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久违的乡场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采风系列 |
拖拉机般轰鸣的声音中迎来了剑河的晨曦,阳光从舷窗外撒进来,我们出门已快一周。本是一次无意的采风之旅,却变成了一次逃离般的旅行,一次弥足珍贵的自我反省之旅。疫情之下,一切皆有可能。人生中这样的经历已有过一次,而这次好像也是冥冥之中的,又来一次,既有重复反转的戏剧性,也有满满的被放逐天际之感。这些经历都好像是玩笑,不正经一点,就是个笑话。下楼,路边摆满了小摊,人来人往。拖拉机般的轰鸣,原来是打爆米花和爆米杆的机器发出来的。老板是一对老夫妻,上了年纪,女人身穿墨绿色格子衬衣,肩上斜挎一小包,那是收付款现金的钱包。爆米杆从机器里喷涌而出,冒着热气,趁热,男老人熟练地一拉一折再一挽,手法娴熟,三五分钟,一包玉米杆就好了,他用塑料袋赶紧包裹,生怕玉米杆敞了气,受了潮,影响了香脆的口感。机器轰鸣,趁着早市未开,他们做了一大堆爆米花、玉米杆和米花糖,我朝他们微笑,希望他们能大卖。
往前走,一排大铁锅列队般地摆放在路旁,蹭亮的锅盖,仿佛这数口铁锅即将要为无数人做上一顿香喷喷的饭菜,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场景。的确,中国社会是传统农耕里长出来的社会,宗亲是氏族生活的基本单位,大铁锅从被发明出来开始就是为多人服务的,就是为大家族做饭的,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宗亲“吃饭问题”的工具之一;另外,大铁锅也是最能满足中国传统烹饪炒煮煎炸的需要,总之,大铁锅就是“有容乃大”的大容量,一次可以做许多人的饭菜,供大家族吃饱喝足。但,事实是:面对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异地搬迁和外出打工等,农村的宗族观念分崩离析,传统家庭观念正在被撕裂和分解,或许剑河农村还有这样硕大无比的灶头,一口大铁锅能装下无数背井离乡人的乡愁。令人遗憾的是“大锅饭”后来成为一个贬义词,专指分配制度的诟病,企事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事业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样的工资,干好干坏,一样的待遇。听周发国介绍说最近他姐夫家农忙,收谷子,一百二十元一天的工钱,包吃包住,有“大锅饭”吃,我笑答:“待遇不错,大家愿不愿意前往?”同学们都笑了,些许是不喜欢这样的大锅饭?或是不愿意放下自己,或是吃不消这样的苦,当然,无论是什么,真想让他们在广大的田野里去磨砺意志,陶冶性情,希望剑河的大铁锅能容下他们所有的幼稚可爱与不成熟,装下他们所有的矫情自我和不坚强,与世界链接,去感悟人生之美,凝练自己的精神。再沿着革东大道向前,人越来越多了,人流在红灯路口停留汇集,有的人提着山货特产,有的人拎着蔬菜水果,还有的人背着竹篓麻袋,看得出他们是从很远的乡镇赶来的,都为这热闹的乡场而来,此刻,好像才真切体会到赶场的“赶”字是多么的重要和来之不易,既是物质上的购买和交换,更是精神上的放松与愉悦。或许,这是秋收农忙前的最后一次乡场了,市场上与秋收相关的农具销售两旺,镰刀、柴刀、打谷机、油布、麻袋等,都是农忙的必需品,你能够在市场上感受得到秋收前的喜悦和幸福,因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我想金色的剑河大山,也是笑的。
这个季节也是辣椒大上市的季节,因为市场里满是买辣椒的和卖辣椒的人。有的摊主家的辣椒品质好,摊前必定是人头攒动,男士女人,大家低头不语,手指在辣椒堆里翻找出红亮诱人的,飞一般地抛进塑料袋,又将手掌潜进辣椒里,不一会,便捡满了整整一袋。市场上还有专门打辣子的服务,就在辣椒摊主旁,大妈刚买的辣椒用水淘洗后,交给了大叔,大叔说:“十块打五斤。”大妈叨叨嘴:“九块!”大叔张大嘴回应道:“哪里九块?都是十块。”大妈端起背篼就准备把辣椒倒进机器:“九块,九块,我帮你开张。”大叔软了下来:“好,好,九块!开张大吉!”看来,大妈强势加上好的彩头,一定会旗开得胜,这是乡场上的博弈,大妈KO大叔完胜。打碎的辣椒,大妈用桶和塑料袋将它们装好,犹如抱住什么宝贝似的,轻轻放进背篓里,消失在人群中。
