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共同发布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新浪网)
网友的评论很多,有表扬大学生能够认清现实,敢于面对,也有批评大学生能力低下,高分低能,已有正义人士借此批判社会不公平问题等等。实际,大可不必大张旗鼓,对大学生的“零月薪”就业问题做渲染。
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四的上学期,我有幸在一家高新科技公司获得实习机会,“零月薪”实习近三个月。我的经历告诉我:大学生就业“零月薪”并非自我作贱,而是一种自我检验和经验积累。
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差距,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这个距离究竟有多大?如同不吃梨子永远不知道它是什么滋味一般,不去工作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做什么事情。我能容忍的“零月薪”工作,不过只是实习。对我而言还是幸运的——免费实习,据说一些单位实习还要缴纳实习费。周围同学也有不少和我一样走进单位实习,之所以能够容忍
“零月薪”,主要的目的是:
1.通过这么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够取得所在的实习公司聘用;
2.通过一个真实的环境来检核自己的知识能力,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3.感受一下公司的里面的工作氛围,积累工作经验,以备再次就业;
4.学习知名公司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状况,为个人发展积累资源。
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大学生的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接受零月薪时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可达半年”,即是说,这段“零月薪”实践更多的是出于积累经验、获得工作的一个就业技巧而已。
所以,请不要根据任何官方和非官方的数据推断大学生容忍“零月薪”!
如果要把大学生的就业技巧当做能够容忍“零月薪”,那么“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是明显的是误读,产生的副作用不可低估。
一方面,企业会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难到了不给钱都抢着干的状况,势必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降低。就业门槛的不断提高,待遇的不断降低,甚至会出现骗取免费大学生劳动的无耻行为。
另一方面,必将会造成“读书无用论”的风行。既然读了大学都找不到工作,甚至找到的工作都是“义工”,那我想父母首先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怀疑,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请不要缩小:缩小,不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请也不要放大:夸大,同样会伤害大学生就业。
请对大学生有信心:“零月薪”并非是自我作贱。
http://s11/middle/51dec2bex878b26adbeca&690
*****************************************************************************************
非常感谢新浪草根名博编辑部【青葱校园】专栏的博乐
梅蕊凝香
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
http://s2/middle/51dec2bex87b64afb848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