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类、费用类和损益类账户区分

标签:
财经 |
1概念:是根据成本类科目设置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汇集、成本计算和结转情况的账户。
2主要包括:反映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的“生产成本”账户和“劳务成本”账户,以及反映制造费用的“制造费用”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存货在取得或形成的过程中,其成本归集和计算过程的账户。反映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针对一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某产品、某类产品、某批产品、某生产步骤等),表明了由此发生的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 成本类账户的分类
成本类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再分为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和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
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
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
在工业企业,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阶段划分,成本类账户又包括以下账户:
1、供应过程的成本类账户:用来归集购入材料价款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
2、生产过程的成本类账户: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账户。
3、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提供的一项独立的劳务的成本,如“劳务成本”。
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关系
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有着密切的联系。资产一经耗用就转化为费用成本:成本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属于企业的资产,如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他们都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成本类账户也是资产类账户,分类时,有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既可以归入资产类账户,也可以归入成本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这里的费用概念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耗费,还包括营业外的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损益类账户是指按照损益类会计科目开设的,用以具体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益和费用、损失,以便计算确定损益的账户。该类账户的特点是:其核算对象是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
1.用来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和反映营业税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这里的收入和费用之间有着直接配比或期间配比的关系。
2.用来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3.用来反映所得税的账户。如“所得税费用”账户。
损益类账户得区分是“损”还是“益”,所谓“损”是指成本、费用、税金类;“益”是指各种收入、补贴、投资收益等,前者借方记录增加,后者贷方记录增加,期末,从反方向结转至“本年利润”后,各损益类科目期末无余额。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 :
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另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由于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不是当年的损益。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该科目余额,在期末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应当结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期末余额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