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2016-12-19 09:06:02)| 分类: 随笔 | 
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平等,使人们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教育不是个人受益,而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的事业。教育不只是个人发展的条件,而是人类集体发展的事业。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思维得到改变。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的努力。就课堂而言,启发思维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完全式讨论不一定发生思维。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思维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向导,通过不断扩大知库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和创新的本质:是什么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什么奠定创造性?学习的本质,就是获得构造思维世界的要素。学习的基本方式:阅读和感知,并用思维进行结构化处理;体验和实践;知行合一,思维世界与对象的物化,世界既不断统一又不断分离的过程。
是什么决定学习的质量?阅读的广博和兴趣倾向;感知的敏锐与偏好;体验的广度;实践的深度与频度。
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是驱动学习者自主性学习。阅读是所有人成功的必需要素。除了极少数天才外,体验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核心的教育内容。教学场景的构建对学习者至关重要。
创新的本质是通过思维世界要素的高度凝聚构建新的思维世界。取决于四个重要要素:对象世界要素的丰富性;思维对对象世界的构造力;依照逻辑延展的想象力;创新的触发点。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必须理解学习的本质;保护想象力、好奇心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偏好聚焦提高对象世界要素的丰富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触发创新;承认创新的不可预测性和结果的多样性。
核心素养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人文基础三大方面,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教育方针的进一步阐述和重申,是对立德树人的进一步诠释和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育人目标的要求,是育人体系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方式的指导方针。
核心素养是结果,而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教育过程导致结果的机理非常复杂、很综合、难以穷尽。作为教育者,就是要把每天的事情做到精致完美,结果自然而然得来,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会能得到自然提升。
办教育说到底就是办文化。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比一个有知识的人走得更远。学校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生向上,做一个积极勇敢的人;教学生向善,做一个好人。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解决发展方向问题;教育学生为什么学习和向谁学习,解决动机问题。好的学校是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的地方。好的课堂:点燃--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碰撞--引导和教会学生深度学习;留白--注重课堂生成与理性积淀。好的老师:从传统的答疑解惑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陪伴者和评价者。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情怀,懂生活、会生活、有梦想,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好的学生:有理想--有想法;有激情--有感兴趣的地方;有行动--脚踏实地、肯付出,立志做小事。好的校长:学习型校长;有教育理想、激情、情怀、智慧,有责任心、使命感;有包容心与承受力;具有资源意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应该主动想后天的事,主动做明天的事。
率性教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率性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是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的教育。保护天性--即保护儿童的求新、好问、爱活动。尊重个性--即尊重学生的差异,打破完美主义。培养社会性--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文化与价值基础。
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精神、合作意识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前一篇:落实均衡理念  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