1法则,是一条捷径。一起聆听职场大师的经验。
http://s1/middle/51dec2beg8f3288df8350&690
职场菜鸟领到任务,总希望用一个精彩的100分,一个完整的1,甚至是1.5交给上司。按照一般理解,这样完成任务似乎能够带来惊喜,获得上司的高度评价,以及满意赞许的眼神。也许有时候是这样,领导交办一件事情,快速地完成,领导很满意,给予嘉许;但更多的时候,工作是不可能短期、迅速完成的——你尝试着闷头去做,企图达到100分的精彩,一周过去了,没有和领导沟通,两周过去了,没有向领导汇报。这会引发两种情况:其一,领导心里发毛了,不知道你在搞什么,到底做了工作没有,不知道进展怎样了;其二,领导不能及时给予指导意见,纠正方向性偏差,导致最终你有可能南辕北辙。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0.1>1这个公式是怎么回事了。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0.1意味着阶段性的成果。及时地把0.1呈现给上司,也许它并不是很完美,但这个及时的速度就已经足够让老板满意。多阶段的0.1,会让上司知道你的进度、你的思路,对你也会给予足够的放心,或者必要的指导,这种信任往往比看到100分的惊喜来得更实在。
什么叫工作得力,及时地交出0.1就是工作得力,在老板担惊受怕之后拿到的1,那最多只能叫石头落地。很多时候,一些人在闷头干到0.9,眼看着就要完成一个大工程的时候,上司的忍耐却崩溃了,直接走马换将;或者,有些人完成了一个自认为100分的成果,拿给上司看,劈头盖脸给骂回来,因为他压根儿走错了方向,做的是-1。 微博流行段子:一来就接了个好活儿,盖一个70多米的烟囱!真不错!起早贪黑把活干完了,人家来一验收,死活不给我们工钱!质量不行?图纸拿倒了,人家让挖口井!
上司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速度和信任
有人说,总是以0.1的频率汇报,这岂不是没有工作执行的空间了?事实上,当多次的0.1执行过后,老板对你的信任会逐渐建立起来,逐步从0.1扩大到0.5,甚至延长至0.8,直至无限趋近于1——但永远也不会是1,这是因为,上司对下属的信任永远也不可能是100%%。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司对你的信任空间已经达到0.5时,就不必继续以0.1作为汇报沟通频率了,这个频度需要你自己来把握,上司也会提醒你。频度过密,上司会认为你婆婆妈妈,不够大气;频度过宽,上司会认为你粗枝大叶,对他不够尊重,此乃职场大忌。
归纳来说,0.1解决了上司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速度和信任。完成0.1的时候就进行汇报,也许任务本身整体工期速度并未改变,但在领导的心理速度中,0.1的出现,小成果的不断累加,给他消除了顾虑,逐渐形成了信任体系。
一味追求卓越很可能丧失机会
追求卓越,这是一本著名职场书籍,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管理理论。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骗局”——任何事情,一味地追求卓越,最终很可能丧失所有机会。
给我这个结论的人是比尔·盖茨。他赖以起家的Windows系统就是典型的0.1策略——不断推出补丁。用户们非但没有怪罪他隔三差五地就要打补丁,反而觉得这是不断帮助自己避免安全漏洞。比尔·盖茨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0.1的积累中,推出了一代又一代并不完美的产品。
试想,如果他沉溺在追求卓越的泥潭,PC行业也许还停留在蒙昧状态。无论是在飞速发展的市场还是在波诡云谲的职场,当你发现一个机会,必须快速地推出产品模型(大致思路),让内外部客户试用(讨论),提出意见,及时反馈,进行修订,再不断完善。相反,如果一味地埋头苦干,往往会忽略了外在的环境因素,包括客户、市场、技术等因素的快速变化,当你拿出自己满意的产品推向市场时才发现,“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以0.1的心态小步快跑
在学生时代,我们经常有一种“一鸣惊人”的期待,也经常可以见到有些人平日里不吭不哈、悄无声息地埋头苦学,突然在考试时爆发,获得大家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然而,学生时代的这个经验并不能完全移植到职场。在职场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和一个组织、团队在配合、沟通、妥协中前进。
0.1>1的职场不等式,本身带有很强的高频率沟通协同的意味。在职场中,想干成一件事情,必须学会与人协同。曾经有一次,我们在执行一个项目时,由3个同事分工进行客户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和产品实现。其中一个经验不足的同事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与项目经理沟通了几次,详细汇报进度,项目经理在肯定的同时,也及时指出了其中一些问题。而对于另外两个经验丰富的同事,项目经理并未过多干涉。等到进行项目汇总拼装时,恰恰是这两个“老江湖”的工作结果与项目要求相差很多,原本以为可控的项目成果,反而成了不可控。
由此看来,这个“菜鸟”就是采用了高频沟通、小幅求证的方式,将原本庞大无法控制的1,转化为了可控的、可处理的0.1,从而将项目风险摒弃在外,保证了结果的稳定。迈一大步,跨越式发展,看起来的确是令人艳羡的,但迈的越宽,跨的越高,其风险也就越大,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越多。在职场或商场,很多看起来高山仰止、纵横捭阖的运作,细究起来无不是基于认真踏实、环环相扣的平稳铺陈。
0.1>1的职场法则告诉我们,不要闭门造车、埋头傻干,而是要在低头拉车的同时,不断抬头看路,敢于拿出自己并不完美的产品、思路,敢于承受别人对这些不完美的质疑,在质疑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自己看起来不完美的东西,也许在客户那里已经基本可以接受,也许存在根本性的架构缺陷。通过0.1这样的高频沟通、小幅求证,我们可以获得反馈,如果求证结果是对的,就继续前行、加码,如果是错的,推翻重来的成本也不算太大。
【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