学生周发国说:“我们的乡场是隔周往前推一天,上周是周四,这周就是周三。我们在剑河已经赶了两次乡场了。”我笑道:“你是说我们待的时间太久了吗?想回学校了吗?”他也笑了:“不是。”这乡场难道也是围城吗?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好吧,我们都是钱钟书,也像他一样充满了矛盾和悲喜交织。但聪明的同学们,想告诉你们的是:疫情之下,生命诚可贵,自由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呀。沿着小河向南,这里是市场相对安静的地方,因为售卖的是竹编制品的专区。鱼篓、各式竹篮,大小簸箕、线篓木砧、背篓鸟笼等,品种丰富,种类繁多,剑河竹编以最丰盈轻松的姿态迎接全新的一天。
售卖竹编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主人,他们只是静静的坐着,相互无话,蓝衣老人看了看我,我向他微笑,竖起了大拇指,这样,便是对手艺人最大的尊重。黄衣老人满脸焦灼,他售卖的是纺线时用的线篓,这样的线篓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售出?观望了好久,老人的线篓无人问津。篓上的竹子绿黑相间,犹如金钟罩一般,也像铃兰的花衣,编制前,必定是经过精心设计,制作过程也颇有新意的,尽管如此,那还是我们的自我感觉,再好的东西,也需要有人欣赏。一旁的蓝衣老人却异常平静,他手里有未完工的竹篓,一穿一拉,再穿再拉,篾条有了生命般,在老人的手指间穿梭游动,动作不大,市场上的他显得尤为突出,他的竹编,就如现杀现卖的猪肉般,不仅新鲜多样,而且有现场仪式感。
穿过竹编一条街,人更少了,正想转身原路返回,远处的街角处却一下涌出人流,人流脚下是一排排大大的竹笼,距离远,看不清,以为是售卖猪仔的市场,好奇驱使我向前走,哪知道那不是猪笼,而是一筐接一筐的蓝靛膏,人不少,哇,这是多年未见的靛膏市场!令人振奋惊心,最后一次看见这样的靛膏市场,那还是十多年前的凯里附近,如今却惊现剑河乡场。站在蓝靛膏筐前观察,六、七、八元不等价格的靛膏,甚至还有奇货可居的十二元的靛膏。卖家既没有大声叫卖,也没有过多华丽包装,卖得其所,买得不迫,或许,这也正是蓝靛的品性,低调奢华有内涵。一白衣大妈笑问卖家品质如何?卖家没有说话,只是从筐后拿出一小桶,用清水涮洗干净,再倒入清水,用木铲挑出一小坨靛膏,将手掌用力在桶中猛搅,桶中瞬间变成了深邃的蓝,卖家这才笑道:“你看我的蓝,没有一点残渣,水都染透了。”白衣大妈捡起地上的竹片,从桶内又挑出一坨靛膏,用竹片挑拨数次,轻叹一口气,再将几种不同的靛膏染至自己的手臂上,最后又染上了卖家推介的靛膏,手臂成了色卡,比对后,大妈复道:“好,要了,来二十斤!”卖家手撑黑色塑料袋,三下五除二,泥泞的靛膏筐里,留下了木铲深切的印迹,粘粘糊糊如油膏般。我问卖家:“是你自己加工的靛膏吗?你是剑河本地人吗?今天能不能卖完呀?”她复道:“这是自己加工的,我从台江大屯过来,这些天农忙,人少,可能卖不完?”他的语流间充满了感慨和无奈,或许,这也是传统手工艺人的无奈与无助,中国乡土社会本身就是一口硕大的染缸,它能淘尽一切。
站在市场里,发现一个有趣的观察:卖靛膏的,几乎是夫妻档,有好多对,多数已是中年。或许,人生也如这深蓝的靛膏,只有慢慢沉淀下来的,才更细腻深邃,更加珍贵。





再往里走,只见一群中年大妈在楼梯上“哄抢”某种野兽的皮,没看清,不一会儿,整块的皮便被分离肢解,等我走进,大妈们各自撕扯着各自手里的那份,问大妈们买的是什么?一位大妈笑着,腿边是一卷卷打了孔的皮革边角料,她说:“这是旧皮鼓上裁下来的上等牛皮,做衣服可好了,你不知道吗?我们都用它来熬制染剂,高压锅压上四个小时就可以了。做鼓的牛皮品质最好,大家都抢着要呢。”牛皮可以拿来做衣服?做什么部位?笑道:“这旧鼓皮不错,但怎么用它做衣服呢?”大妈手里撕扯着旧鼓皮,接着用柴刀将牛皮砍至手掌大小,因牛皮在鼓面上长期紧绷敲打,质地非常坚硬,大妈用柴刀砍得很吃力。周围几位没有抢到旧鼓皮的大妈们,只能怅然若失地离开。再往市场里走,满地都是硬梆梆的水牛皮,有三五成群讨论着牛皮的品质的,有俩俩结对在牛皮堆里翻找心仪牛皮的,有向边上的人讨教牛皮质量的,还有的不停地迎光高举牛皮,我问高举牛皮者:“您是要给谁做衣服啊?买这么多?迎着光高举牛皮看什么呢?”