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提琴可以这么忧伤?
(2009-04-04 20:35:26)
标签:
杂谈 |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这需要冷静,准确。并且要怀着温柔的感情,送别故人时的静谧,让所有的举动都变得如此美丽。"
入殓师 おくりびと
导演: 滝田洋二郎
剧情简介 · · · · ·
·
虽然心理上有所忌惮,高额的薪水还是令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小林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对于获奥斯卡奖的影片,本人总是趋之若鹜,看懂看不懂都想看一看,今年已经看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生死朗读》《午夜巴塞罗那》等影片,但是对于获得最佳外语片奖颁的日本电影《入殓师》,开始是没有打算看的,好像一直不是很喜欢看日本的电影,觉得比较做作和夸张,加上这样一个令人忌讳的片名,让我提不起兴致。前几日佳霖给我发了邮件,有《入殓师》的几个片花镜头,看得出影片的气氛仿佛很凝重,我猜想这部影片一定会很沉重甚至会很沉闷,入殓师这个职业,必定会涉及到生与死这样的关于人生的终极话题,看起来绝对不会那么轻松,也就不打算再看了。
网上有一则新闻引起我的注意,马英九请日本客人看电影《入殓师》,放映期间多次大笑,心生疑惑:看如此沉重话题的电影,竟然能笑出声来?!那晚跟Y吃饭聊天呢,她又说到这个电影,是买了碟子看的,评价非常好,最吸引我的一句评价是:有很好的音乐,是你听着音乐便会掉眼泪的电影。没有理由再拒绝这个电影,放假前的晚上,去妈妈家吃完饭,早早地就赶回家中,一个人开始电影之旅。
其实,《入殓师》并不象它的名字那样令人生畏,虽然影片以“入殓”为主要故事情节,影片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死亡、葬礼与遗体,但是导演却在很多地方用一种轻喜剧的方式来展现入殓师的工作以及他与周围人的情感故事,使得影片温馨而感人。影片以喜剧的方式来表现葬礼与死亡,最终却没有止于笑声中,依然让人感悟到死亡的悲痛,乃至于由此产生的对生存寄于的深沉冥思。
大提琴优美而略显低沉的旋律贯穿影片,让观众与大悟一同感悟人生,感悟生死,让所有的浮躁得以沉淀,在细节的、真实的、淡淡的感伤中,情绪一路峰回路转、并得以升华与释然……
因为是带着对电影音乐的兴趣来看这个电影的,但是我的破电脑声音效果特别差,加上胖孩在旁边另一台电脑上听歌,我前半部分根本找不到感觉,催着胖孩关掉音乐,他却帮我找来耳机戴上,戴上耳机的时候,大悟开始在土堤坝上拉那老长的一段大提琴,那丝丝入扣的忧伤,离别的静,让我顿然间泪如泉涌,为什么?大提琴可以这么忧伤?