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开
又是一年冰天雪地时,正是梅花盛开期。
我爱梅花,我爱它的品质,我爱它的骨气,我爱它的坚强,我爱它的永不屈服精神。
梅花的开放期,都是在人们感觉寒冷的寒冬腊月,天气寒冷,畏惧出门,而梅花却在此时容颜绽放。各色的花瓣顶着寒风,在百花凋谢之际,唯有梅花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生机勃勃,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得梅花,显现出与众花不同的姿态,开的是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梅花有红、黄、白、绿、蓝等多种颜色,但唯有红色最爱。南京就有“金陵春”、“金陵红”等优良品种。每到梅花盛开期,南京梅花山就成了花的海洋,那
姹紫嫣红的梅花,释放出火一样的炙热。
说到红梅花开,就不由想起六十多年前学会的一首,至今还传唱不衰的歌儿。那就是《红梅赞》。那还是上世纪的1964年,当时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面上四清)。我们村分来了两名(女)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学生,一名陈姓(卒茹)一名汪性(素华),当时生产队安排在我家居住,对于这两位刚来的新人,起初还有些陌生感,加之两位都是女性,与其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主要的是她们不把我当外人,时常和我讲些我不知道的东西,让我知道了有关观察气象方面的一些浅显常识。比方说: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听来很感兴趣,久而久之,陌生消除,亲近倍加,我视其两位可亲姐姐,因当时我也就十岁
的年纪。除了平时听听他们给我们讲些有关气象方面的知识,但更主要是能常常听到她们在哼唱一首歌,听起来很好听,唱起来朗朗上口,在她们的传授和耳濡目染下,不久就能够跟着她们会唱了这首歌,歌名就叫《红梅赞》。对歌词的含义毫无理解,当时跟着学唱,就是觉得好奇,觉得好听,加之陈、汪二位的热心,让我学会了这首歌,现在才知道,当年正是解放军空政歌舞团首次排演大型歌剧《党的女儿》。
对于这首歌,随着成长,不同程度对歌词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歌曲是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歌曲精神的感召下,我阅读了长篇小说《红岩》,对其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和创作歌剧《江姐》的深刻含义,竟然是借红喻梅花,比作以江姐为代表的优秀的共产党人,江姐她们面对敌人的酷刑,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犹如梅花一般的高尚品质和不畏严寒的崇高精神跟。
历经磨烂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具有了梅花的风貌。现实生活中也有些面对困难、磨难的意志薄弱者,如歌剧中的蒲志高之流,当今社会的汉奸卖国者以及一些所谓的公知精英们。
梅花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也是自古到今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如宋代卢梅坡的“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无梅并作十分春”的《雪梅》诗句,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不是雪............”《梅花》诗句,毛泽东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雪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咏梅》诗句。都无不赞颂梅花的高尚品质,梅花这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所在。
之所以这首歌久唱不衰,就是因为梅花的品质高尚,值得传颂和发扬。现如今《红梅赞》词作者虽已故去,但梅花精神永存。
。
目下,上了年纪后,虽不再引吭高歌,但也时常吟唱,因红梅花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
我爱四季常青的松柏,爱勇斗西风的雏菊,爱冰清玉洁的荷花,但我更爱傲霜斗雪的梅花。
有言是:
迎风傲雪把花开,只为不忘报春来。历经万难千辛后,唯有幽香沁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