她笑了笑:“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做衣服啊。牛皮质量很重要呢,一定要通透明亮才行,否则染不出漂亮的紫红色,最好皮里要有一些油亮的红色为最佳。”说完她又一次高举牛皮,迎光指给我看,牛皮通体透亮,犹如琥珀般,闪着光,既有油亮的金黄色,也有通透的殷红色。她说:“这是最好的,要卖十二块钱一斤呢。”说完她又在拇指上轻吐一口吐沫,将拇指按压在牛皮上,瞬间,牛皮便与她的手指粘在了一起,她将手指抬高,牛皮也没有脱落,没有想到水牛皮的胶质也有这么高的粘性,堪比502了,不同的是水牛皮是纯天然的胶质,没有污染,更加环保。鲁迅先生说:吃进去的草挤出来的是奶,这老水牛不也全身是宝吗?被杀了,被食用了,最后仅剩的牛皮仍被利用,被人们再次穿到身上,这也算是就地取材的典型案例,更是物尽其用的代表之一了,或许,这老水牛的灵魂将附着于每一件紫红色的苗衣上,继续护佑他的子孙们向前,这或许也是关于生生不息的最佳理解,还有那些被人类所赋予的,更多关于理解自我的意义,生命及人性何在?毋庸置疑,我们不应狭隘和自负,更多地去感受和理解,与世界链接,找对自己的位置,尽力做好自己。
今日,贵阳疫情又加重了,乌当区15日零时起开始静默,暂时不能回去,很无奈,也很无力。这时,无意刷到了一个视频,英国女皇告诉大家:如何对抗无力感?请Y同学整理了文本,以纪念此刻心情。If you throw a stone into a pool. The ripples go on spreading outwards. A big stone can cause waves. But even the smallerst pebble. Our daily actions are like those ripples. Each one makes a difference even the smallest. It does matter there for what each individual does each day. Kindness sympathy resolution and courteous behavior are infectious. Acts of courage and self sacrifice are inspection to others.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can be enormous. If enough grains of sand are dropped into oneside of a pair of scales. They will in the end tip it against a lump of lead. We may feel powerless alone but the joint efforts of individuals can defead the evils of our time. Together they can create a stable free and considerate society. Like those grains of sand they can tip the balance. So take heart from the Christmas message and be happy. God bless you all.
如果你往水池里扔石头,涟漪继续向外扩散。一块大石头会引起波浪,甚至是最小的鹅卵石。我们每天的行为就像那些涟漪。每一个都有影响,哪怕是最小的影响。每个人每天做什么都很重要。善良、同情、决心和礼貌的行为是有感染力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的行为是对他人的审视。综合起来的效果是巨大的。如果有足够的沙粒掉进一对天平的一边,他们最终会把它顶在一堆铅上我们可能感到无能为力,但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战胜我们这个时代的邪恶。他们一起可以创造一个稳定自由体贴的社会,就像那些沙粒一样,他们可以打破平衡。所以,从圣诞节的信息中获得勇气,并快乐起来。上帝保佑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