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也爱上了昆虫--蛐蛐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008-08-25 12:01:20)
标签:
育儿蛐蛐蟋蟀胫节贝贝中国杂谈 |
分类: 成长点滴 |
首先感谢贝贝妈把我们领进昆虫王国!让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无数的欢乐!
小马叔叔刚刚把《昆虫记》送回家时,女儿对此很不感冒,几次我要给她讲,她都很不屑的拒绝了。于是这套丛书就成了儿子的专利,没几天就看完了。因为我一直对蝉卵是如何进入地下的很是迷惑,于是抽时间看了夏日的音乐家-蝉。呵呵,没想到我三十好几的人竟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以前我一直误以为蝉直接把卵产在地面上,没想到的是,蝉竟然是在树枝上产卵的,卵在9-10月变成若虫再钻到地下。呵呵,终于解惑了,太神奇了!
后来我就每天把这本书放在枕边,没想到有一天女儿也主动要求我给她讲了。小家伙很快也被里面的小乐迷住了。听了故事不久,女儿在路边碰巧看到一只死去的知了,她惊叫到:“妈妈,小乐死了,真得落到地上了。咱们看看蚂蚁们有没有来?”我们走近了一看,真的有一群蚂蚁正忙着搬运小乐的尸体呢。女儿看得津津有味,还慨叹书上说得真对呢!
接着我们又看了螳螂,殡葬虫等,很快我们都看了将近三本了。女儿也真正着迷起来。昨天晚上,爸爸和哥哥在一浴广场上打羽毛球,来回疯跑的女儿突然发现了一只蛐蛐。她高兴的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昆虫呀?”
“这是蛐蛐。”我回答她。
“那它怎么发出声音呢?也像蝉那样,肚子上有音箱吗?”*^_^*,女儿竟然爱提问题了,我心里好高兴。可我真的不知道蛐蛐是怎么叫的,老老实实地说:“我还真不知道呢。”
女儿说:“那你抓住它,看看它肚子上有没有音箱盖?”
我轻轻把那只蛐蛐抓在手里,翻过来仔细研究,可它肚子上并没有像蝉一样的发声器。我无奈的冲女儿摇了摇头。
这时女儿提议去问问哥哥,哥哥就是我们家的万事通啊!哥哥和爸爸都说蛐蛐应该是靠翅膀的摩擦来发出声音的。回来一查,竟还说得靠谱。呵呵,又长见识了。
后来女儿又发现了一只小小蛐蛐,她飞奔过来告诉我:“妈妈,那只小蛐蛐正急着找它的妈妈呢。它多想立刻见到妈妈呀,你看,它的妈妈就在那里,咱们帮帮它吧!”女孩的心思就是不一样啊!我笑着说:“它们都有特殊的本领,能感知它们的妈妈或亲人在哪里,是不需要咱们帮助的。它那么小,万一妈妈一抓,伤了它怎么办?”女儿懂事的点点头,放下了她刚才的想法。
不久,女儿又发现了一只大蛐蛐,高兴的说:“呵呵,它们的爸爸也来了,他们一家团聚了...”
蛐蛐们成了女儿今晚最好的朋友和乐趣。没想到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围着这些可爱的蛐蛐转了。真为女儿今晚的认真观察高兴啊!非常感谢《昆虫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色彩!更感谢贝贝妈妈的倾情分享!
资料: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